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語文版)古文學(xué)習(xí)資料(七上)(語文版七年級必修備課資料)

    發(fā)布時間:2016-12-7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初中語文(語文版)古文學(xué)習(xí)資料(七上)

    《論語》六則

    一、作者簡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chuàng)始者。《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書。它與《大學(xué)》、《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孔子整理編訂了古代文化典籍《尚書》、《詩經(jīng)》、《周易》,根據(jù)魯國的史料,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

    二、重點掌握的知識:

    1、字音:說yuè  慍yùn  罔wàng  殆dài  謚shì  識zhì   誨huì

    2、通假字: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說(yuè)”通“悅”,愉快。

    思而不學(xué)則罔,學(xué)而不思則殆:“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默而識之:“識(zhì)”通“志”,記,記住。

    3、古今異義詞:默而識之:識:古義,記;今義,知道、認(rèn)得、能辨別。

    4、文言虛詞的用法:

    A、而:

    當(dāng)連詞用時主要有兩種用法:表順接和表轉(zhuǎn)折。

    1)表順接的,可譯為:“而且”、“并且”、“就“。

    學(xué)而時習(xí)之;   溫故而知新;    敏而好學(xué);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2)表轉(zhuǎn)折的,可譯為:“然而”、“可是”、“卻”。

    人不知而不慍;    學(xué)而不思;     思而不學(xué);   

    B、之:一般主要用作代名詞,應(yīng)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

    如:默而識之:代詞,指學(xué)習(xí)所得。      擇其善者而從之:代詞,指“其善者”。

    5、文言實詞(一定要知道該詞所在的原文!)

    時:時常;  習(xí):溫習(xí)、復(fù)習(xí)    慍:怨恨;  知:理解、領(lǐng)會    為:做、當(dāng); 

    罔:迷惑不解   殆:危險;     敏,聰明;    好:喜歡、愛好   默:暗暗、私下;

    記、記住;     厭:滿足;      誨:誘導(dǎo)、教導(dǎo);       從:采納、聽從。

    6、詞類活用:

    溫故知新(故:形容詞作名詞,指“舊知識”;新:形容詞作名詞,指“新知識”)

    不恥下問(恥:形容詞意動用法,“認(rèn)為可恥”即“以下問為恥”)

    7、文言句式:

    A、倒裝句:

    1)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裝,文言文賓語前置,“何”是“以”的賓語,“憑著什么”或“因為什么”。)

    2)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裝,文言文賓語前置,“有何”,“有什么”。)

    B、省略句:

    1)可以為師矣:“以為”是“以之為”的省略,之,代能溫故而知新的人。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動詞“改”。

    《世說新語》二則

    一、作者簡介: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xué)家,彭城人。《世說新語》古代筆記體小說集。

    二、生字: 不fǒu  輒zhé 舍shě   邪yē   拯zhěng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 表疑問

     寧可以急相棄邪:“邪”(yē)通“耶” 相當(dāng)于“嗎”

    四、一次多義:

    為:何為不可:動詞,做;                正為此耳:介詞,因為。

    以:本所以疑:介詞,因為;              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介詞,通過、憑借。

    相:相委而去:代詞,別人;              寧可以急相棄邪:代詞,他。

    五、文言實詞(一定要知道該詞所在的原文!)

    期,約定;  去,離開;     委,丟下,拋棄; 引,拉;    顧,回頭看;  幸,恰好;

    尚,還;  可,肯,同意;   賊,作亂的人;  舍,扔掉,拋棄;    納,接納,接受; 

    托,請求;   寧,難道;  拯,救助。

    六、古今異義詞:

    去后乃至(去:古義,離開;今義,到……去。

    寧可以急相棄邪(寧:古義,難道;相:古義,代詞“他”;兩個在現(xiàn)代漢語中均無此用法。

    寧可以急相棄邪(可:古義,能愿動詞“可以”; 以:介詞,因為;可以,在現(xiàn)代漢語中兩個字連用,只作能愿動詞)

    后賊追至(賊:古義,指作亂的人;今義,指偷竊行為的人)

