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之死(人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6-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項羽之死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梳理知識點、確認重點字詞句;借助書下注解和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

    過程與方法:把握文章內容,對古代傳記文學深化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領會司馬遷塑造人物的方法,學習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教學重點:梳理知識點、確認重點字詞句;借助書下注解和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

    教學難點:把握司馬遷塑造人物的方法,學習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曾學過《鴻門宴》,大家對項羽有了比較深入客觀的了解,今天,我們將學習同樣選自《史記項羽本紀》的《項羽之死》,來進一步完善我們對項羽的了解,進一步學習如何分析評價歷史人物。

          《項羽之死》記述項羽一生的最后階段表現他無可奈何的失敗和悲壯的死亡,是《項羽本紀》中最具悲劇性的一幕。這篇文章圍繞項羽這個悲劇英雄,描寫了垓下之圍、東城快戰、烏江自刎三個場面,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現了他的性格。

    二、教師朗誦全文,學生跟讀。

          (富有感情的朗誦,能更好的表現文中描寫的歷史場景,營造悲劇氛圍,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

          1、結合書下注解,疏通文意,確定重點詞、句,并加以理解和記憶。

          2、設疑、解疑:通過交流、討論,解決心中迷惑。

          3、提交問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三、學生小組合作,梳理知識點,解決疑難問題。教師補充答疑。

          (一)確認課文注解的重點詞句

          (二)教師補充講解

          1、 項王軍壁垓下:名詞-動詞,駐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詞-狀語,像墻壁一樣

          2、于是項王乃慷慨悲歌:情緒激昂。

          3、力拔山兮氣蓋世:拔,撼動。蓋,勝過、壓倒、超過。

          4、項王泣數行下:眼淚

          5、平明(平旦)天亮

          6、騎能屬者百余人耳(定語后置句)

          譯:能跟從的騎兵一百多人罷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圓

          8、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何……為”,固定結構,由副詞“何”與語氣詞“為”構成。用于詢問原因或反詰。可譯為“為什么呢”“怎么呢”等

          9、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副詞,僅僅、只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副詞,竟、卻

     布置作業:

          1、 復習鞏固本課文言基礎知識;  2、 思考:“項羽之死”給我的啟示。

    板書:

    疏通文意:

    詞類活用   古今異義    文言句式

    項羽之死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深入閱讀人物傳記,學會從字里行間挖掘任務特點。

    過程與方法:學會交流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

    教學重點:深入閱讀人物傳記,學會從字里行間挖掘任務特點。

    教學難點:學習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

    教學過程:

    導入問題:人面對困境時應該怎么做?

    學生齊聲朗誦《垓下歌》。感受項羽形象。

    一、分析人物形象

         (一)結合課文情節,分析項羽性格特點:

    第一段 垓下之圍

    主要情節: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動作描寫:驚--起--飲--歌--泣

         性格特點:心理脆弱,多情善感

         第二、三段:東城快戰

         主要情節:直夜潰圍--紿陷大澤--決意快戰--東城快戰

         行動描寫:三次行動

         性格特點:勇猛、自負

         第四段:寫自刎烏江

         主要情節:烏江拒渡--贈馬亭長--賜頭故人--自刎而死

         語言描寫:天之亡我  無顏見江東父老

         性格性格:宿命思想、知恥重義

    (二)課文探究

    1、文本閱讀---分組討論3個問題: 

    (1)、問題一:項羽曾經在彭城之戰中以3萬人馬戰勝過劉邦的53萬大軍,打了個以少勝多的漂亮仗,“垓下之圍”時,漢軍共50多萬人馬追擊項羽,但項羽此時還有10萬人馬?梢姡椨鹚是有機會轉敗為勝的,但為什么他最終會兵敗垓下呢?

    (2)、問題三、在第二、三段“東城快戰”中能否找到項羽失敗的原因所在?

    (3)、問題四、當兵敗垓下的項羽逃至烏江邊時,烏江亭長有船渡他過江,這可以說是他再次起死回生的機會。然而,項羽為什么最終選擇了烏江自刎?

    2、情感與價值觀:

    (1)、既然項羽身上有如此多的不足,你覺得他還是英雄嗎?(學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們在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時,還因該注意哪些方面的內容?(

        (三)在《鴻門宴》中,司馬遷表現了項羽性格中的哪些特點?《鴻門宴》和本文對項羽的寫法有什么不同?

        1、《鴻門宴》:剛愎自用、優柔寡斷、婦人之仁

    2、《鴻門宴》一場寫多人,通過對比的手法來塑造項羽的形象。《項羽之死》連續集中地寫一個人,通過三個連續的事件集中筆墨塑造項羽的形象。

        (四)結合《史記項羽本紀》的有關情節分析項羽性格特點:

         巨鹿之戰,破釜沉舟             驍勇善戰,軍事天才

    坑秦卒,屠咸陽,燒阿房宮       好勇斗狠,大失民心

    出賣曹無傷                     沖動輕信,沽名釣譽

    疑范增,走韓信、陳平、英布     多疑好忌,剛愎自用

    重用項伯                       任人唯親,是非不分

    板書:

    故事 人物形象 語言 寫法

    垓下之圍 多愁善感 驚、起、飲、歌、泣 動作、語言、映襯

    東城快戰 勇猛、自負 天之亡我,非戰之罪!“遂” 動作、語言、場面

    烏江自刎 知恥重義 笑答、“吾為若德”“遂自刎” 神態、動作、語言、對比

    項羽之死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深入閱讀人物傳記,學會從字里行間挖掘任務特點。

    過程與方法:學會交流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

    教學重點:深入閱讀人物傳記,學會從字里行間挖掘任務特點。

    教學難點:學習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

    教學過程:

    一、導入:當代對項羽的評價:

         易中天(廈門大學教授):項羽死得壯烈,死得英雄,死得氣勢磅礴,驚天地,泣鬼神,就連烏江之水也要為之嗚咽,為之洪波涌起,濁浪翻騰。顯然,項羽的死是高貴的。無論他是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和審美價值。 

         項羽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項羽之死,似乎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顯然,劉邦是代表著“歷史方向”的,項羽則“不合時宜”。事實上,此后,像項羽這樣傻,這樣天真、任性的英雄越來越少,陰險毒辣的陰謀家和迂腐愚忠的書呆子則越來越多。從這個意義上講,項羽說他的失敗是“天之亡我”,也對。  

        王立群(河南大學教授):項羽雖然最后失敗的,但是我們承認,項羽是英雄,項羽叫本色英雄,劉邦是個地地道道的政治流氓,但是在歷史評價上,我們應當說,劉邦也是個英雄,劉邦叫什么英雄,劉邦叫實事英雄,他是那個時代造就的那個實事英雄,項羽是本色英雄,本色英雄抵不住實事英雄。

    二、評價歷史人物

    1、請學生評價項羽這一人物形象

    (你認為項羽是一個英雄嗎?在烏江邊,他應不應該自刎?)

    2、歷史上眾家對于項羽的評價:

       (1) 司馬遷的評價: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2)杜牧的評價:《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3)李清照的評價:  《夏日絕句詠項羽》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4)王安石的評價:  《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 肯為君王卷土來? 

        (5)毛澤東的評價: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三、總結:從本文看,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1、要有理有據;

          2、要將歷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時代背景中去評價;

          3、要在評價中獲得經驗教訓,以啟示今人。

    四、寫作練習:

          要求:1、150字左右;

          2、引用一句名言;

          3、(主要)以《項羽之死》中的情節、細節為事例;

          4、點評事例;

          5、聯系現實。

    五、堂上講評

          佳作示例:

          示例一:

          (觀點)做人必須要有尊嚴。一個人假如沒有了尊嚴,生存在這世上也就毫無意義。(事例)項羽在烏江邊,面對束手就擒和自刎兩種抉擇,他毅然選擇自刎。(點評)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無以計數,人生的尊嚴也就丟失了。(名言)古語云:“男兒膝下有黃金!彼^“黃金”,就是這珍貴無比的尊嚴。(現實)因此,在面對選擇時,我們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嚴。

          示例二: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事例)項羽攻破秦城時,只顧燒秦殿、慶功業、賞士卒,卻偏偏忘了安撫百姓!以致他在潰圍迷路時,竟被一田父欺騙,誤入大澤,走向絕境。(觀點)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點評)項羽英雄一生,卻不知民心之貴千金難買。(現實)可見當政者治政、為官者處事,當以百姓為重。

          示例三 

          (名言)士可殺,不可辱。(觀點)尊嚴比生命更重要。(事例)當項羽被迫退到烏江時,他沒有投降--投降就會受辱;他選擇了死--寧愿死,也要捍衛自己的尊嚴!烏江邊上,他的身軀無比高大。(點評)把人的尊嚴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種超脫于物質的高尚情操。

          分析示例三所存在的問題:

          點評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將事例與觀點結合起來,以突出觀點。

          修改:

          (名言)士可殺,不可辱。(觀點)尊嚴比生命更重要。(事例)當項羽被迫退到烏江時,他沒有投降--投降就會受辱;他選擇了死--寧愿死,也要捍衛自己的尊嚴!烏江邊上,他的身軀無比高大。(點評)項羽把人的尊嚴放到至高的位置,放棄了生命,卻贏得千古美名。(現實)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為了一點遠不如生命寶貴的虛名浮利,竟能輕易丟掉尊嚴,雖然活著,卻比死去更可悲。

    板書:歷史人物評價

     1、要有理有據;

        2、要將歷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時代背景中去評價;

        3、要在評價中獲得經驗教訓,以啟示今人。

     

    宋嘉

    [項羽之死(人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課文《項羽之死》教案

    2.項羽之死課件優秀教案

    3.《項羽之死》文言文翻譯

    4.初中項羽之死讀后感

    5.項羽之死讀后感500字

    6.高中化學選修5《鹵代烴》教案設計

    7.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楊修之死》教案設計

    8.《項羽之死》文言文翻譯及賞析

    9.九年級上冊語文《楊修之死》教案設計

    10.高二《勸學》教案設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丝袜精品国产香蕉在线 | 一本久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原创Av在线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国产片 | 亚洲一个色中文字幕电影 | 天天狠狠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