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蘇教版高一選修)

    發布時間:2016-7-2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第三單元 9、咬文嚼字(朱光潛)教案

    【教學目標】

    1.理清全文的脈絡結構,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文的論證結構和論證方法。

    3.分析評價課文觀點,借鑒吸收課文的寫法。

    4.培養閱讀、寫作要“刻苦自勵,推陳出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精練相吻合”的謹嚴精神。

    【教學設計】

    通過對比閱讀來引導學生思考“咬文嚼字”與“好讀書不求甚解”的不同美學追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清代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引用武叔卿的話說:“文章有一筆寫成不加點綴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其次須精思細改,如文章草創已定,便從頭至尾-一標點。”同學們能列舉出文學史上的作家哪些屬于前者,哪些屬于后者嗎?

    前者有李白。后者如賈島、王安石、歐陽修、曹雪芹等。(賈島有關于推敲的典故。

    王安石修改“春風又綠江南岸”句傳為佳話。歐陽修《醉翁亭記》的開頭便是精心改成的。《紅樓夢》更是“披閱十載,增刪五次。”)

    提問:古今的偉大作家為什么像李白式的詩人很少,而大多數人卻都要“咬文嚼字”,苦苦修改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二、整體感知

    1.快速瀏覽全文,熟悉主要內容。

    2.根據“學習重點”,確立學習目標。

    三、課文分析

    1.理清觀點與材料的關系。

    首先,讓學生找出本文在論證中所運用的材料。

    (1)郭沫若聽演員的意見改動《屈原》的一句臺詞。

    (2)《水滸傳》《紅樓夢》中幾句謾罵性的話語。

    (3)《史記》對李廣射虎的描寫,王若虛對它的改動。

    (4)韓愈幫賈島斟酌詩句。

    (5)“煙”字的直指意義和聯想意義。

    (6)《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兩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述。

    其次,讓學生分析作者運用這些材料要證明的觀點。

    以上七則材料可概括為:

    (1)煉字的重要性。在結構上起到一個引起下文的作用。

    (2)古代偉大作家都注重煉字,古代偉大的著作都是煉字的典范。

    (3)文學借文字表現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顯得思想還沒有透徹,情感還沒有凝煉。

    (4)更動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

    (5)①字有直指的意義,有聯想的意義。②文學的文字有時卻必須顧到聯想的意義。

    (6)善用聯想的意義,會使文章增色。

    (7)聯想意義的誤用會造成流弊。

    再次,提問學生這些論證材料可否調換位置。如王若虛對《史記》描寫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和“僧敲月下門”一句的推敲兩例。

    答案是不可以,因為每個分論點和它的論據都是相對應的,兩者密切相關,不能調換。

    2.理清文章的結構。

    全文共分8個自然段。

    ①②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寫“煉”字的重要性。

    ③④⑤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寫文字的改動關系著作者的思想感情。

    ⑥⑦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寫文學寫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聯想意義。

    ⑧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總結全文,提倡人們在創作和欣賞中咬文嚼字。

    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無淪閱讀或寫作,都必須有--字不肯放松的謹嚴

    作者在文中反復強調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系,是從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實質。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徑,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的“咬文嚼字”應先從思想感情入手,以表達最恰當的思想感情為最終目的,再去進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文學借文字表現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顯得思想還沒有透徹,情感還沒有凝練。”

    4.小結。

    在論說文中所列舉的材料一定要鮮明有力地證明相應的觀點,反之則是材料使用不當。材料與觀點之間的聯系應具有對應性和最佳性。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對比《咬文嚼字》與《不求甚解》兩文,思考其觀點提出的不同角度,并讓學生通過對比形成自己的看法。

    二、整體感知

    閱讀馬南邨《不求甚解》一文。

    三、分析《不求甚解》一文

    1.請劃分《不求甚解》一文的結構層次并概括段意。

    該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開宗明義,先提出現在人們對“不求甚解”古義的否定。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段),正面闡述陶淵明的本義。先指出“一定要好好讀書”,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讀懂所有的書”,要“會意”;再具體解釋陶淵明式的“不求甚解”的兩層意思,一戒“自負”,二戒“固執”。

    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結束),進一步強調不能求只記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理解“精神實質”。

    2.《不求甚解)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讀書要把握住精神實質,不要死摳字句,求其表面。

    3.《咬文嚼字》與《不求甚解》兩文主旨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咬文嚼字》是強調創作要反復修改,精益求精。《不求甚解》強調讀書要把握精神實質,不要困于表面現象。前者側重寫,后者側重讀。同時,即使都是讀書或都是寫作過程,精益求精、反復修正和把握精神實質、不拘表面這兩點要求也要同時具備,兩者相輔相成,并不矛盾。另外,“咬文嚼字”是談學習的態度,“不求甚解”是談學習的方法,兩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四、板書設計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觀點: 反復修改 把握精神實質

    精益求精 不拘于表象

    側重點: 寫作 讀書

    角度: 態度 方法

    關系:相輔相成,并行不悖

     

    崔玲玲

    [《咬文嚼字》教案(蘇教版高一選修)]相關文章:

    1.咬文嚼字教案

    2.有關咬文嚼字教案

    3.高中化學選修5《鹵代烴》教案設計

    4.古代詩歌散文選修教案

    5.蘇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6.高一《道士塔》教案

    7.高一英語學法指導教案

    8.高一物理《功》教案

    9.高一政治試講教案

    10.高一化學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免费码中文字幕在线 | 伊人一道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精品有码在线 | 亚洲日韩在线精品视频第二页 | 中文免费不卡Av | 亚洲A级性爱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