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海原回民中學 馮興旺
內容提要: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水平較低,學生寫作現狀為:寫作熱情不高、寫作練筆較少、課堂作文教學效率低下、課外閱讀量較少 。改進措施為:以人為本,激發寫作熱情、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給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提供時間和空間。
關鍵詞:農村 作文教學 現狀 措施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織部分,然而農村中學作文教學水平仍然較低,這值得每一位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正視與反思 。
一、農村中學生寫作現狀分析
由于客觀條件所限,再加上學生自身的因素和其他外部因素,學生缺乏生活感悟,無話可寫和缺乏情趣動力等,再就是教師對作文教學的重要地位認識不足而缺乏系統的指導和訓練,造成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水平不高。
(一)寫作熱情不高
在農村,有不少學生寫作興趣不高。在寫作過程中沒話可說、不會思考、缺乏生活的體驗、 缺乏豐富的情感,所寫的文章千篇一律。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外,教師方面的原因大致有二:1.教師命題的隨意性大,內容陳舊或脫離學生實際,訓練形式單一 ,激不起學生寫作的沖動。2.教師不注意去培養學生觀察、記錄生活的能力。
(二)寫作練筆較少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給我們的中學作文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然而在教師的灌輸下,學生肯花功夫寫的還是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寫作實踐活動過少,學生用來寫作的自由時間太少,許多語文教師往往兩三星期才安排一堂作文課。另一方面學生的寫作基本功不夠扎實,語文素養也相對低下。有許多時候,學生并不都是無話可說,無事可寫, 而是有了要寫的事和情而不知道怎樣去寫,怎樣去抒發。這是因為他們缺乏應有的作文基本功的訓練。
(三)作文教學效率不高
據調查與觀察,平時的課堂作文教學對學生的寫作影響與教師的期望值并不成正比,這反映出平時的寫作教學效率不高。原因有:一方面寫作教學的無序性。課堂教學沒有完整的教學體系,缺少應有的具體計劃和明確的目標要求。另一方面,教師對寫作基礎知識、技能的講解過少,學生沒有基本的寫作常識。另外, 由于缺少精心的批閱,更缺少生動活潑富有成效的評講與交流,不注重激勵,學生不能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愉悅,久而久之,就會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四)課外閱讀量較少
農村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民家庭,由于經濟以及觀念等原因,家中的藏書極少,也沒有能力買書,課外閱讀只能在學校課余時間里進行,因此,他們的課外閱讀量很少,知識性的積累也少得可憐。一方面落后地區的文化氛圍不及大城市濃厚,另一方面讀書風氣喪失、繁重學業擠壓造成農村中學生不喜歡讀書。較少的閱讀量和知識儲備很難保證寫作教學的順利進行,學生的寫作水平很難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目前農村中學生寫作興趣不高、寫作(自由練筆)數量較少、閱讀量偏低、知識儲備不多,課堂作文教學效率低下, 反映出當前農村中學寫作教學中確實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二、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思索與改進措施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作文教學應當充分關注學生在作文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情感發展,把精力放在興趣的培養與激發上,放在勇于表達、樂于表達自己見解的環境建設上,放在學生認識水平、思維能力、審美情趣的提高上,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才會有所提高。
(一)以人為本,激發寫作熱情
確立“以人為本”的作文教學指導思想,就必須關注學生的思想。人是本,是根。作文的根本出發點是人,應該從人本出發,所謂作文教學從人本出發,就是在作文教學中既重視作文寫作主體的作用,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他們寫作積極性,又注意培養他們的寫作素質和能力。中學作文教學的目標、要求、方法、寫作實踐都要結合中學生的年齡、生活、思維、心理、能力的實際,使他們面對寫作感到有話可說,有文可寫。因此,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去寫想寫的事、去說樂意說的話,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與創造欲望。
