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這一教學原則是當前素
質教育中著重強調的。為師的如引航的路標,學生則是學
海泛舟中的舵手。只有路標及時準確地指明了方向,舵手
者不會在茫茫的學海中迷失。二者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教
與學能和諧統一。在這個過程中,教給學生恰當的學法,
就猶如給了學生一把啟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教師的導向性,
學生主動的參與意識才能真正體現。這也是我從教幾年來
最深刻的體會。
面對一篇文章,學習的地方非常多,學生往往無從下
手,顯得很被動。只有教給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激起學
生的興趣,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快樂,主動投入到課堂教學
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
首先,教給學法是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基礎。在
基礎教育中,初中學生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知識的獲得
必須經歷“師傅領進門”這一過程。作為教師,應吃透教
材,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尋找最佳契點,精心設計教學
環節,給學生指明的方法。如在記敘文的教學中,我側重
教給學生“十字閱讀法”,即寫什么――怎么寫――為什
么寫。學習一篇記敘文,先要求學生概括出;與什么人,
什么事,表達什么主題,明確“寫什么”的問題,對文章
進行初步的了解;再分析主題是如何表達的,即明確“怎
么寫”,歸納出寫人記事的方法,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
這是學習的重點;最后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及給人的啟迪,
知道“為什么寫”。在經過初一學期的訓練之后,絕大部
分學生已能熟練地運用這一方法,并能自覺地運用到自己
的寫作當中。
其次,教給學生學法是優化課堂教學的核心。
在當今的教學中,早已摒棄了教師的“一言堂”,無
所不包的“滿堂灌”,大力提倡的是優化課堂教學,完成
“學會――會學――創造”這個過程。如何在九十分鐘內
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是一位老師所力求的目標。教給
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是使學生從“學會”轉為“會學”
的關鍵,更是使學生進入創造.形成能力的基礎。教材中
的自讀課文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良好契點。授之以學法,
使絕大部分學生學會學習,層次好的一部分學生在此基礎
上靈活創造,所有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主動參與,成為學
習的主人。一篇自讀課文可采取三步教學法:初讀――復
讀――精讀。初讀識字詞.辯文體.通大意;復讀理脈絡.
明中心.知寫法;精讀析詞語.賞佳句.總結歸納。大部
分學生在前兩個環節中整體把握了學習的重點,少數悟性
高的學生還能在“精讀”這一環節中提出自己的見解,進
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并帶動其他同學,從而使各層次的
學生都“吃得飽”充分提高了四十五分鐘的效率,優化了
課堂教學。
第三,教給學法才能 真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學會學習,增長學力”是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就
語文這門學科而言,因文悟道,學以致用是教學的最終目
的。雖說“文無定法”,但學習起來總有大致的規律可尋。
記敘.議論.說明三大文體及文言文或小說.詩歌等文學
樣式各有各的特點,學習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就
根據教材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給學生因
“文”取“法”,不同的文章總結出不同的學習方法,從
而為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如在教授學生感覺枯
燥的說明文《故宮博物院》時采用順應時空教學法,于平
淡中見生動,化被動為主動,在課堂教學中調動起學生的
課堂參與意識。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抓住學生想子解故宮
的心理,巧妙地導出介紹建筑物的寫作方法,隨機展開討
論:本班教室――這一小小建筑物就如何介紹說明,之后
進行寫作。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各抒
已見,互相商討,并見之于筆墨。從而不僅使學生學到了
知識點,更學會了寫建筑物的方法,因文悟道,學以致用,
增長了學習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在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時候,要盡量避免單一
性。因為學生各有自己的特點,同一個班的學生也有不同
的層次。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進行學法創新,組織各層次
的學生相互交流,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
學習的人。”作為一名教育者,應更多地在學法上給學生
以指導,把“最有價值的知識(達爾文語)”教給學生。
孫喜波
[教給學法是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的關鍵 教學論文(人教版九年級選修)]相關文章:
4.
7.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10.化學選修3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