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案(人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

    發(fā)布時間:2016-9-25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教學重點: 

     1、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2、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方法: 

     1、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xiàn)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古典詩歌相關知識復習

              古體詩:古詩、樂府詩

    古典詩歌

                                絕句(四句)

              近體詩(格律詩)

                                律詩(八句)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

    律詩形成于唐朝,分國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在格律上比古體詩嚴格許多。

      首先,從音韻的方面看:律詩首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偶句(二、四、六、八句)都押韻。

      其次,從對仗方面看:首聯(lián)、尾聯(lián)可能不以對仗,頷聯(lián)、頸聯(lián)必須對仗。

    二、介紹作者、寫作背景

    杜甫,字子美,世稱杜少陵、杜工部,他的一生正好趕上了安史之亂,備嘗了人生坎坷的艱辛。這也使他形成了憂國憂民的思想,并且在他得作品中得到體現(xiàn)。可以說他把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都寫進了詩歌,所以他的詩歷來被稱為“詩史”,而他則被稱為“詩圣”。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安史之亂期間作者在成都時所寫的一首《蜀相》。

    《蜀相》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的春天。759年底,杜甫結束了在甘肅天水一帶顛沛流離的生活,暫時落腳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個人生活的艱難苦自不必說,政治上那種“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滅。“安史之亂”已經(jīng)“亂”了五年,百姓涂炭,田園荒蕪,唐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中。唐肅宗風庸颥,寵信宦官,排斥功臣。在這樣的情況下,杜甫滿腔的苦悶、焦慮,是可以想見的。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為蜀漢制定了統(tǒng)一天下的策略,輔佐劉備、劉禪父子建立并鞏固蜀漢政權,“功蓋三分國”。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與劉備君之間魚水相得的關系,當然都使仕途坎坷、報國無門的杜甫心潮起伏、熱淚盈眶。

    三、指名朗讀,教者指導

    有哪位同學可以結合寫作背景概括出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整首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抒發(fā)的是感傷、嘆惋的心情,這也正是全詩的基調(diào)。

    誦讀指導: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是感傷的、嘆惋的,那我們在誦讀時該怎樣來表現(xiàn)呢?

    明確:要讀得稍慢,讀得深沉,讀出點感傷。 

    生讀,教師讀

    四、分析詩歌

    (一)分析頸聯(lián)、尾聯(lián),具體把握感情和誦讀。

    1、詩歌中最能表現(xiàn)出詩人感傷、嘆惋感情的是哪些詩句?是前半首還是后半首? 

    明確: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2、這兩句詩中寫了諸葛亮的哪些事? 

    明確:三顧茅廬,定天下計,聯(lián)吳抗曹,西取四川,開創(chuàng)蜀漢,濟助后主,平定叛亂,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師未捷,身死五丈原。 

    3、該怎樣來理解兩句詩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詩句表達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 

    明確:稱頌,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點撥:“天下計”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兩朝開濟”寫出了諸葛亮的宏偉業(yè)績,“老臣心”寫出了諸葛亮的忠心報國。

    4、諸葛亮雖然雄才大略,功業(yè)昭著,最終卻沒有完成自己的事業(yè),這就不能不使人為之嘆惋了。至此詩人水到渠成的寫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樣的呢?  

    明確:深沉、嘆惋、感傷的思想感情。 

    點撥:這句詩描述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這是他一生中最為感人之處。正是因為“出師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嘆息,才“長使英雄淚滿襟”。 

    6、誦讀指導:這兩句詩該怎么朗讀呢?  

    明確:“天下計”、“老臣心”“身先死”“淚滿襟”該讀重。“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要讀得放一點,帶贊頌的語氣。“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中前句要讀得稍快,帶惋惜的語氣,“死”字要讀得沉痛;后句要讀出感傷的語氣,尤其是“淚滿襟”三字要一字一頓,有泣而涕下的感覺。 

    (二)、分析首聯(lián)、頷聯(lián),體會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握誦讀。

    1、這里的“英雄”是指怎樣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還是失敗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業(yè)的英雄還是指壯志未酬的英雄?

    明確:是指失敗的英雄,所以說這句詩寫出了歷史上一切事業(yè)未竟的英雄人物對其壯志未酬的深深遺憾和共鳴。(幾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將宗澤,因國事憂憤成疾,臨終時就是吟誦這兩句詩,三呼“渡河”而逝。這說明了杜甫這首詩的成功,顯示了杜詩的魅力。) 

    2、這里的英雄有沒有包括杜甫自己呢? 

    明確:有,這英雄也包括著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有遠大抱負的詩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懷著“致君堯舜上,更使風俗淳”(讓帝王成為像堯舜一樣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負,卻始終沒有機會。老杜在政治上始終一事無成,但,即便如此,他卻依然憂念國事,掛懷天下,所以他的內(nèi)心是非常苦痛的。這苦痛是老杜心頭永遠的傷口。為此,我們可以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寄托了自己“致君堯舜上”的理想難得實現(xiàn)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和對諸葛亮的仰慕、嘆惋之情熔鑄成的千古名句。

    3、這種感情在前兩句詩中有沒有表現(xiàn)出來?如果有,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老師點撥、明確: 

    “丞相”:(能否改為“蜀相”?為什么?) “丞相”更能體現(xiàn)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尋”:特意去找,“尋訪”武侯祠,也表現(xiàn)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柏森森”: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表達出詩人對蜀相的崇敬之情。 

    4、揣摩語言,分析“自”“空” 

    滿院的碧草映襯著臺階,黃鸝在濃陰密葉中發(fā)出婉轉的鳴叫,卻空蕩蕩無人欣賞。春色無限,本是賞心悅目的之景,“自”“空”二字互文見義,卻使詩意逆轉,“階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綠,年年如此,可它為誰而綠?隔葉的黃鵬叫得那么動聽,可有誰聽呢?”春色雖然無限,卻與詩人無關,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的寂寞和感傷。雖是寫景,字里行間卻寄寓著感物思人的情懷,這就叫情景交融。 

    詩人面對丞相祠堂的無限春色,感受到的是凄清冷落的失望與感慨:雖然祠堂內(nèi)春意盎然,然而時過境遷,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亂世,卻沒有了像諸葛亮那樣的濟世英才。

    5、誦讀指導:這兩句詩該怎么讀? 

    明確:“丞相”要讀出親近的味道,“尋”讀升調(diào),讀出仰慕之情。“柏森森”要讀得平緩,讀出欣慰的語氣。后句讀出惋惜的語氣,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則要慢,“自”“空”要重讀,體現(xiàn)出詩意的逆轉。

    6、學生感受詩意,誦讀詩歌。

    五、課堂總結:

    懷古詩:由憑吊古跡而產(chǎn)生聯(lián)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fā)情懷抱負。如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烏衣巷》、《石頭城》、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等 。

    內(nèi)容特點:

    ①表達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yè)志向,抒發(fā)對古人的緬懷之情; 

    ②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xiàn)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 

    ③憂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但由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④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

     

    [《蜀相》教案(人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高中化學選修5《鹵代烴》教案設計

    2.蜀相教學教案

    3.蜀相優(yōu)秀教案

    4.《蜀相》課文教案

    5.高二《勸學》教案設計

    6.人教版匆匆教案設計

    7.人教版《山中訪友》教案設計

    8.高中化學選修5《苯 芳香烴》教案設計

    9.高中化學選修5《脂肪烴》教案設計

    10.蜀相杜甫優(yōu)秀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最新系列国产专区亚洲 | 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 | 五月六月婷婷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 |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