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進賈府》(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7-12-1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執教人:宜城市實驗中學  魯發福

    教學目標

    1、 了解曹雪芹和《紅樓夢》;

    2、 梳理故事情節;

    3、 理解環境描寫的特點;

    4、 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5、 認識小說悲劇的必然性和思想價值;

    6、 讀背課文中的詩詞。

    教學重點

    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小說中人物的塑造和小說的現實意義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

    3:常識、初讀感知;情節、環境、人物出場、詩詞等;分析重點人物、認知主旨等。

    教學準備

    多媒體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 了解曹雪芹和《紅樓夢》;

    2、 初讀感知。

    教學程序

    一、導入

    關于中國古典小說:

    (一)、發展史

    萌芽期:上古到先秦兩漢的古代神話寓言故事促使小說的孕育形成。

    發展期:魏晉南北朝時,出現了情節結構比較簡單的志怪志人的筆記小說。

    成熟期:唐代傳奇宋代話本明代擬話本相繼出現。

    高峰期:明清時代。

    (二)、讀什么

    作  品 別        名 作  者 時  代

    《水滸傳》 《忠義水滸傳》、《江湖豪客傳》 施耐庵 1296-1370,

    元末明初

    《三國演義》 《三國志通俗演義》 羅貫中 1330-1400,

    元末明初

    《西游記》 《西游釋厄傳》 吳承恩 1504-1582,

    明代

    《紅樓夢》 《石頭記》、《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

    《情僧錄》、《大觀瑣錄》、《金玉緣》、《情界銓》 曹雪芹、高鄂 1715-1763,

    清代

    (三)、為何讀

    一方面,思想教育。可以從優秀的古代小說中看到它所展示的歷史畫卷,這對于我們了解那個社會或時代,了解社會發展的趨勢,都有積極的意義。

    另一方面,藝術借鑒。優秀的古代小說長于人物行動、語言的描寫,用人物的行動、對話來展開情節,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性格;情節曲折,故事完整。這對于我們學習寫人記事幫助巨大。

    (四)、怎樣讀

    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節、環境。因此,閱讀小說:

    首先應了解時代背景和作者情況,這樣可以更準確地認識作品反映的現實生活和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態度。

    小說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優秀作家總是追求寫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這種典型性格既表現出人們的共性,又具有獨特的鮮明的個性。我們閱讀小說就要從理解人物的個性特征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意義,進而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及其社會意義。

    小說又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主題思想。它通常包括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幾個部分。人物在故事情節發展中,在矛盾沖突中亮相。我們閱讀小說就要從故事情節發展的全過程把握人物性格特點,認識現實社會。

    小說要給人物提供活動場所,這就要寫環境。環境對人物起制約作用,存在決定意識;人物也會對環境起反作用,改造客觀世界。我們閱讀小說就要從典型環境中理解人物典型性格的社會意義。

    二、曹雪芹和《紅樓夢》

    (一)、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1763 ),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

    出身于貴族世家: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媽;曾祖父、祖父、父親和叔父三代世襲江寧織造(皇家的供貨商);兩個姑姑都被選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住在他的家里。 

    成長于書香門第:祖父曾能寫詩、填詞、編戲,主持刻印了《全唐詩》; 曹雪芹深受熏陶,琴棋書畫無所不能,詩詞曲賦無所不精。  

    人生經歷坎坷:十三歲前,曹家極盛時期,在南京過著“錦衣紈褲”“飫(yù,飽食)甘饜肥”的豪華生活。其后,父親獲罪革職,家產被查抄,全家遷到北京,青壯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過程中度過的。晚年,在北京西郊,生活日漸貧困,竟然到了食粥賒酒、圍氈御寒、賣畫謀生的境地。死亡,四十多歲,除夕,因貧病無醫,加上愛子夭折,過度傷痛,痛苦地離開了人間。身后留下凄苦的妻子和幾束殘稿,連埋葬的費用都是他幾個好友資助的。 

    高鶚(約1738-1815年),字蘭墅,別署“紅樓外史”。乾隆六十年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讀。續寫《紅樓夢》的后四十回,研究者一般認為,高鶚在寶黛愛情故事上以悲劇結束,還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寫賈府的結局為“蘭桂齊芳”,家道復初,卻違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二)、《紅樓夢》

