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綠記》教案2(粵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7-12-1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明確作者在抒寫對綠的摯愛之情中,表達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歌頌。

    2.學習本文借物抒情的寫作特色。

    3.鞏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從品味關鍵句--凝聚著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性思考的語句入手。

    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1、3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教學目標2是教學的難點,讓學生在閱讀中明確“綠”的象征意義,而不只是結論的傳遞。

    教學方法:

           從圈劃、品味凝聚著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性思考的語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語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巴金回憶一位作家時說,他有“優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同他談話,“仿佛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為,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囚綠記》的作者,一位很有才華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譯家陸蠡。陸蠡是一位真誠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歲,堅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國家民政部批準他為革命烈士。

      現在,讓我們一起研讀陸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綠記》,去接觸他那崇高的靈魂。

      二、研讀課文

      1.本文題為“囚綠記”,意思是記述“囚綠”的經過。

      ① 哪幾段寫囚綠的?囚綠之前,之后寫了什么?

      請快速閱讀課文,圈劃關鍵句(即那些寫行動的句子)這樣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綠”那樣用兩個字概括更好,這是任務一。

      ② 哪一段,哪幾段寫得特能打動你,使你動情的,做一下記號,待會兒我們要好好朗讀和品味。

      ③質疑。有疑惑的地方打個問號。

      學生自讀、圈劃。

      2.提問任務一

      全班交流后明確:

      文章自始至終緊扣一個“綠”字,擇綠、近綠、囚綠、釋綠,這過程與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聯系呢?

      每一個意念與行動都體現著作者對綠的愛,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誠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蒼綠,一年后還在懷念并盼望再見。曲折有致地表現了愛綠色生命的生活經歷和心靈歷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愛綠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進。

      3.剛才你在快速閱讀時,哪一段或哪幾段最打動你?我們來讀一下,好好品味。

      個別讀(說明理由)、散讀、全讀。

      4.我們在朗讀時,都被作者對綠的摯愛感動了,作者為什么對綠--一株常春藤這么愛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思考兩個問題,圈劃有關詞、短語、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筆下的綠有怎樣的特點呢?

      ②面對摯愛的綠,作者有怎樣的體驗與理性思考呢?(提示:應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烽煙四逼”。)

      學生自讀、思考、圈劃、批注。

      四人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每組推選一名代表),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確概括綠特點的詞語,形成板書。

      蓬勃

      綠 向陽

      固執

      從作者的體驗思考中,我們感悟了作者為什么那么愛綠,那就是:

      學生小結:因為綠蓬勃向上,充滿生機;因為綠永遠向著陽光,固執,堅持已見;因為綠使處于孤獨、寂寞、苦悶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勵,所以,他深深地愛綠--一株常春藤。

      這就是本文的主旨嗎?

      學生回答:不!還有更深一層的思想,綠有它的象征意義。

      5.什么是象征?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說說“綠”的象征意義。(提示:由綠的特點,作者的體驗思考聯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確,形成板書 

                             象      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

      6.小結:作者以一株常春藤為線索,牽出無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綠色生命之歌。綠色是自然給予人類的審美心理需求,它給人以和平安寧的象征,給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詩詞中就有不少寫“綠”的名句,能背幾句嗎?(學生背誦,談自己的理解。)

      這些詩句中寫到綠,體現了詩人獨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傳頌。綠在視覺上給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悅,安寧。這就是一般人都喜歡綠,愛綠的原因。而我們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時刻,不僅寫愛綠,更賦予綠以時代需要的象征意義--(齊讀板書。)我們從中窺見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喚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靈魂”。他確實有一顆--“黃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國的年代,《囚綠記》確有照亮民族心靈的作用。

      文章貴在立意,立意貴在真實、深刻,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囚綠記》就是這樣一篇真實、深刻,有鮮明時代氣息的優秀散文,值得我們寫作時學習、借鑒。

      7.我們從品味關鍵句入手,讀懂了這篇優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黃金的心。由此可見,我們要快速讀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從品味凝聚作者感情體驗,理情思考的語句,從含有言外之意的語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類文章,應從物的特點思考,展開聯想,聯系相似點,明確象征意義。

      當我們自己寫作時,應在文章的顯要處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寫上凝聚自己感情體驗與理性思考的語句,使文章脈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8.布置作業:

      課文《囚綠記》在表現手法上有許多可供我們鑒賞學習的地方。如:

      ①文章的結構清晰,簡繁得當,各盡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

      ④文字表達細膩、質樸等。

      請同學們從表現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寫一段200字左右的鑒賞文字。

      教后隨想:

      散文的閱讀鑒賞,是學生感到有難度的,尤其是平常課余閱讀文學作品較少的同學,更感到困難。

      經過一番思量,決定鞏固強化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從品味凝聚著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性思考的語句入手,引導學生學會讀散文。

      這是一篇用象征手法寫的散文,讀懂它的難度更高些,由于抓準了關鍵,在一個個教學思考題的引導下,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認識逐步深化,最后水到渠成,明確了本文的象征意義。學生也學會了該怎么讀這類散文。整個教學過程顯得自然、流暢,且有深度,這得益于對作品特色和學生認知特點的準確把握和充分尊重。

      從充分加強學生主體地位角度看,教師語言多了一些,如能多引導學生小結,那么對學生能力的發展將更有利。 

    [《囚綠記》教案2(粵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囚綠記教案設計

    2.高中化學選修5《鹵代烴》教案設計

    3.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4.囚綠記的教案

    5.高二《勸學》教案設計

    6.人教版匆匆教案設計

    7.高中化學選修5《苯 芳香烴》教案設計

    8.人教版《山中訪友》教案設計

    9.高中化學選修5《脂肪烴》教案設計

    10.蟬的教案設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曰韩欧美在线看片 | 亚洲资源站中文字幕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中文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