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新聞評論 2001-05-23
阿華:政治、歷史、地理的考試方式及題型,出題專家們就應好好從方向上研究研究,高考這根指揮棒完完全全左右著教師的教和學,也主宰著教師的名、利以及學生的命運。所以考試方式的變革、考試內容的變革,才能真正解決“死記硬背”這個頑癥。第一線:不統考就可以啊。。要統考,我就是要叫學生死記硬背。不這樣我得下崗啊。。
育博:不死記硬背是為了記住有用的、感興趣的東西。例如家庭成員的姓名,售貨員關心的商品價錢,歌唱家熱愛的歌曲,外交官頭腦中的國際局勢,數學教師教授的數學公式,等等。該記的當然要記住,但決不是死記硬背。社會這個大考場是開放性的,為什么學校考試不可以開卷呢?
Zhoujm:端木先生不上學也可以,這有什么!誰不知道歷史的東西在歷史書上,政治的東西在政治書上,你不去記憶怎么不可以呢!一個人要去西藏,只是不知道西藏在什么地方,怎么辦?按端木先生的方式委簡單,查找一下地圖就可以了嘛!不需要死記硬背,問題是字也沒有記不知道他怎么個查法!此外,開卷考試的方式也不是什么就玩意兒,早在一九七四年就已經實行了,只是經過實踐的證明它不利于教學,培養出了一批文盲而早已淘汰了。學習固然不可什么都死記硬背,但也不是什么都不記,有些東西還是要記要背的,在一個人的腦子里沒有任何知識的積累還能學會什么!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
愛民:關于這個問題我早就發表過意見-- 現在我們的教育是:該“死記硬背”的不記不背。而不必去記去背的卻拼命地背!例如,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現代名家名篇中的精彩語言……這些,死死地記住、硬硬地背出來,不僅有利于語文能力的提高,更是一個人修養的重要方面。這些,這幾年卻被帶上了“死記硬背”的帽子而打入冷宮。其他那些純“應試性”的所謂標準答案卻要求“背死”“硬記”。這里,關鍵還是“應試唯一”,抓分要緊的思想觀念在作怪!現在,提出了這個問題,考試指揮棒轉了。但愿要分清上述的區別,別倒臟水把小孩也倒掉!
百無一用:這個問題也要分兩面來看,有些東西還是需要去死記硬背的,如一些基礎的東西,其他的就不必要去這么做了。總之,我們要用魯迅的“拿來主義”去看問題。
明天:當學生時背熟的東西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工作后那些東西已被一年年逐出記憶,說真得中國的現行教育不能光喊改革的口號而該動大手術了。
Dolcevita:其實我認為,政治、歷史等完全靠背的題目應該完全剔除。我是過來人,實話說,中學時背的東西,現在看來基本上沒什么用處。即使現在有需要用的地方,找一本書來煩一下,易如反掌地就知道了,當時何必背得天昏地暗。
[死記硬背就是應試教育?]相關文章:
1.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銜接論文
2.用不是就是造句
3.放下,就是安寧
4.就是也是造句
5.曾經就是幸福
6.就是就像造句
8.用不是就是造句子
9.用不是就是去造句
10.用就是也是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