    1、簡介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腐朽的本質,真實而藝術地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趨勢。 

    2、評價

    《紅樓夢》是中國古今第一奇書,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金字塔。

    清代就有“開談不講《紅樓夢》,雖讀詩書也枉然”之說。

    毛澤東稱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還稱贊它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魯迅說,“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   

    3、前五回

    《林黛玉進賈府》節選自《紅樓夢》第三回。《紅樓夢》的序幕由前五回構成,分別從不同角度,為全書情節的開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因此,要學好課文,有必要對前五回的內容做些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是開篇。

    先用“女媧補天”“木石前盟”兩個神話故事作楔子,為塑造賈寶玉的性格和描寫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戀愛故事,染上一層浪漫主義色彩。

    在“女媧補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寫了一塊“無材補天,幻形入世”的頑石,這便是隨賈寶玉一起降生、又為賈寶玉隨身佩戴的“通靈寶玉”。它對賈寶玉的叛逆性格有隱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無“補天”之材,是個不符合封建社會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與封建主義相對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從天而降的頑石一樣的“頑劣”性,難以為世俗所改變。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這塊“無材補天”的頑石與絳珠仙草的關系,說明這頑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變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絳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歲月,后來遂脫去草木之態,幻化人形,修成女體。在這頑石下世之時,她為酬報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這絳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為有這段姻緣,在林黛玉初見寶玉時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見過一般”的感覺;賈寶玉也覺得“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看著面善,心里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

    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是交代賈府人物。

    通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簡要地介紹了賈府中的人物關系,大致可列表圖示如下:

     

    (注:畫線人物,冷子興演說時已不在世,括號內的人物,是上一個人物的配偶。)

    第三回,“托內兄如海酬訓教 接外孫賈母惜孤女”,是介紹小說的典型環境。

    通過林黛玉的耳聞目睹對賈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寫。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是這一回中介紹賈府人物、描寫賈府環境的線索。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是展現小說更廣闊的社會背景。

    通過《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介紹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關系,把賈府置于一個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中來描寫,使之更具有典型意義。同時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帶出寶釵進賈府的情節。

    《護官符》“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鐵。” 

    第五回,“開生面夢演紅樓夢 立新場情傳幻境情”,是全書的總綱。

    通過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利用畫冊、判詞及歌曲的形式,隱喻含蓄地將《紅樓夢》眾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發展和結局交代出來。

    至此,全書的主要人物、背景、發展脈絡、人物命運基本上交代出來,小說的情節發展便在此基礎上展開了。

    三、初讀感知

    1、聽范讀(多媒體);

    2、正音釋詞

    掌握文注中的重點字詞……

    補充:

    阜(fù)盛:阜,小山;阜盛,豐富。      你先珠大哥:先,死了的諱言。  嬤嬤(mó):老年婦女。    納罕:詫異,驚奇。    綰(wǎn)著:打結。  銜玉而誕(dàn):誕,生。 

    盥(guàn):洗。    懵(měng)懂 :糊涂,不明白。  宮絳(tāo):宮里用的織有花邊的帶子。    嫡(dí)親:血統最近。    杜撰(zhuàn):虛構,生造。    忖度(cǔn  duó):思量,猜測。

    3、自由朗讀

    四、課堂小結

    五、練習

    完成課后“練習”三:詞語的古今異義

    態度──神態

    便宜──方便

    偏僻──偏激,不端正

    風流 風韻

    風騷 姿容俏麗

    可憐 可惜 值得憐憫;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 梳理故事情節;

    2、理解環境描寫的特點;

    3、讀背課文中的詩詞。

    教學程序

    一、了解情節

    課文以什么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可分怎樣的幾部分? 

