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人教版九年級必修)

    發布時間:2016-5-2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語文導學案              年級:九年級 

    課題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總課時: 課型  預+展 2010年  月  日

    主備人:王國民 學生姓名: 督查人

    習目

    標 知識目標 1.能準確朗讀并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2.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言詞語意義和用法,會翻譯課文。

    情感目標 3.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學法

    指導 首先,學習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讀、多背、多練。古人講究爛熟于心,“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雖然我們不一定要像古人那樣搖頭晃腦,但其重視誦讀的習慣無疑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誦的課文都要不折不扣地背誦,最好能一字不落地把它們默寫下來,連標點符號也不要弄錯。你千萬別以為這只是死記硬背,倘若你能堅持到底,那么,在潛移默化中,你自然就掌握了古人的用語習慣和遣詞造句的方法,你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自然而然就會培養起來了。“多練”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捷徑之一,不僅要認真完成課后訓練,而且要多做相關的字詞句的分類訓練,以拓展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知識

    儲備 孟子與《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鄒人,是孔子之孫孔僅的再傳弟子。游說于齊梁之間,沒有被重用,退而與其門徒公孫丑、萬章等著書立說。繼承孔子的學說,兼言仁和義,提出“仁政”的口號,主張恢復“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時又主張“民為貴”君為輕”,稱暴君為“一夫”,認為人性本善,強調養心、存心等內心修養的工夫,成為宋代理學家心性學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順元年封為鄒國亞圣公,明嘉靖九年定為“亞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僅次于孔子。思想事跡大都見于《孟子》一書。

       《孟子》文章向來以雄辯著稱。讀孟子文,令人感到氣勢磅礴,感情激越,銳不可當。出于對當時執政者貪婪殘暴行徑的憤慨,對掙扎在苦難中人民的同情,對別家學說的敵視,對貫徹自己.主張的強烈愿望,以及那種“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的救世責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剛厲、理直氣壯。他又善于運用各種驅誘論敵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辭鋪張揚厲,時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筆鋒咄咄逼人。

    教學程序:                     第2--3課時

    環節預設:

    導入  2 自主學習10  3合作交流10   4展示20   5鞏固3

    一、情境導入:    

    二、合作探究

    1、一段列舉了六位圣賢的典型事例,思考:這六位圣賢的共同點是什么呢?

     2、.理解“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這句話的作用?

    3、請找出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這是從哪些方面來概述其艱難困苦的狀況的?

    4.“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

    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 《                   》 ,中心論點是                                     。闡述了孟子                          的人才觀。 

    2、給下面的加點字注音。 

    畎畝( ) 傅說( ) 膠鬲( ) 法家拂士(  )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入則無法家拂士     。

     困于心衡于慮                 。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 

     所以動心忍性(      )(        )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         )

    空乏其身  (                                  )           

    舜發于畎畝之中(                  )

    管夷吾舉于士(                                    ) 

    百里奚舉于市(        )(             )

    苦其心志(            )

    人恒過(                   ) 

    5、翻譯句子: 

    (1)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6、比較下列各組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 國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應             

    B.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C.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國恒亡   則有去國懷鄉 

    7、本文作者認為國家長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 (用課文詞語回答)  

    8、開篇列舉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點?試具體比較分析。 

                                                                      

    9、孟子在選文第①段中以六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告訴人們:                                              。請寫出與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強調了“逆境能成才;現在有人認為“順境也能成才”。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舉例談談。 

      

      8、"是人"指什么人?人能擔大任的先決條件是什么?(人能擔大任的客觀條件是什么?)文章從哪幾方面闡述?

    答:

      9、受磨難為什么能使人承受大任?(能擔大任者必須具備哪些性格?)

    答:。

      10、人在磨難中有什么益處?(人能擔大任的主觀條件?)

    答:。

     11、人怎樣才能生存發展?(用文中幾個字作答)

    答:。

      12、作者認為導致國家滅亡的原因是什么?怎樣才能使國家生存發展?

    答:。

      13、課文著重證明論點的哪一方面?

    答:。

      14、第一,二,三段分別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答:。

      15、第四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

      

    教師歸納:由引可見,孟子關于造就人才的觀點,不僅重視客觀環境的影響,也強調人的主觀因素。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

    可以設想: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嚴格執法,直言敢誎的臣子,那國君就會怎樣?(胡作非為,獨斷專行……)國外如果沒有鄰國的侵擾,那國君就會怎樣?(安于享樂,驕奢荒淫……)如果這樣,那國家必將怎樣?(滅亡)所以,國君想把國家治理好,就得怎樣?(苦其心志……所為,即經過艱苦的磨煉)

    過渡:經過以上分析論證,作者推出最后的結論,齊讀第四段。

    六、反復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達到背誦的程度。

    個性化

    設計

     

    高占軍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人教版九年級必修)]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4.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

    5.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

    6.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2 Healthyeating課件

    7.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8.人教版必修三《勸學》說課稿

    9.人教版英語必修五第五單元課件

    10.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网站 | 中文字幕AV一本 | 偷自拍亚洲综合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黄aⅴ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