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屋中的清醒者(蘇教版高二選修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16-6-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鐵屋中的清醒者

    --讀《在酒樓上》有感

    呂緯甫與“我”一樣,都是魯迅先生在《〈吶喊〉自序》中所形容的“鐵屋中的清醒者”。他們都有過“毀壞這鐵屋的希望”。然而當希望破滅后,他們的清醒,便成了痛苦之源。 

    從前,呂緯甫是個“連日議論些改革中國的方法以至于打起來”的進步青年。然而到了中年,他反而“行動變得格外迂緩,很不像當年敏捷精悍的呂緯甫了”:青年呂緯甫和“我”一起當教員時,教授的是“ABCD”,如今的呂緯甫,卻是在教“子曰詩云”;中年呂緯甫,也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滿懷遠大抱負,甚至認為自己指揮土工們掘墓的命令是“在我一生中最為偉大的命令”;以前的他,是個敢“到城隍廟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無神論者,現在的他,卻會將人的死去歸咎于“沒有這一份好福氣”……總之,如今的呂緯甫與年輕時的他相比,判若兩人。 

    在短短一席交談中,“無聊”一詞呂緯甫共說了六次之多。另外呂緯甫的話中還有幾個高頻詞:“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然而,他雖模模糊糊,卻并非懵懵懂懂。這樣的詞語出自他的口,說明了他也是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麻木。他甚至還親口承認“我已經深知道自己之討厭,連自己也討厭”。這正是鐵屋中的清醒者的悲哀。他討厭自己,說明了他雖然想世俗妥協,拋棄了理想與激情,卻沒有拋棄自己信奉的價值判斷標準。他雖然成了“退步中年”,卻又未完全墮落沉淪。 

    小說中呂緯甫向“我”講述了三件他自己經歷過的“無聊的事”:為弟弟遷葬時,找不到弟弟的骨殖,但仍堅持把舊墳里的泥土裝進新棺材;為船戶女兒阿順買來剪絨花,阿順卻已死于誑言;自己不再教“ABCD”,轉而去教“子曰詩云”。他之所以將這些事情稱之為無聊,是由于他身為一名接受過新思潮的知識分子,面對諸多社會弊病卻無力做出任何改變,只好將自己的生命耗費在日常瑣事里;瑣事也罷,有些事根本連瑣事都稱不上,比如遷葬和買剪絨花,全是自己一廂情愿的無用功。 

    魯迅故意采用了“對話體”的形式,把兩個有著相似經歷的知識分子安排在一起,其實是讓第一人稱的“我”通過眼前的呂緯甫折射出自己的形象。魯迅身為新文化運動的親歷者,他了解新型知識分子。他對新型知識分子的態度是曖昧的。通過《在酒樓上》中的知識分子的自我剖析與審判,我們可以看出魯迅對于當時的新型知識分子持有既批判,又體諒的態度。

     

    [鐵屋中的清醒者(蘇教版高二選修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高中語文選修課專題式教學論文

    2.高二物理選修3-1試題答案

    3.高二選修1物理第四章單元測試題

    4.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

    5.高二選修《唐詩宋詞選讀》練習題

    6.化學選修3試題及答案

    7.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8.化學選修3教學課件

    9.地理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10.化學選修4知識點總結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中心精品国产一区 | 午夜看片a福利观看 | 中文字幕欧美日本亚洲 | 亚洲日本乱码字幕综合 |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香蕉 | 色婷婷色偷偷色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