    --明確:

    以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為線索展開情節。

    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開端,林黛玉來到榮國府。 

    第二部分(2~14):發展,通過林黛玉初進貴府的所見所聞,介紹賈府的環境和人物。 

    第一層(2~4),林黛玉拜見賈母、王夫人、邢夫人等。 

    第二層(5~6),林黛玉見王熙風。 

    第三層(7~11),林黛玉見賈赦、賈政,王夫人介紹賈寶玉。 

    第四層(12~14),林黛玉初見賈寶玉。 

    第三部分(15~16):結尾,為林黛玉安排住處。

    部  分 情  節 段        意 線    索

    一(1) 開端 林黛玉來到榮國府

    以林黛

    玉進賈

    府的行

    蹤為線

    索展開

    情節

    二(2-14) 發展,

    通過

    林的

    見聞

    寫環

    境和

    人物 一層

    (2~4) 林黛玉拜見賈母、王夫人、邢夫人等

    二層

    (5~6) 林黛玉見王熙風

    三層

    (7~11) 林黛玉見賈赦、賈政,王夫人介紹賈寶玉

    四層

    (12~14) 林黛玉初見賈寶玉

    三(15-16) 結尾 為林黛玉安排住處

    二、理解環境描寫的特點

        找出文中環境描寫集中的段落,認真讀一讀,回答下列問題:

    1、賈府地處街市繁華人煙阜盛之處,黛玉來到門前看到了什么情況? 

    2、黛玉進入賈府到賈母處,她看到了什么?

    3、黛玉去拜見二舅舅時又看到什么?

    4、黛玉在府內所見到的人,可分為兩大類,他們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5、賈府的環境有什么特點?

    6、作者不惜筆墨,大肆鋪陳環境,有什么作用?

    --明確:

    1、黛玉看到寧、榮二府相隔不遠,都是三間獸頭大門,兩邊蹲著兩個大石獅子,門上懸有“敕造”的匾額,門前有“華冠麗服”的侍役。這不僅表現了賈府建筑的寵偉氣派,也顯示出貴族之家的威嚴和顯赫。 

    2、從榮府西角門進去,走“一射之地”,轉至垂花門,過穿堂,繞插屏,再經三間過廳,后面方是賈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雕梁畫棟,兩邊穿山游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這樣穿堂過廳一路行來,仆役、婆子、丫環輪番更換,的確給人以侯門深似海的感覺。

    3、往東。“穿過一個東西的穿堂,向南大廳之后,儀門內大院落,上面五間大正房,兩邊廂房鹿頂耳房鉆山,四通八達,軒昂壯麗”。堂屋中迎面“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匾上寫著斗大的三個大字,是‘榮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曰,書賜榮國公賈源’,又有‘萬幾宸翰之寶’。”屋內擺設有名貴的家具,珍貴的字畫、古玩。“又有一副對聯,乃烏木聯牌,鑲著鏨銀的字跡,道是:座上珠譏昭曰月,堂前黼黻煥煙霞。”由堂屋進入東耳房,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東廊三間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別有擺設。這宏偉豪華的府第,那皇帝御書大匾,郡王手題對聯,以及等級分明的禮儀,的確與別家不同。 

    4、在賈府里聚居著兩類人:一類是“座上珠璣昭曰月,堂前黼黻煥煙霞”的少數主子,他們的榮華富貴依恃那握有“萬幾宸翰之寶”的皇帝;另一類則是人數眾多的為主子服役的小廝、媳婦子、婆子、嬤嬤以及等級不同的丫鬟,他們是受壓迫、被奴役的奴隸。 

    5、環境描寫集中在1、8、9、10等段中,我們可以看出,賈府: 

    外觀宏觀,布局講究,陳設華貴,是一個禮儀繁瑣、尊卑有序、等級森嚴的貴族王侯家族。

    6、作用:

    A、揭示了賈府榮華富貴的來源和社會地位。寧、榮二府都是奉皇帝之命“敕造”的,“榮禧堂”的匾額又是皇帝御筆書賜,室內陳設的“待漏隨朝墨龍大畫”顯示著對君王的忠誠和尊敬,來往的賓客也都是“座上珠璣昭日月”的豪門貴族。