    本所以疑(所以:古義,……的原因;今義,當(dāng)因果關(guān)系的連用詞)

    七、文言句式:

    A、判斷句: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則”、“是”連用,表判斷)。

    B、倒裝句:何為不可:疑問句賓語“何”前置。

    相棄邪:疑問句賓語“相”前置。

    C、省略句:1、朗曰:“幸尚寬。”(省略主語“船上”)

    2、期日中。(省略主語“他們”)

    《傷仲永》

    一、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謚號文,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本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二、生字:扳pān   謁yè   稱chèn    泯mǐn

    三、通假字: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扳(pān)”通“攀”,牽,引。

    四、一詞多義:

    自:并自為其名:自己;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從。

    聞:余聞之也久:聽說;             不能稱前時之聞:名聲。

    其:其詩以養(yǎng)父母:代詞,這;       稍稍賓客其父:他的。

    五、古今異義詞: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是:古義,此;今義:表判斷)

    或以錢幣丐之(或:古義,不定代詞,有的;今義,表猜測,或許)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文理:古義,文采和道理;今義,文章的條理)

    六、文言實詞(一定要知道該詞所在的原文!)

    傷,哀傷、哀憐; 世,世代; 隸,隸屬; 嘗,曾經(jīng); 書,書寫;求,索要;謁,拜訪;

    異,感到驚異;  為,題寫;   收,團結(jié); 自,從;   就,完成;  文理,文采和道理;

    奇,認(rèn)為……奇異; 稍稍,紛紛;丐,索取;賓客,把……作為賓客; 利,認(rèn)為……有利;

    稱,相當(dāng),符合;聞,名詞,名聲;泯,消失;然,……的樣子。 眾人,普通人,一般人。

    七、詞類活用:

    1、忽啼求之:啼,哭著,動詞,做“求”的狀語。

    2、父異焉:異,奇怪,形容詞作動詞。

    3、賓客其父:賓客,名詞作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4、父利其然:利,意動詞,以……為利。

    5、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日,每天,名詞作狀語。

    八、古漢語句式:

    A、判斷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B、省略句:令(其)作詩。(吾)還自揚州。受之(于)天。

    木蘭詩

    一、文學(xué)常識:本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又名《木蘭辭》,是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它是一首古代敘事詩,與漢樂府中的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同被譽為“樂府雙璧”。

    二、生字:唧jī   杼zhù  韉jiān 轡pèi  柝tuò   勛xūn   朔shuò  鬢bìn  衰cuī

    三、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帖(tiē)”通“貼”,粘貼。

    出門看火伴:“火”(huǒ)通“伙”,伙伴。

    著我舊時袍:“著(zhuò)”通“著”,穿。

    四、重點掌握的詞語解釋(一定要知道該詞所在的原文!)

    復(fù):再、又; 戶:門;    惟:只; 軍帖:軍隊的文告   市:買;  辭:告辭; 

    旦:早晨;  但:只;    聞:聽; 戎機:軍事、軍機;  朔:北方; 策:記錄;

    強:多,余;   郭:外城;    著:穿; 鬢:頭發(fā);  撲朔:跳躍的樣子; 

    迷離:目光模糊的樣子;     傍:靠近;  安:疑問代詞,哪里、怎么

    五、一詞多義:

    市:東市買駿馬:名詞,集市。           愿為市鞍馬:動詞,買。

    帖:昨夜見軍帖:名詞,文告。           對鏡帖花黃:動詞,同“帖”

    六、詞類活用:

    1、愿為市鞍馬:市:名詞用作動詞,買。

    2、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騎:動詞用作名詞,戰(zhàn)馬。

    3、策勛十二轉(zhuǎn):策:名詞用作動詞,記載。

    七、古今異義詞:

    1、卷卷有爺名(爺:古義,父親;今義:爺爺)

    2、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古義,只、副詞;今義,轉(zhuǎn)折連詞)

    3、出郭相扶將(郭:古義,外城;今義,姓)

    4、雙兔傍地走(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八、古漢語句式:

    1、省略句:愿為(此)市鞍馬:此,指替父出征這件事。

    2、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所思何”的倒裝,賓語前置句。  譯: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么。

    25 詩五首

    一、《回鄉(xiāng)偶書》

    1、 本詩選自《全唐詩》。

    2、 本詩的體裁是七言絕句。

    3、 作者: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興人,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詩人。

    4、 注解:  偶:偶然、隨意。

    5、 絕句:全詩一共有4句,每句有5個字或7個字,稱為五言絕句或七言絕句。

    二、《夜雨寄北》

    1、 本詩選自《李義山詩集》。

    2、 本詩的體裁是七言絕句(抒情詩)。

    3、 作者:李商隱(約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nèi)人。唐朝詩人。

    4、 注解:何當(dāng):什么時候;    卻:再,還。

    三、《淮上與友人別》

    1、 本詩選自《云臺編》。

    2、 本詩的體裁是七言絕句。

    3、 作者:鄭谷(約848~約909),字守愚,袁州宜春人。唐代詩人。

    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 本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送別詩)。

    2、 本詩選自《王子安集》。

    3、 作者是:王勃(約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唐代著名詩人。

    4、 律詩:全詩共有8句。1、2句叫首聯(lián),3、4句叫頷聯(lián),5、6句叫頸聯(lián),7、8句叫尾聯(lián)尾聯(lián)。一般2、4、6、8句要押韻。

    5、 注解:津:渡口。   天涯:天邊。    比鄰:近鄰。      歧路:岔路。  為:做。

    6、名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五、《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 本詩選自《劉夢得集》。

    2、 本詩的體裁是七言律詩(酬贈詩)。

    3、 作者是: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著名詩人。

    4、 名句: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5、 注解:酬:酬答。  翻似:倒好像。  側(cè)畔:旁邊。   病樹:枯樹。  長:增長,振作。

    六、背誦并默寫五首詩歌。

    賣油翁

    一、作者簡介:作者: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人。宋代政治家、文學(xué)家。著名的“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之一。本文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

    二、 應(yīng)該記住讀音的生字:咨zī  矜jīn  圃pǔ   睨nì  矢shì  頷hàn   酌zhuó

    三、通假字:

    但手熟爾:“爾”(ěr)通“耳”,語氣助詞“罷了”。

    四、重點掌握的詞語解釋(一定要知道該詞所在的原文!)

    善:擅長;  矜:夸耀;    嘗:曾經(jīng);  釋:放下;     睨:斜著眼看;  矢:箭;

    但:只是;   頷:點頭;    問:責(zé)問;   爾:你;    安:怎么;    輕:輕視;

    乃:就,于是;  置:放;     覆:蓋;  徐:慢慢地;    瀝:注入;    因:接著;

    酌:倒油;     惟:只,不過;    遣:打發(fā)。

    六、一詞多義:

    之:但微頷之:之,代詞,指陳堯咨射箭十中八九這一情況。

    以我酌油知之:之,代詞,指射箭也是憑手熟的道理。

    以杓酌油瀝之:之,代詞,指葫蘆。

    笑而遣之:之,代詞,代賣油翁,譯為“他”。

    其: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其,代詞,代陳堯咨。

    以錢覆其口:其,代詞,代葫蘆,譯為“它的”。

    以:以我酌油知之:以,介詞,“憑”。

    以錢覆其口:以,介詞,“用”。

    而:釋擔(dān)而立:而,表順接的連詞。

    自錢孔入,而錢不濕:而,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但”、“卻”。

    康肅笑而遣之:而,表修飾關(guān)系。“地”

    射:嘗射于家圃:射,動詞,射箭。

    爾安敢輕吾射:射,名詞,箭術(shù)。

    七、古今異義詞:

    但手熟爾(但:古義,只,不過;今義:轉(zhuǎn)折連詞)

    爾安敢輕吾射(爾、吾:古義:人稱代詞,“你”、“我”;今義:現(xiàn)無此意

    安:古義,疑問代詞,“怎么”;今義,安靜、安全)

    八、詞類活用:

