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養成教育之我見(九年級必修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16-2-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中學生養成教育之我見

        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因此,中小學教育尤其是中學教育更應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以下是筆者在開展班主任工作中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的一些淺見:

    一、 讓養成教育規范化、具體化。

     著名教育專家安文鑄教授在他的“讓孩子在快樂中健康成長、成才、成人”講座中舉了這么一個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的巴黎聚會上,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白發蒼蒼的老學者回答道:“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能學到什么東西呢?”“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善于觀察周圍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多么重要。而這個例子中的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所提到的種種行為習慣其實都屬于養成教育的理念范疇。對此,其實在很久以前,已經被我國一些教育名家們所關注,著名教育家葉圣陶的《習慣成自然》和《兩種習慣養成不得》等文章,所闡述的主要思想就是關于當今中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學生,尤其是中學生,他們還處于較原始的感知階段,必須靠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來認知世界。古代著名大學者朱熹說:“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因此,對中小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應該從其認知出發,并抓住先入為主的規律向學生明確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我將初一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周,向學生們宣讀《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及學校相關的規章制度。并根據本班的特點,增補制定適合本班的班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常規養成教育時,制定了《養成文明十個好習慣》向學生明確做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以及如何去做。讓學生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東西要放回原處、別人幫助了你要說聲謝謝、見到老師要問好……由于目標明確,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就顯得相當的配合,如:這學期我班教室搬到新教學樓五樓,游樂空間增大,走廊拐彎較多,且地面較滑,學生課間嬉戲容易滑倒,為了避免事故的發生,于是,我補充制定了班規--不準在走廊上追逐打鬧,不準爬欄桿。

    二、養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其養成教育可謂源遠流長。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對后世養成教育產生了長遠的影響。明清之際的王夫之闡有“習子童蒙,圣功也”的論點,進一步主張把養成教育作為兒童德育的有效途徑。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德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中國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訓,一種習慣之養成,莫不由“漸”而來。在小孩子時代已經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時候,自然可以減少許多問題。“慎始則善終”,這是必然的結果。由此可見,養成教育是為人的終身成長奠定良好基礎的教育。學生的行為具有持續性和反復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須經常性地進行誘導、訓練;一種不良行為的糾正,也須反復地進行指導、教育。所以對學生的養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同時要注重師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三、養成教育要師表垂范 

    通過教師的高尚師德和自身的形象,言傳身教影響學生。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雨果也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高尚師德,特別是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高尚師德是一種無價的精神力量,曾經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他不幸患上了強直性脊椎炎,頸不能轉,腰不能彎,腿不能曲,上課時整個身體全靠雙拐支撐著。但他不悲觀、不憂傷,憑著對人民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依然頑強地堅守在講臺上。學生看著他忍著劇痛、冒著冷汗在那里講課,都感動得落淚,沒有一個人不好好學習的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教書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師德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謙虛和無私奉獻,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所謂高尚的師德就是嚴謹的工作作風、認真的工作態度、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于工作中體現一名教師對學生的真情關懷和嚴格要求。

    俗話說:“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要贏得學生尊敬與喜愛。要想加強對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必須從“我”做起,從老師做起。當然,要做好這點不容易,古話說:“作經師易,作人師難。”雖然這樣,我們還是要努力,要以無私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質為學生做表率。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覺中老師的某一行為習慣,可能會出現在學生的身上。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注意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如要求學生不吸煙,我硬戒掉了一天吸兩包煙的大煙癮。教師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至關重要。教師首先應該注意在學生面前樹立文明禮儀的榜樣,對于學生的問好,老師應該微笑點頭,碰到內向的學生,要盡量先跟他們打招呼。對于學生的幫助,我們應該親切地跟他們道聲“謝謝!”。如果老師有時說錯了或做錯了,也要敢于向學生道歉。這樣,教師良好的師德表率給學生樹立榜樣,以深厚的思想情感、莊重大方的儀表、和藹可親的儀容、彬彬有禮的語言給學生做示范,使學生在師生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誘導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能簡單地批語指責。通過情感的交流,學生對老師提出的要求、意見更易接受。一個幽默的玩笑,一句輕輕的問候,可能使其心靈受到震撼。 

    四、養成教育要“三位”一體從點滴抓起 

    育人,并不是說在學校一個樣,回到家卻是另一個樣。為了讓養成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必須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在學校里,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回到家后,家長對孩子也要嚴格要求,不斷督促和強化他們防止壞習慣的滋長,以便于繼續深化養成教育,并讓教育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運用。例如,在家長的監督下要學生完成“十個一”活動,在家里做一項力所能及的家務、看一本好書、看一部好電影等等,并制定“自評--師評--家長評”的評價制度,這樣,家長和教師在養成教育方面,就能達成一個共識,目標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養成教育重在對學生平時的常規管理,落實常規管理要從“小、細、嚴、實”四個字上下功夫。小:德育教育要從小處抓起;細:德育工作要細致,要注重細節; 嚴:對學生的要求要從嚴,管理制度實施要嚴;實:每一項德育措施都要扎扎實實地完成。在今年我校的德育工作中都有一個整頓校風校紀、強化管理月,例如:9月份是強化發型要求,10 月份強化服裝,11月份強化學生文明禮儀等。通過首先對學生外在形象上的要求,使我校的學生在外形上具有一個中學生應有的文明要求。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許多同學熟讀“文明規則”、“中學生守則”,甚至倒背如流,卻常隨手扔果皮、紙屑;許多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學雷鋒做好事、幫助同學,回到家里,卻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養成教育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見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隨手撿起來,見到教師要主動行禮問好,在樓道里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見到班里的門窗桌椅壞了自覺自愿修好,上學穿校服,衣帽整齊,佩戴校牌,排好隊、走好路、吃好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樓平地起,我們可以從一些身邊瑣碎的小事中,看出一個學生的行為習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的行為習慣的變化,也就在點滴小事中。 

    五、養成教育要形成共識 

    學生的養成教育不是個別老師的工作,是每位教師的職責;養成教育也不單是學校的事,是每個家長的事,是需要社會各界支持關心的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以對國家、對人民、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于探索、善于創新,在實踐中不斷開拓進取,拓寬思路,想出新辦法、提出新見解,解浹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做好學生養成教育工作,祖國未來的成長,需要一個相對純凈健康的環境。我們相信,只要加強領導,形成共識,充分認識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要性,齊抓共管,人人參與,形成合力,就能在教育的花圃中培育出茁壯、艷麗的花苗。 

     

    追憶

    [中學生養成教育之我見(九年級必修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中學生養成教育論文

    2.九年級英語教學論文

    3.九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4.武俠之我見

    5.關于養成教育論文

    6.化學必修金屬課件

    7.小班養成教育工作計劃

    8.文明養成教育黑板報

    9.養成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10.規范養成教育的故事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 三级日本理论在线 | 亚洲国产GⅤ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春色中文字幕我是洋洋 | 中文字幕综合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