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命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9-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掌握“巉巖、休憩、挾卷、云翳、驕奢、清吟、蔭庇、芳馨、怡悅、璀璨、一瀉千里、梟鳥”等詞語。

     (2)了解冰心,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

    2.能力目標

    (1) 體會文中優美形象的語言. 

    (2)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想象,感受文中的鮮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蘊涵的哲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對生命現象和規律進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鑒這種人生態度,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過程和方法.  課堂中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進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清思路,理解主題;體會優美形象的語言.;感知作者的情感變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 

    難點:理解課文中聯想和想象的運用及其在文中起到的表達效果.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有時,有些抽象的道理我們總感覺很難用語言解釋清楚,比如什么是愛,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樂,什么是痛苦等。這時我們會想到一句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那么,冰心是如何向我們“言傳”生命這個十分抽象的概念的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冰心的《談生命》。

    二、精讀與賞析

    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把生命過程比作水流往大海的歷程和樹成長的歷程,現在我們看一看在這個“歷程”中“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的表現。

    現在請同學們找出“一江春水”奔騰不息,“一棵小樹”頑強生長的句子,我們共同欣賞。(提示從句子的修辭、從句子蘊含的深刻含義、從句子的哲理美、情感美或詩意美等等方面思考。) 

    例:1、“他聚集起許多細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濤,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過了懸崖峭壁,沖倒了層沙積土,挾卷著滾滾的沙石,快樂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受著他所遭遇的一切”。

    這一句生動形象,特別是“快樂”“ 勇敢”“ 享受”等詞富有表現力,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一江春水”在流往大海途中面對“巉巖”等一切遭遇時的樂觀態度。

        2、“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這一句語言看似平常,實則意味深長,表現出作者那種超出常人的面對死亡是畏懼、痛苦的感受。                                                        

        3、“生命像一棵小樹,他從地底聚集起許多生力,在冰雪下欠身,在早春濕潤的泥土中,勇敢快樂的破殼而出”。這一句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特別是“聚集”、“欠身”等詞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一棵小樹”這一幼小的生命初生時的沖動與奮進;“勇敢”“快樂”表現了小樹的樂觀態度。 

         4、“要記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這句話借江流不能入海,種子不能成樹形象地說明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才,都能為人類作貢獻,不努力、不拼搏,人生就失去了意義。

    三、體會與總結

         1、體會作者的寫法--聯想想象

        剛才我們賞析了作者生動的語言,不知同學們是否發現作者給我們解釋生命從生到死這一過程的方法。

          也許有同學會說作者沒有空洞的議論而是用了兩個比喻把生命比做水,比做樹。

    那么作者為什么能把生命比做水,比做樹?作者是怎樣用形象化的語言加以描樹的呢? 

    水流往大海的歷程和樹成長的歷程與生命過程有相似之處,作者抓住他們的相似點,借助于聯想和想象把這一很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了。

    正像我們分析的那樣:一江春水東流--向前、曲折、復雜、多變,她經歷了各種磨難,顯得豐富多彩;一棵小樹成長過程中--發榮、滋長、繁盛、凋零她同樣揭示樹從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最終歸于消亡的規律。人的生命歷程也是由弱小到強大,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經歷各種各樣的磨難、挫折,而且要面對掌聲和鮮花等的考驗。這樣,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就感到生命過程是具體可感的了。

          2、總結復習聯想想象

    其實,這一寫法我們早在初一時就已經學過了。比如上冊《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借助于聯想和想象寫了牛郎織女在天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反襯了人間的黑暗;下冊《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李大釗借助于聯想和想象把民族生命的進程比作長江大河揚子江等,形象地告訴我們要保持樂觀的革命情懷。

    心理學告訴我們,聯想是從某一事物想到與之有一定聯系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動,也是一種重要的構思方式。這里的關鍵是要找出一事物與另一事物之間的聯系。例如,我們常把老師比作“蠟燭”和“園丁”,這是因為老師和“蠟燭”都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老師和“園丁”在培養學生與修剪花草樹木方面有相似之處,這就是老師和蠟燭與園丁之間的聯系,這也就是“相似聯想”。

    四、延伸與運用。 

    1、課內延伸與運用

    我們剛剛學習了聯想想象的方法,現在我們來仿照冰心將生命過程比喻為一江春水的奔流歷程、一棵小樹的生長經歷的方法,選取一個事物來比喻、象征生命。 

     [點撥]  生命像小說,不在于長而在于精。  

    生命像品茶,品味時,有時有淡淡的苦味;有時有淡淡的清香。  

    生命像浪花,有風平浪靜,也有驚濤駭浪。  

            生命像路,有時平坦,有時崎嶇,這樣才繽紛。  

    2、課外延伸與運用

     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做下面幾個練習

    (1)請你用“寂寥、憂傷、徘徊”三個詞語,寫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50字左右

    點撥:寂寥而憂傷的我獨自俳徊在路口,滿眼望去,路人來去匆匆,而我卻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滿是迷茫,世上本有很多路,沒有人走都被遺棄了。

    (2)請使用“春天 、夏天、 秋天和冬天”四個詞語 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寫一段表達人生感悟的文字

    點撥:時間總是如流水般逝去,在我走過的那長長的,如彗星般的日子中,不知有多少個百花齊綻的春天;多少個蛙鳴蟬叫的夏天;多少個細雨瀟瀟的秋天;多少個銀裝素裹的冬天……雖然人生如夢,但是要珍惜時間。

    同學們,聯想想象不只是相似聯想這一種形式。比如我們一提到“春風”,往往立刻會想到“春暖花開”,這因為“春風”和“春暖花開”有一定的因果關系,這就是 “因果聯想”。又如當我們在家里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的關愛時,我們會馬上想到那些被父母遺棄的孤兒,這就是“對比聯想”。我們看到一位慈祥的女教師時,往往會想到媽媽,因為她們在某些方面相近,對我們都是一樣的關懷、體貼,這就又是“相近聯想”了。由此可見,“因果”“相似”“對比”“相近”,就是一事物與另一事物的聯系,這種聯系就是“聯想的橋梁”。把握這幾個“橋梁”就成為掌握聯想的關鍵。課后我們再做進一步的練習。

    五、課內小結。由學生談這節課的收獲作小結。(能圍繞本文語言的生動性,聯想、想象,談都可以。)

    板書設計:                      

                               談生命

                                            冰心

                     相似 聯想 想象             水

             生命     

    形象       生動            樹

    六、布置作業

    用“大步流星、驚慌失措、人生”三個詞語,寫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表達你對生活的一種感悟

     

    劉忠仁

    [談生命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談生命》教案設計

    2.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社戲》教案

    3.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真正的英雄》教案

    4.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鄧稼先》教案

    5.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狼》教案

    6.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鄧稼先教案

    7.《談生命》課件

    8.七年級下冊英語人教版課件

    9.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傷仲永課件

    10.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春》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有码日本高清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日一线高本道 | 亚洲夜夜性夜综合久久 | 亚洲精品天堂久久 |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