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6-11-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A、《新課標》解讀

    《蘇州園林》是八年級語文上冊第13課,歸屬在第三單元。本單元所選課文以建筑園林、名勝古跡為主題,文體類別上側重于說明文。《課程標準》7~9年級閱讀目標中沒有關于閱讀說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而在寫作目標中提出“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清楚明白”。

    本單元教學目標與設想

    1、在比較中認識說明文的文體特征。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于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為了避免概念化傾向,將知識的傳授建立在學生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力求降低學生的接受難度。

    2、把閱讀說明文應該注意的各方面分別落實到各篇課文的教學中。 

    《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和《故宮博物院》都是比較典范的介紹事物的說明文。本套教材中,此前雖然曾選編過一些說明類文章,如《看云識天氣》《綠色蟈蟈》《馬》等,但并沒有把它們當作說明文來教學,所以在教學本單元時要對閱讀說明文的有關要求作一些介紹。在教學各篇課文時,要求可各有側重。如教學《中國石拱橋》時,可以強調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并讓學生注意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教學《蘇州園林》時,可以一方面再次強調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一方面介紹說明方法;教學《故宮博物院》時,則側重于介紹說明順序。這樣根據各篇課文的特色所做出的任務分工,能夠使教學任務化整為零,便于學生把握。

    ①說明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在《蘇州園林》一文中有充分的體現。文章首先指出蘇州園林的共同點: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此后就分別從各個方面對蘇州園林的這個共同點作具體解說。

    ②說明順序。

    與記敘文有記敘的順序類似,說明文也有說明順序。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中國石拱橋》和《蘇州園林》都采用的是邏輯順序,它們都是先指出事物的特點,接著或是以具體實例或是分別從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③說明方法。 

    常用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作闡釋)、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畫圖表、列數字、引用等。教師不必解釋這些說明方法的名稱,只要就每個類別舉一兩個典型例子,學生也就能心領神會了。隨后可以讓學生也分別就這些說明方法舉實際應用的例子(有的說明方法在所學的課文里不見使用,則可以從課外的文章里找),在課堂上就一些比較精彩的實例討論、交流,總結使用說明方法的好處。《蘇州園林》課后的“研討與練習”第三題就是針對說明方法設題的。

    ④說明文在準確、周密的基礎上力求生動的語言。 

    說明文講求科學、如實地介紹事物,闡明事理,給讀者以正確的知識,沒有根據的隨意推測或斷定都是不允許的。當然,說明文里內容失實的情況有時是因為作者掌握的知識不正確,有時則因為行文問題,這里我們主要談行文問題。

    《中國石拱橋》語言的準確、周密體現得較為突出。而《蘇州園林》則體現了說明語言的生動性。

    3、學習本單元,要調動學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藝術審美能力等。《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等都力圖將有關事物的各方面知識清楚明白地告訴讀者,讀者若能發揮想像力,在頭腦中形成事物的具體形象,那么再接受作者介紹的知識時就容易多了。而在總結課文中所介紹事物的特點、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學習《橋之美》《蘇州園林》《說“屏”》,又從不同角度對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提出了要求。 

    4、建筑園林、名勝古跡的建造者們往往不為人所知,它們以實物的形式記載著集體的智慧和汗水,令后人面對它們時肅然起敬。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發達,中國的建筑、園林、名勝古跡獨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學習本單元,可以了解中國傳統園林、建筑之一隅,激發學生熱愛和保護祖國文化的感情。

    5、關子寫作和口語交際

    本單元的寫作要求是寫作簡單的說明文。和課文學習相結合的寫作與口語交際活動見于《蘇州園林》和《故宮博物院》的課后“研討與練習”里。《蘇州園林》的“研討與練習”第四題設了兩個小題供選擇:1.你從課文中領會到哪些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2.寫一篇文章,介紹你游玩過的一座園林,200字左右。第1小題要求在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總結,得出自己的看法,從而使學習完本文后留存到大腦中的信息更具有價值。此題最好采用口頭表述的形式,屬于口語交際的訓練,要求學生表述得清楚、有條理。第2小題是寫作訓練。除了園林外,也可以介紹城鎮、村莊乃至街道、小區等。對于學生來說,按照空間順序來安排寫作順序較為合適,而《蘇州園林》一文并不是按照空間順序來介紹某一座園林的,所以教師需要向學生事先介紹有關說明順序的知識,并強調寫作說明文的有關要求。

    6、兩條教學設想: 

    ①本單元的課文內容比較簡單,學生不難理解。為了避免學生在學習說明類文章時常容易產生的枯燥感,教師在教學時不要花費太多時間講解課文內容,可以結合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及說明文的一些應該注意的方面,再另外補充一些語段或文章來和課文作比較閱讀,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說明文。

    ②說明文的材料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如解說詞、序言、條例、規章、規則、劇情簡介、商品介紹、聲明、實驗報告、廣告等,可以讓學生搜集幾例,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這樣,學生既可了解到說明文資源的豐富性,又對說明文的重要性產生了新的認識。

    B、設計理念

    1、本文著筆于蘇州園林的總特點,有很強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總說和分說的自然結合,是教學重點和難點。

    2、蘇州園林的總特征是圖畫美,教學時應盡可能將有關文字還原成畫面。

    3、運用多媒體作為直觀教具。

    4、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合作式學習,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C、學情分析

