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教案(人教版八年級選修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7-11-2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一些重要的詞語。

    2、了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3、背誦全文

    4、重視誦讀,提高朗讀和背誦能力,力求讀得好,讀得快。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整體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脈絡,盡快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2、聯系實際,探求未知,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教學重難點

    1、要求學生在反復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最好當堂成誦。

    2、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3、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孔子的社會理想實現了嗎?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不是大同?

    教學方法:

    1、朗讀法: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保證學生多讀,能夠當堂成誦。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關于文章的理解,學生討論交流完成,老師可稍作點撥引導。

    3、探究創新法:設置一些開放的題目供學生思考探究,鼓勵他們大膽設想。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用課件展示孫中山的題字“天下為公”!疤煜聻楣边@四個字是孫中山先生最喜歡的一句話,也是他題寫得最多的一句話。它包含著孫先生為之奮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會構想。其實,這一句話最早出自于我國一部儒家經典著作--《禮記》。那么這四個字究竟有什么含義?為什么被孫中山先生奉為一生之理想?今天我們不妨走進這部兩千多年前就出現的典籍,共同尋找答案。

    (展示課題《大道之行也》)

    教師范讀,學生注意聽斷句。

    簡單介紹課題

    “大道”什么意思呢?在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是施行的意思。

    大道之行--是指執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社會環境中,這樣的社會也叫大同社會。

    這篇文章選自《禮記禮運》。簡要介紹《禮記》(多媒體展示)

    《禮記》,儒家經典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義道德教科書。

    《禮運》,《禮記》中的名篇,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

    本文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里的一段話,主旨是闡明儒家理想中的社會特征。原文此前還有一段文字記述孔子說這番話的來由。(用多媒體打出)

    昔者仲尼與于蠟賓(參加國君在年終舉行的祭典,蠟,讀zhà),事畢,出游于觀(讀guān,宮門外兩旁的樓臺)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意思是魯國已經喪失了古禮)。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學生)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賢),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趕上),而有志焉。”

    從這里可以看出,孔子是因為生活在古禮喪失、變亂紛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所以有這番言論。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看看文章。

    請一位同學們讀課文,然后用多媒體打出需要注意的讀音。

    天下為公(wéi )   選賢與能(jǔ  )  講信修睦(mù  )    

    矜寡孤獨(guān ) 男有分(fèn )貨惡其棄于地也(wù  )   

    這篇文章的詞句不復雜,請同學根據課下注釋疏通一下,看看有沒有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全文共五句話,107個字,但這短小的文章卻包含著許多令我們深思的內容。你們從文章的閱讀中感覺到哪里引起了你的思考?能不能說說你的理解。

    (同學們談自己的看法)

    老師總結:這篇文章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大同社會的畫卷,在這里人們安居樂業、人人平等、互敬互愛、親如一家。那么怎樣實施“大道”,構建“大同”社會呢?

    依孔子的話來說就是: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天下為公”是說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屬于任何個人;

    “選賢與能”是說選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擔任社會職務;

    “講信修睦”說的是社會成員間應當建立良好的關系,講求誠信,遠離欺詐,崇尚和睦,防止爭斗。

    這是構建大同社會的根本條件,大家來齊讀一遍。

    構建“大同”社會具體的說要做到哪幾個方面呢?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愛!安华氂H其親,不獨子其子”,把奉養父母、撫育兒女的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各個年齡段的人或者說人一生中的各個階段都能受到應有的照顧,得到合適的安排;“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需要特別關愛的人都能得到應有的生活保障。

    (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有分”就是有穩定的職業,能安心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

    (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柏洂浩錀売诘匾玻槐夭赜诩骸笔钦f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心竭力去工作,工作著并快樂著,把共同勞動看作是分享快樂。這些是構建大同社會的基本條件。大家來讀一遍。

    做到了這些才會“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外戶而不閉”。

    這樣的社會誰人不喜歡呢,但孔子給我們介紹的這個社會是不是當時現實社會的寫照呢?當時的現實社會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們來看一段文字。(用多媒體打出《禮記檀弓》的一段文字幫助學生理解)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狈蜃釉唬骸昂螢椴蝗ヒ玻俊痹唬骸盁o苛政!狈蜃釉唬骸靶∽幼R之,苛政猛于虎也!保

    這就是當時的社會現實,可以說是賦稅繁重,民不聊生的社會,既然這樣那怎么理解孔子的大同社會呢?

    有人認為孔子所構想的大同社會是對“五帝之世”(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返歸,過去也有“孔子以五帝之世為大同”說法。如果簡單的把孔子的大同社會與“五帝之世”等同,那就把孔子的確理想當成了一種歷史的倒退,這是不符合孔子的原意的。

    其實孔子所說的“大同”社會是以“五帝之世”的傳說為依據,經過加工提煉后而構想出來的一個理想社會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以消除現實社會中的黑暗現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的大同理想社會應當是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時又高于“五帝之世”。(用多媒體打出)

    那孔子的這種理想在當時的社會中能不能實現呢?肯定不能,因為這樣的社會必須要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物質財富的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才能實現“各盡所能,按需分配”要求。這就是馬克思提出的實現共產主義的要求。(用多媒體打出)。而當時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是不可能實現這一目標的。

    但兩千多年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心中永不磨滅的夢。就是這個夢,牽系著古對先賢,牽系著時人。你看:孟子、陶淵明、康有為、孫中山等等都在為這個目標的實現努力著。

    現如今我們也提出了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這也是對大同社會的一種追求。

    用多媒體打出下列問題,請同學們進行探究:

    (1) 文中“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2) 請你說一段話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布置作業:

    1、 背誦并默寫課文

    2、 翻譯下面的句子:

    (1)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2)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3)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板書設計

                 

                     根本條件: 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人人都能得到社會關

    大道之行也       基本條件: 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大同社會圖景

     

    [《大道之行也》教案(人教版八年級選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大道之行也課件

    2.《大道之行也》課件

    3.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

    4.高中化學選修5《鹵代烴》教案設計

    5.《大道之行也》課件模板

    6.八年級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

    7.人教版匆匆教案設計

    8.人教版《山中訪友》教案設計

    9.高中化學選修5《苯 芳香烴》教案設計

    10.高中化學選修5《脂肪烴》教案設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免费高清中文网 | 亚洲一区二区综合婷婷 | 永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精品视频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