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掌握以下文言詞:為、之、以、屬、然等
2、理解本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特點,品味本文生動優美的語言
3、體會程師孟處險境而自若的曠達胸襟
二、教學難、重點
理解本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特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略
二、推進新課
簡介作者及背景
1、通假字
自粵之太末(粵,同“越”,越國)
其城之內外皆涂(涂,通“途”,路途)
2、多義詞
為其通路(給,介詞)
其地于閩為最平以廣(是,動詞
為
光祿卿、直昭文館程公為是州(治理,動詞)
為亭于其處(建造,動詞)
屬予作文以記之(ZHU 通“囑”,囑托)
舟載者晝夜屬于門庭(動詞,集中,聚集)
屬
以兵屬蒙恬(動詞,委托,交付)
諸侯皆屬焉(動詞,隸屬)
擇然后可投步(代詞,這樣)
吳廣以為然(形容詞,對,是)
然 成然之(動詞,認為。。。。是對的)
然其四顧亦山也(連詞,然而)
洞然有水聲(。。。。的樣子)
3、活用詞
或側徑鉤出于不測之溪(鉤,名詞作狀語,像鉤子一樣彎曲)
漢嘗處其眾江淮之間而虛其地(虛,使動用法,使。。。。空)
雖下貧必豐其居(豐,使動用法,使。。。。華麗)
三山者鼎趾立(鼎趾,名詞作狀語,像鼎足一樣)
故名之曰“道山之亭”(名,為動用法,為。。。。命名)
既新其城,又新其學(新,使動用法,使。。。。新)
4、特殊句式
(1)判斷句
閩,故隸周者也(者也,表著判斷)
福州治侯官,于閩為土中,所謂閩中也。(也,表判斷)
(2)倒裝句
其路在閩者(定語后置,應為“其在閩之路”)
為亭于其處(狀語后置,應為“于其處為亭”)
可比于道家所謂蓬萊、方丈、瀛州之山此
師:第一段中為什么具體描寫了當地居民行走于山路、水路的小心翼翼?
生:襯托出山水之險
師:除了此處運用襯托手法之外,還有何處?
生:還用漢朝遷徙越閩之民到江淮一帶來側面襯托其地之險要;用當地居民和尚、道士所居之處的華麗來側面點出當地人民的安居樂業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閩地行政區劃演變
閩地山水險惡 其路之險
其水之險
侯官環境
百姓生活安樂
百姓、僧道之居所
建亭經過
道山亭由來
程公之曠達
總述程師孟業績及改任情況
吳日妹
[《道山亭記》(粵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3.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8.囚綠記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