(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我們必須轉變作文教學的觀念,把學生引向豐富多彩的生活,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體驗。引導學生關注和思考發生在身邊的“異彩紛呈”的“事件”。像環境保護、西部開發、素質教育、農民負擔、腐敗現象、升學就業、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濫、社會風氣的惡化、貧富懸殊的加劇、精神家園的喪失,乃至國際政治的風云變幻等等。
深入生活是開拓學生寫作天地的有效途徑。只有深入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學生的情感才會激發,學生才能抒自然之情,寫自在之趣。例如,五月份我校舉行了以“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為主題的活動,活動的形式有演講、朗誦、征文、讀書報告會、看影視劇等,學校還要求每一個學生為自己的父母做一次飯、洗一次衣服、洗一次腳、寫一封信、唱一首歌,我布置了一篇以“感恩父母”為話題的作文,有一位學生寫《我的父親》,父親是位油漆工,夏天傍晚父親還在大門外,自己老遠能聞到爸爸毛巾上那種汗味加上特殊的味道。每當這時,自己會馬上迎上去,替爸爸解下搭在自行車上的毛巾,幫爸爸清洗,寫出了爸爸的辛苦和自己對爸爸的感激和愛,很真切,很樸實。
(三)給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提供時間和空間
(1)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提高閱讀強度,多積累,增強學生語言感知能力。
農村中學生在讀書與積累方面是非常欠缺的,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多閱讀多積累。一是要擴大閱讀面,多閱讀一些名著、古詩以及報刊時文等。閱讀時間可以這樣安排,①從教學課時中抽出一至二課時專門進行閱讀。②利用課外活動、周末給學生安排一定時間的閱讀作業,讓學生自由閱讀。二是對教材中規定的基本篇目以及語文讀本,指導學生反復進行閱讀,加深理解,增強分析理解能力,進一步提高語言感受能力。
背誦是知識積累的必要手段。教師除了指導學生背誦大綱規定的篇目外,還要幫助學生識記一些課外名篇。在每學期開始,我都要求每一位學生設立一本積累本,進行知識積累,每隔一段時間進行檢查,并對檢查結果綜合評價。要達到預期效果,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篩選一定量的名言、名句、名篇提供給學生,讓學生理解并識記;另一方面教師又要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及時識記一些自己認為好的、感觸深的語句或語段。
(2)積極倡導自主作文,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引導學生多寫。
農村中學生的作文訓練,大多是一個學期訓練七至八次大作文,訓練量很有限 。我的辦法是,以課外自主自由練筆為主,學期初提出目標和寫作總量,中間每兩周收看和及時交流一次,期終進行總結和評價獎勵。學生可以記身邊的所見所聞,可以描寫自然界的各種事物,也可以抒寫內心的喜怒哀樂。課堂作文教學的時間,我更多地是用來講評與交流。
經常歷練(多寫)是使寫作成功,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教師在“多寫”訓練中,必須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要讓學生多寫隨筆,讓學生的寫作跟緊時代步伐,貼近社會生活。
(3)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寫作與閱讀相結合。
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如學完《大連丸上》 后可布置學生把它改編成短。粚W完《項鏈》可為瑪蒂爾德設計一個故事結局等。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讀寫積極性,我嘗試進行專題讀寫活動,即圍繞一個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如“我的偶像”、“十八歲的困惑”等,在這些活動的推動下,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不少同學注重了思考,也重視了摘抄積累。閱讀量的擴大,拓展了同學們的視野。
總之,農村中學作文教學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教師要恰當指導,科學訓練;學生要多讀博覽,深入生活,勤于練筆,方能較快的提高寫作水平。
作者簡介:馮興旺,中學高級教師,寧夏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從事初、高中語文教學20年,輔導學生多次獲全國中學生作文競賽二、三等獎,本人獲“育才獎”;數篇教學論文在<<中學語文》、《教改探索》、《湘潮》上發表。
通訊地址:寧夏海原回民中學 電話13369550306 郵編752200 Email:k99hyfxw8734070@163.com
[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與改進措施(人教版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3.初中作文教學論文
4.小學作文教學論文
6.中學音樂教學論文
7.中學作文教學課件
10.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