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我從羅丹得到的啟示》(七年級必修說課)

    發布時間:2016-2-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我從羅丹得到的啟示》不過是一篇觀后感。寫觀看羅丹修改女塑像的感想。感想不過是專心與熱忱,普通之極。可是斯蒂芬茨威格寫來一唱三嘆,引人入勝。

    首先是巧設懸念。“我那時大約二十五歲,在巴黎研究與寫作。許多人都已稱贊我發表過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歡。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還能寫得更好,雖然我不能斷定那癥結的所在。

    于是,一個偉大的人給了我一個偉大的啟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為我一生的關鍵。”

    讀者不禁要問:“我”的癥結是什么?一個偉大的人是誰?一個偉大的啟示又是什么?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是什么事?

    其次是鋪陳渲染。要寫羅丹精心修改女塑像卻不寫,而寫作者與某畫家的爭論,寫作者與羅丹的第一次會面。終于寫作者與羅丹的第二次會面,記敘了羅丹精心修改女塑像的全過程。其實,寫作者與某畫家的爭論,是為了得到機會與羅丹會面。寫作者與羅丹的第一次會面,并受到羅丹的邀請。引出與羅丹的第二次會面。

    僅僅如此嗎?不!寫作者與某畫家的爭論,高度贊美了羅丹的偉大:人與米開朗琪羅媲美--米開朗琪羅是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三巨匠之一;作品與大理石一樣永垂不朽。看看作者眼中的巨匠“身材魁梧、闊肩、白冉的老人”,高山仰止,這是作者的偶像啊!

    作者與羅丹的第一次會面,是寫偉大的羅丹生活上的平易近人。第二次會面寫工作中的羅丹專心致志。

    第三是精雕細琢。這也是作品最傳神所在。文章通過羅丹精心修改作品的細致描寫,抓住羅丹的神態動作、語言,表現他的專心致志,精益求精,如: 

    (1)神態描寫,“他的眼睛閃耀著”,“時而,他的眼睛高興得發亮;時而,他的雙眉苦惱地蹙著” 

    (2)動作描寫,“退后一步,仔細看著”“以一個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種溫存關懷般地把濕布蒙在女正身像上”,“在他快走到門口之前,他看見了我” 

    (3)語言描寫,“就是這肩上線條還是太粗”“對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記了,可是你知道……”

    作者通過以上細膩傳神的描寫,我們仿佛目睹了羅丹那樸實親切,忘我工作的大師風采。可見作者煽情功力十足。

    第四是嚴謹議論。“在麥東那天下午,我學得的比在學校所有的時間學得的都多。從此,我知道凡人類的工作必須怎樣做,假如那是美好而又值得的。再沒有什么像親見一個人全然忘記時間、地方與世界那樣使我感動。那時,我參悟到一切藝術與偉業的奧妙--專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業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貫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領。于是,我察覺我至今在我自己的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熱忱,一個人一定要能夠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我現在才知道,沒有別的秘訣。”

    “知道做法,參悟到奧妙,察覺出自己的問題”之間邏輯性強。作者指出“知道凡人類的工作必須怎樣做,假如那是美好而又值得的。”即美好而又值得的工作才值得專心致志去做。而能夠專心的根源是熱忱。

    也就是說,對美好而又值得的工作傾注滿腔熱忱,自然就會專心致志。

    第五是運用對比。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給曉有成就的茨威格一個偉大的啟示!羅丹修改塑像是一個場面描寫,羅丹的“動”與茨威格的“靜”,“專心”地做,與“專心”的看。

    總之,從羅丹所得啟示,影響了茨威格的一生,也將影響我們一生。大師的品格如此,告訴我們聽課、寫作業、做人等等,皆須專心熱忱,如此才能“走近大師”,成為大師!

    作者是按時間順序娓娓敘來,最后水到渠成的得出啟示。我們也按人們的認識規律閱讀講授。首先由題目入手整體感知,我(茨威格)從羅丹(修改女塑像)得到(對美好而又值得的工作傾注滿腔熱忱專心致志)的啟示。

    既然文章作者設了四個懸念,那么我們就像偵探一樣把謎底揭開吧。只不過要把3、4懸念調換位置--“我”的癥結是什么?一個偉大的人是誰?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是什么事?一個偉大的啟示又是什么?

    “我”的癥結是什么?由“我心里深深感到我還能寫得更好,雖然我不能斷定那癥結的所在。”得出:我還能寫得更好,但實際卻不能--寫作出現瓶頸,困惑。

    一個偉大的人是誰?當然易解答--羅丹。那么我追問,如何偉大?閱讀分析3--16段。寫了三件事,第一件總寫偉大;第二件寫生活中的羅丹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第三件寫創作中的羅丹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如此才是一個3D的、有血有肉的羅丹。

    請閱讀第7-16,段重點分析微乎其微的事--羅丹修改女塑像。 文章通過羅丹精心修改作品的細致描寫,抓住羅丹的神態動作、語言,表現他的專心致志,精益求精。

    文章可以小結為:一篇文章,兩點啟示;兩個人物,三件小事;四個懸念。

    最后點一下記敘和議論的關系。一是畫龍點睛。記敘是畫龍,議論是點睛。二是皮存毛附。記敘是皮,議論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我們學習文章首先學習文章的思想,再就是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學習本文使我明白對美好而又值得的工作傾注滿腔熱忱,就會專心致志,事業有成。寫法上巧設懸念,鋪陳渲染等等--原來觀后感也可這么寫。

    其實不然。

                                                                     陳述強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日

    (北京市豐臺區王佐學校陳述強,手機:13241799573)

     

    [《高屋建瓴--我從羅丹得到的啟示》(七年級必修說課)]相關文章:

    1.從天鵝身上得到的啟示

    2.高屋建瓴同義詞

    3.初中《釣魚的啟示》說課稿

    4.七年級美術說課稿

    5.高屋建瓴的同義詞是什么

    6.人教版必修三《勸學》說課稿

    7.有關滴水穿石的啟示說課稿

    8.七年級英語說課課件

    9.化學必修金屬課件

    10.我從印度活著了讀后感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新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亚洲日韩爽爽爽在线观看 | 亚洲a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级视频网站 | 精品久久免费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