《后赤壁賦》教案(粵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9-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實詞與虛詞。

    2、從寫景狀物中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理解作者被貶黃州時復雜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過程與方法:

    運用多媒體,點撥、討論、賞析法。

    課時1課時。

    情感與價值:

    從寫景狀物中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理解作者被貶黃州時期復雜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

    教學重難點:

    景物描寫的作用,蘇軾思想在賦中的反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初中到高中我們學過不少蘇軾的作品,他所寫的關于赤壁的作品我們學過的有哪些?(《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全班一起背誦《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所寫的赤壁的作品中,還有一片賦同樣是傳誦千古的不朽名作,那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后赤壁賦》。

    二、檢查預習。

    1、給下面橫線的字注音。

    戛然         jiá                            翩躚   piān xiān

    揖予而言曰  yī                           驚寤   wù

    巉巖         chán                          玄裳   xuán

    2、解釋下列家橫線的詞語。

    適有孤鶴      剛好                       橫江東來   從東面,名詞作狀語

    攀棲鶻之危巢  高                        歸而謀諸婦 而,表順接;諸,之于

    俛而不答      通“俯”                   攝衣而上 而,表修飾;上,向上爬,名詞作動詞

    顧安所得酒乎  可是                      反而登舟   反,返;而,表順接

    顧而樂之環顧;對…感到快樂,形容詞做意動 掠予舟而西 表順接;向西飛,名詞作動詞                           

    3、翻譯下列句子。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明確:這年的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

    復游于赤壁之下。

    明確:又來到赤壁下面游玩。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明確: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不出來了!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明確:回到船上,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三、研讀課文。

    1、齊讀第一段,并思考:第一段主要寫什么?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作者的心情可用文中的哪一個字來概括?

    明確:黃泥坂夜游。作用:為游赤壁作鋪墊。心情:“樂”。

    2、齊讀第二段,并思考:

    (1)、看到赤壁的景物,作者有何感想?

    明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作者感到人生有限短暫、命運的虛幻易變,從而感到無奈。

    (2)、蘇軾獨自歷險,無人能從。當他登上峰頂后,突然“劃然長嘯”。你如何理解蘇軾的“劃然長嘯”?

    明確:①、表達登上峰頂后的那種壯懷激烈的激昂之情,仿佛自己就是宇宙的精靈,天地的主宰。

    ②、宣泄貶謫黃州以來心中所積壓的種種郁悶之意。

    (3)、長嘯后蘇軾為何又“悄然而悲”、“凜乎不可久留”?

    明確:震撼于大自然的偉力,深感個體的渺小;仕途上的坎坷與挫折讓蘇軾心生憂傷、恐懼。

    (4)、面對大自然的偉力,蘇軾在激昂悲傷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動?體現他怎樣的情感態度?

    明確: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修焉。”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的淡泊。

    總結:夜游赤壁情感經歷的變化:

    江山不可復識  --無奈

                     ↓

    劃然長嘯      --激昂

                     ↓

    凜乎不可久留  --悲、懼

                     ↓

    聽其所止而休  --淡泊

    3、齊讀第三段,并思考:如何理解道士化鶴這一情節所傳達的詩人的情感?談談自己的看法。

    明確:在我國傳統意象里,鶴帶有超凡脫俗,仙風道骨的特征。

    鶴這個意象寄托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含蓄地傳達出他企望超脫塵世、逍遙物外的隱秘心態.又以浪漫的想象寫我夢中與道士的邂逅、對話,流露出一種與世無爭的豁達。同時又有“人生如夢”的空幻感。

    拓展延伸

    一、閱讀《前赤壁賦》

    前赤壁賦           蘇 軾

    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籍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試從寫景、抒情兩方面比較《赤壁賦》與《后赤壁賦》的不同之處。 

    提示: 

    1、找出兩篇文章中寫景的句子。 

    明確:《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后赤壁賦》:“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分析景與情是怎樣融合起來的。 

    明確:《赤壁賦》描繪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清風、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觀,引發了作者和朋友對于歷史和人生的感慨;由這些景觀聯想到曹操、周瑜等英雄人物,由衷感慨“而今安在哉”,揭示了人生短促而無常之悲;自己與英雄相比更顯渺小,從而感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最后以“變”與“不變”的辯證法求得精神上的解脫達到豁達超脫的境界。(樂-悲-樂 ) 

    《后赤壁賦》蘇軾情感的變化:由景而樂,得魚酒更樂,樂而再游赤壁,又因景物而悲,悲而長嘯,長嘯后的放任漂流,隨遇而安的平靜心情作為過渡,引出道士化鶴的夢境,最終歸之于空。(樂-悲-空) 

    二、知識鏈接

    古典詩歌中動物意象的傳統意義: 

    猿猴:它讓人感覺到哀傷,凄厲 。如: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杜甫《登高》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李白《早發白帝城》 

    寒蟬:秋后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如: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駱賓王《詠蟬》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柳永《雨霖鈴》 

    雁:是一種候鳥,它要隨季節遷徙,它又是古人傳遞消息的一種方式,于是就象征著孤獨 、思鄉、 思親 、音信 、消息等意義。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一剪梅》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李清照《聲聲慢》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 --范仲淹《漁家傲》 

    馬(鐵馬):馬打上鐵掌,就意味著要上戰場,所以鐵馬就是戰爭,英雄氣概的代名詞了。如: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陸游《書憤》 

    (瘦馬):奔騰、追求、漂泊 。如: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杜鵑:俗稱布谷,又叫子規、杜宇、望帝。古代神話中,望帝傳說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來多用“杜鵑”來渲染哀怨悲凄的氣氛或思歸的心情。于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了。如: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李商隱《錦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白居易《琵琶行》               

    魚:自由、愜意。 

    鷹:剛勁、自由、人生的搏擊、事業的成功 。如: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如: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 雞鳴桑樹巔,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陶淵明《歸園田居》

    板書:

    后赤壁賦  蘇軾

    樂--悲--空

     

    [《后赤壁賦》教案(粵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2.后赤壁賦的教案

    3.《后赤壁賦》教案設計

    4.后赤壁賦優質教案

    5.后赤壁賦優秀教案

    6.《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7.高中化學選修5《鹵代烴》教案設計

    8.古代詩歌散文選修教案

    9.《哪兒去了》冀教版教案

    10.冀教版《自己去吧》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专区一 | 青青国产只有精品久久 | 亚州不卡AV在线播放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精品久久亚洲中国一级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