    《課程標準》5~6年級的閱讀目標中有“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而沒有提出對寫作的要求。可知,《課程標準》把閱讀說明性文章的要求主要放在九年義務教育的中年級階段,把寫作說明性文章的要求放在高年級階段。由于學生在中年級階段所學的說明性文章較為簡單,對有關說明文的文體特點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本冊教材兩個說明文單元,以期完成《課程標準》的有關要求為目標。

    D、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積累:軒榭、敗筆、邱壑、嶙峋、因地制宜、重巒疊嶂等詞語,掌握其音、意并用詞語造句

    ②了解我國園林建筑藝術,特別是蘇州園林的藝術成就,領會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

    ③了解說明文常用的一些說明方法,初步學會寫說明文

    2、能力目標:

    ①整體感知課文,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紹園林的條理和順序,培養學生按事物本身規律組織材料,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能力

    ②把握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培養說明文的閱讀能力,初步學寫說明文

    ③揣摩語言,引導學生體會本文說明中糅合記敘、議論表達方式靈活多變簡潔生動的特點

    3、情感目標:

    ①了解我國園林建筑的成就

    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E、教材分析

    1、教學重點:

    ①理清課文思路,把握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和本文的說明順序

    ②揣摩語句,理解句子豐富的內涵,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2、教學難點:

    ①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本文總說和分說的自然結合

    ②理解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F、教學媒體:PowerPoint 演示文稿

    G、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擁有一批全國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園林。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葉圣陶先生為我們寫的《蘇州園林》這篇課文。

    二、出示投影,簡介作者,

    葉圣陶(1894~1984),原名葉紹鈞,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倪煥之》。他原籍江蘇蘇州吳縣,所以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放聲朗讀課文,讀準下列詞語

    軒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嶙峋(lín xún)     鏤(lòu)空   薔薇(qiáng wēi)

    重巒疊嶂(zhàng)    斟酌(zhēn zhuó)   

    2、讀了課文后,蘇州園林給留下印象最深是什么?請試用簡短的文字概括。(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四、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1、蘇州園林為了達到圖畫美這個目的,具體設計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2、“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中四個“講究”的次序能不能調換次序?為什么?

    3、某公園聘請你為園林設計師,你將會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設計,如何設計,讓游客有“如在畫圖中”的感受?

    4、蘇州園林追求完美的圖畫,除了上面討論的四個“講究”外,還注意了哪些細節?

    5、為什么只有四個講究而不是七個講究?   

    6、文章是如何有層次地介紹蘇州園林的特征,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7、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8、本文除說明外還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說說其表達效果。

    9、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值得你學習?試舉例說明。

    明確:(略)

    五、探究學習,拓展思維

    討論:假如要你來介紹蘇州園林,還有別的思路嗎?

    (要求:學生自由發揮)

    要點:可按照時間順序;可介紹蘇州園林的發展史;可分類介紹蘇州園林等等。

    六、布置作業:小作文--我們的校園(150字)

    先抓住學校的教學樓、實驗樓、宿舍和食堂的共同點,先概述,后分說。

    H、板書設計

     

    J、教學反思

    用了兩個課時上完了《蘇州園林》,走出教室,心里感到特別輕松和愉快。一直以來自己所思索的任何用新課程的理念教說明文,在教學中得意實踐。

    在《蘇州園林》的設計中,我打破傳統的“串講”,先創設情景導入,再指導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方法,讓學生找出說明“蘇州園林”共同特征的句子,然后仔細閱讀課文,從2-9段中找出含有“圖畫”的句子。我想:學生如果能夠找出這些句子,肯定就能理解說明的特征和說明的順序,但這有一定的難度,對剛接觸說明文的學生來說是否會完成,我心里沒有底,但總想試試,結果出乎我意料之外,有部分學生很聰穎,一下子就找出來了,真讓我為之一振。再指導學生為這10個句子標上序號,分組討論,找出說明整體、局部、細部的句子,在此基礎上歸納了本文的說明順序。又由“局部”的句子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各自的說明對象,從而解決每段的中心句。第二課時學生配樂選段朗誦,賞佳音、品美文,充分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找出本文的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準確性的句子已經是水到渠成了。

    課堂結束之前留下一定時間,讓學生討論“課文的結尾是否畫蛇添足”,想象“如果作者繼續寫下去會寫什么?”;想象并設計“21世紀我神往的校園美”,學生紛紛動手,擅長畫畫的用彩筆勾勒,長于寫作的用語言描繪。學生筆下的校園美五彩繽紛,雖然稚嫩,但從一個側面表明學生的想象力、審美能力已得到培養,學生的思維空間需要我們去開拓,學生身上閃耀出的智慧的火花,也令我倍受鼓舞。

    如果說還有不足的話,就是學生的想象力,還有待于培養。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是無限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學生終身受益,語文老師責無旁貸。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蘇州園林教案

    2.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4.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教案

    5.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6.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

    7.八年級《蘇州園林》課件

    8.人教版匆匆教案設計

    9.人教版《山中訪友》教案設計

    10.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設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乱码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29 | 五月婷婷之综合缴情 | 亚洲色一色l噜一噜噜噜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动漫第一页 | 中文字幕紧身裙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