    B、賈府是封建社會的縮影。從中我們看到了封建統治階級驕奢淫逸的生活和階級對立、階級壓迫的社會現實。

    C、和最后賈府的沒落頹廢形成鮮明對比,說明封建社會無論多么強大,最終都難逃覆滅的命運。

    D、為人物活動安排好了典型環境,以便人物在這個典型環境中展示典型性格。

    三、讀背課文中的詩詞

    四、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 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2、 認識小說悲劇的必然性和思想價值。

    教學程序

    一、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一)、人物出場,先后適宜,詳略得體,虛實并用。

    完成課后“練習”一,填表:

    詳寫:王熙鳳,賈寶玉,林黛玉 略寫:迎春,探春,惜春

    實寫:王熙鳳,賈寶玉,林黛玉,賈母 虛寫:賈赦,賈政

    單獨介紹:賈寶玉,王熙鳳 群體介紹:邢夫人,王夫人,李紈

        這樣寫的好處:能夠突出描寫重點,且使筆法變化多姿。

    (二)、榮國府三代當家主婦:賈母、王夫人、王熙鳳。 

      “黛玉進賈府”是因母親亡故,父親將她托付于外祖母。她將長期生活在賈府,將來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外祖母史太君、二舅母王夫人、璉二嫂子王熙鳳--榮國府三代當家主婦。那么這三位是什么樣的人呢?

    賈母:

    賈母在賈府占有什么樣的地位?課文表現了她對黛玉、寶玉什么樣的感情? 

    --賈母史太君是榮國府活著的老祖宗,處于最高地位。她的話在榮國府內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樂影響著周圍所有的人。

    賈母對黛玉是憐多于愛;對寶玉是愛多于惱。

    王夫人:

    王夫人在賈府處于什么樣的地位?能談談她的思想嗎?

    --王夫人雖然不露鋒芒,卻是榮國府在位的當家主婦。從她的居處,從她查問王熙鳳“月錢放過了不曾”?從她交代黛玉“這是你鳳姐姐的屋子,回來你好往這里找他來,少什么東西,你只管和他說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賈府的實權派地位和在家務上的決定權。

    她是賈政的正室,寶玉的生母,但她對寶玉的行止很不以為然,說兒子是“孽根禍胎”。她選擇了王熙鳳這個娘家侄女、婆家侄兒媳婦來幫她操持家務,以便維系這個潛伏著危機的封建大家族。 

    她對兒子的看法代表了封建勢力的觀念,這就暗示了寶黛愛情悲劇的不可避免。

    王熙鳳:

    1、找出文中集中寫王熙鳳的段落,重點讀一讀,品一品。

    2、這些段落是從哪四個方面來寫王熙鳳的?

    3、王熙鳳的出場是神來之筆,請作分析。

    4、作者從哪兩個方面寫了她怎樣的外貌?試作簡析。

    5、見到黛玉后,她說了哪些話?表現了她什么性格特點?

    6、她是怎樣回王夫人的話的?體現了她的什么性格特點?

    7、歸納王熙鳳的人物形象。

    --明確:

    1、第5、6兩段集中寫王熙鳳,要重點品讀,可仿讀。

    2、第5段分三層,加上第6段,從四個方面寫:寫出場,繪外貌,見黛玉,回夫人。

    3、正面寫“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黛玉的納罕是側面描寫。突出了王熙鳳說話張揚,虛情假意,潑辣放肆,說明她深受寵愛,身份特別,地位特殊。

    4、寫外貌:先寫服飾,選取頭飾、裙飾和服裝三個要點,突出她珠光寶氣,貪婪俗氣,華麗高貴;后寫容貌,著重寫她那一雙“三角眼”,兩彎“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啟先笑的“丹唇”,表現她美麗的外表隱藏著刁鉆和狡黠。

    5、見到黛玉后說和話:

    ○1、“天下真有這樣標志的人物……竟是個嫡親的孫女……”--肉麻恭維,善于逢迎。

    ○2、“……我一見了妹妹……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察顏觀色,虛假圓滑。

    ○3、“……只管告訴我……也只管告訴我。”--假意關心,體現地位。

    6、“這倒是我先料著了……我已預備下了……”--顯示精明能干,可見機變狡黠。

    7、王熙鳳是一個精明能干、慣于玩弄權術的人。她為人刁鉆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對上善于阿諛奉承,因此博得賈母的歡心,從而獨攬了賈府大權,成為賈府的實際掌權者。

    (三)、“心有靈犀一點通”:黛玉和寶玉。

    林黛玉和賈寶玉是書中的兩位主角。他們是什么樣的人,他們為什么一見如故、心靈相通?這都是讀者急于知道的,也都在課文中得到了初步表現。 

    賈寶玉:

    1、找出集中描寫賈寶玉的段落,認真讀一讀,品一品。

    2、這些段落是從哪四個方面描寫賈寶玉的?