    爾安敢輕吾射:輕:形容詞作動詞,看輕。

    康肅笑而遣之:遣:使動用法,“使……走”,即打發(fā)。

    汝汝亦知射乎:射:動詞作名詞,射術(shù)。

    九、古漢語句式:

    1、 倒裝句:嘗射于家圃(介賓短語后置,即“于家圃射”)

    2、 省略句:自錢孔入(句首承前省略了主語“油”)

    三  峽

    一、作者簡介:酈道元(?~526),字善長,北魏范陽人。北魏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水經(jīng)》是我國古代比較完整的一部記載全國水系的地理著作。“四大名注”是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裴松子的《三國志注》、劉孝標(biāo)的《世說新語注》和李善的《文選注》。本文選自《水經(jīng)注江水》,是一篇描寫長江三峽壯麗景色的游記散文。

    二、應(yīng)該記住讀音的生字:   

    闕quē     曦xī       溯sù      巘yǎn       漱shù     湍tuān

    三、通假字:

    略無闕處:“闕”(quē)通“缺”,斷缺。

    哀轉(zhuǎn)不絕:“轉(zhuǎn)”(zhuàn)通“囀”,聲音轉(zhuǎn)折。

    七、重點掌握的詞語解釋(一定要知道該詞所在的原文!)

    自,在;   略無,沒有一點;   自,如果;  曦,陽光;   襄,上;   陵,山陵;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時; 雖,即使;  奔,飛奔的馬; 御,駕駛;

    不以,不如;  疾,快;   素,雪白; 湍,急流的水;  巘,山峰;   漱,沖刷;

    良,實在;    肅,寂靜;   屬引,接連不斷;

    八、一詞多義:

    自:自三峽七百里中(自,從,在)     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絕:沿溯阻絕(絕,斷絕)             絕巘多生怪柏(絕,極,最)

    九、古今異義詞:

    或王命急宣(或:古義,有時;  今義,連詞)

    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義,是一個動詞“至”和一個介詞“于”,“到了”;今義,常連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十、詞類活用:

    1、 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奔,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

    2、 林寒澗肅(寒、肅,形容詞作動詞,清涼、寂靜)

    3、 空谷傳響(空谷,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

    古文二則

    一、作者簡介:徐珂(1869~1928)字仲珂,原名昌,浙江杭州人,南社重要詩人。《蔡勉旃堅還亡友財》選自《清稗類鈔敬信》。

    段玉裁(1735~1825),字若膺,號懋堂,江蘇金壇人。清代語言文字學(xué)家、經(jīng)學(xué)家。《戴震難師》選自《戴東原先生年譜》。

    二、應(yīng)該記住讀音的生字:旃zhān       券quàn      輦niǎn

    三、通假字:

    亡何:“亡”(wǔ)通“無”,不,不久。

    四、重點掌握的詞語解釋(一定要知道該詞所在的原文!)

    諾責(zé):諾言和責(zé)任; 敦:重視;  風(fēng)義:情誼;  寄:存放; 券:票據(jù),憑證;   

    語:告訴;  愕然:驚訝的樣子; 而:你;  翁:父親; 卒:最終,終于; 

    致:送還,歸還;   乃:才;    言:說話;    蓋:大概,表推測;  就:靠近;

        休:停;    述:記述;   應(yīng):回答;      去:距離;    幾:差不多;

    六、古今異義:

    1、 而翁知我(而:古義,你;今義:連詞)

    2、 是年(是:古義,代詞,這;今義:表判斷)

    3、 蓋聰明蘊蓄者久矣(蓋:古義,大概;今義,鍋蓋,蓋章)

    4、 周朝、宋朝相去幾何時矣(去:古義,距離;今義,到……; 幾何:古義,多少;今義:幾何學(xué)的簡稱。)

    5、 此非常兒也(非常:古義,不尋常;今義,十分,極)

    七、詞類活用:

    1、 而翁知我:知:動詞活用為意動詞,“以……為知”。

    2、 卒輦而知之:輦:名詞為動詞,“用車子運”。

    3、 日數(shù)千言不肯休: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八、一詞多義:

    亡:亡何(“亡”=“無”,不。)        其人亡(亡:死亡。)

    以:何以(以:介詞,憑借)           以千金(以:介詞,把)

        無以應(yīng)(以:與“無”組成固定詞,“無法”。)

    幾:幾何(幾,與“何”一起為“多少”的意思。)    幾二千年矣(幾,差不多。)

    何:何以(何,疑問代詞,什么。)                幾何(何,與“幾”一起作“多少”講。)

    之:卒輦而知之(之,代詞,代友人之子。)      知為孔子之言(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九、古漢語句式:

    1、 判斷句:(1)、此非常兒也(“也”表判斷)        (2)、無此事也(“也”表判斷)

    2、倒裝句:(1)何以(疑問句賓語“何”前置。)       (2)即問(缺主語,“戴震”即問。)

             (3)卒輦而知之(缺賓語,應(yīng)為“卒輦銀而致之)

    陌上桑

    一、本文選自《樂府詩集》,是漢代無名氏所作的樂府民歌,又名《艷歌羅敷行》《日出東南隅行》,它是漢代樂府民歌中的敘事名篇。

    二、應(yīng)該記住讀音的生字。

    襦rú     捋lǚ     髭zī     踟躕chíchú      姝shū     驪lì      鬑lián    

    三、重點掌握的詞語解釋(一定要知道該詞所在的原文!)

    隅:角落;  捋:撫摩;  坐:因為; 觀:仔細(xì)看;  踟躕:徘徊不前;  姝:美麗的女子;

    頗:略,稍;  謝:請問,問; 寧可:愿意;  一何:多么; 用:憑;  晰:(皮膚)白凈;

    殊:不一般,指人才出眾。

    四、通假字:

    寧可共載不:“不”(fǒu)通“否”,語氣助詞,“嗎”。

    詩五首

    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

    1、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jì)人。唐代的大詩人(浪漫主義詩人)。著有《李太白集》。

    2、 本詩選自《李太白集》,是七言絕句。

    3、 本詩采用寫景(第1句)、敘事(第2句)和抒情(第3、4句)相結(jié)合的方法。

    二、《江南春》:

    1、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人。唐代著名詩人。

    1、 本詩選自《樊川文集》,是七言絕句。

    2、 學(xué)習(xí)本詩對江南景物典型化的描寫。

    三、《登飛來峰》:

    1、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人。

    2、本詩選自《王臨川集》,是七言絕句。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詩。本詩的前兩句采用夸張的手法寫景,后兩句議論,揭示登得高望得遠(yuǎn)的生活哲理。

    四、《望岳》:

    1、杜甫(712~770),字子美,鞏縣人。唐代大詩人。

    2、本詩是五言律詩。全詩緊扣一個“望”字。

    3、注視:夫,語氣詞,沒有實在意義; 未了:不盡,不斷; 鐘:聚;決:裂開;眥:眼眶;

    入:看到;會當(dāng):定要,終當(dāng);凌:登,乘;覽:看;一:全;小:認(rèn)為……小。割:劃分;

    五、《觀滄海》: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

    2、本詩選自《樂府詩集》,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中的“觀”統(tǒng)領(lǐng)全篇。

    3、注解:何:多么;   竦:高聳;  峙:突起,突兀。  幸:慶幸;    至:極。

    六、本課生字:   竦sǒng         澹dàn       

     

    陳忠

    [初中語文(語文版)古文學(xué)習(xí)資料(七上)(語文版七年級必修備課資料)]相關(guān)文章:

    1.語文版小學(xué)課件

    2.語文版七年級教學(xué)計劃

    3.七年級語文版教學(xué)計劃

    4.語文版九下教學(xué)計劃

    5.八下語文版教學(xué)計劃

    6.語文版春雨的色彩課件

    7.語文版木蘭詩導(dǎo)學(xué)案

    8.語文版少年閏土說課稿

    9.初中語文組備課總結(jié)

    10.語文版七年下教學(xué)計劃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综合一区 |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五月天婷婷在线播放 | 制服中文字幕资源第十页 | 亚洲日本在线中文字幕dv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