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文學的土壤----來源:人民日報 作品賞析

    發布時間:2016-7-1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在我看來,作家的創作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偏重于寫大眾生活,一類偏重于寫自我心靈。但即便是后者,依然離不開現實生活。因為作家的心靈,本身就活在現實生活中,想超脫也難以超脫,想逃避也無法逃避。因此文學不管寫什么,怎么寫,其實都離不開生活,或者說很難完全離開生活。

      比如,過去我對井岡山的革命斗爭史,更多的是停留在概念的層面。去年走進井岡山后,我的認識才有所不同。舉個例子,當年毛澤東帶著隊伍上井岡山時,只有700多人,幾百條槍,但最后居然取得了井岡山革命斗爭的勝利,打敗了蔣介石800萬軍隊!這究竟靠的是什么?通過走訪,我才領悟到,其實靠的不是標語口號,也不是大刀長矛,而是一種信念,一種堅持!

      在深入災區的生活中,我也深有體會。由于身在現場,親眼見證了大地震的殘酷。正因為生活感動了我,我才將情感注入作品,寫出了后來獲得魯迅文學獎的《震中在人心》。此后,在災后重建的日子里,我又先后四次深入災區。災區人民震不垮、壓不倒的精神再次感動了我,于是我又寫了反映災后重建的長篇報告文學《絕地重生》。我想理直氣壯地告訴人們:四川災區人民在滿目瘡痍的廢墟上用兩年多時間就重建了新家園,讓多數人的居住條件一下前進了30年甚至50年,真的很了不起!這種精神我把它稱之為“汶川精神”。“汶川精神”其實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民族精神,也是當今中國最稀缺的一種精神,它為當下的中國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是對民族精神的一次豐富與提升!

      總之,長年累月地深入生活,讓我深深體會到,生活本身就是文學,就是作品,它蘊藏著最豐富的故事,最深刻的思想,最生動的語言,最鮮活的細節。深入生活,不僅是為創作積累素材,而且是作家的一種人生體驗,一種精神補鈣。

     

    哲韓

    [生活是文學的土壤----來源:人民日報 作品賞析]相關文章:

    1.開學的生活日記

    2.了解土壤優秀教案

    3.土壤學試題及答案

    4.文筆優美的散文作品賞析

    5.美文加作品賞析

    6.

    7.開學的生活日記三篇

    8.

    9.關于土壤學實習報告

    10.關于春節的來源的故事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综合一区第一页 | 中文字幕天堂资源网最新版 | 亚洲香蕉国产福利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 | 亚洲成色最大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