    3、第11、12段是怎樣描寫賈寶玉的,說明了什么?

    4、第13段中是怎樣描寫賈寶玉的外貌的?黛玉的看法與眾人相同嗎?

    5、怎樣理解《西江月》對賈寶玉的評價?

    6、第14段中,初會黛玉后,說了哪些話,怎樣理解?

    7、歸納賈寶玉的人物形象。

    --明確:

    1、集中描寫賈寶玉的段落有11、12、13、14段,要認真品讀。

    2、這四段主要從四個方面描寫賈寶玉:出場前的側面勾勒,出場后的肖像描寫,《西江月》兩首詞的總結,初會黛玉后說的話。

    3、王夫人介紹:“孽根禍胎”、“混世魔王”、“瘋瘋傻傻”;黛玉回憶母言:“頑劣異常”、“極惡讀書”、“內帷廝混”。

    側面描寫。說明賈寶玉蔑視世俗,厭棄功名利祿,而對他的貶斥,說明他的所作所為是與封建的正統觀念相抵觸的,是與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階級的一個“叛逆”。

    4、“……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在黛玉看來,寶玉卻是一個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輕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憊懶與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產生了親切感。這與他人的議論形成強烈反差,真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也。

    5、似貶實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觀念批判賈寶玉,而實際上卻是賈寶玉叛逆性格的寫照。他不愿受封建傳統的束縛,厭棄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因此,被人們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他要求獨立不羈、個性解放,因此被人們看作是“行為偏僻性乖張”;他不順從封建統治者對他的要求,不安于他們所規定的本分,因此被人們看作是“富貴不知樂業”“于國于家無望”的“不肖”。其實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對賈寶玉的贊頌。

    6、初會黛玉后說的話:

    ○1、“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看似信口開河,癡狂之至,實則心靈感應,情感契合,一見如故,一見鐘情,心有靈犀一點通。

    ○2、“……偏只我是不成?”--蔑視權威,大膽向封建正統教育挑戰。

    ○3、“什么罕物,連人之高低不擇……我也不要這勞什子了!”--表明他任性率真、隨心所欲,更表現他不信宿命的反叛精神,表現他尊重婦女、男女平等的思想。

    7、賈寶玉是封建貴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對封建束縛、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視世俗、卓然獨立的種種表現,反映了他對封建禮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林黛玉:

    1、哪些地方說明了林黛玉“美貌多情,體弱多病”?

    2、哪些地方說明了林黛玉“生性敏感,言行謹慎”?

    3、歸納林黛玉人物形象。

    --明確:

    1、第4段的自敘,第14段的外貌描寫。

    2、“生性敏感,言行謹慎”體現在多個方面:

    ○1、兩次回答讀書--說話規矩,富有教養;寄人籬下,態度謹慎。

    ○2、刑夫人留飯--既表明尊敬感激,又顧全大局禮節,說明她待人接物處處留心。

    ○3、兩次讓座--眼明心細,聰慧謹慎,舉止有禮。

    3、美貌多情,體弱多病,生性敏感,言行謹慎。

    二、總結全文

    三、拓展

    課后“練習”四

    四、教學反思

     

    魯發福

    [《林黛玉進賈府》(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高二語文《林黛玉進賈府》教案

    2.林黛玉進賈府歇后語

    3.高二《勸學》教案設計

    4.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6.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7.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

    8.人教版匆匆教案設計

    9.人教版《山中訪友》教案設計

    10.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設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免费 色五月这里只有精品 | 一本一久本久a久久精品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黄 | 中文字幕在线区中文色 | 亚洲福利在线一区少妇 |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100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