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發布時間:2016-9-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行之有效   可操作性強

             --以《琵琶行》為例淺談詩詞鑒賞的方法

    詩歌鑒賞是高考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高考詩詞鑒賞的知識、方法、技巧呢?本人結合自己在語文組集體備課的實際經驗,以白居易的《琵琶行》為例,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強的詩詞鑒賞方法,現一一展示出來,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把握詩歌基本內容,概括白居易和琵琶女兩人身世的相似性。

    把握詩人的情感的變化。

    了解、掌握詩歌的表達技巧。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把握詩人的情感和詩歌的表達技巧。

    教學難點:詩歌的表達技巧是如何表現詩人的情感的。

    教學方法

    誦讀法   研討法  講授法

    教學過程

        一、解題

    1、體裁上

    《琵琶行》中的“行”,“樂曲”的意思,從形式上屬于歌行體,古體詩,又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形式較自由,模擬漢代的“樂府詩”,用新題材寫事實,形成“新樂府詩”。

    樂府詩發展歷史:漢樂府“緣事而發”→曹操諸人“借古題而寫時事”→杜甫的“因事立題”→經元稹、顧況等一脈相承,到白居易更成為一種有意識的創作準則,即白居易的詩歌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為此,白居易等人發起了“新樂府運動”,提倡“漢樂府精神”。

    2、題材上

    《琵琶行》是一篇長篇敘事詩,借助敘述琵琶女的苦難身世、經歷、遭遇,來書寫自己在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在詩歌風格上,富有現實主義色彩。

    作者的身世背景

    可以根據第三冊語文課本第40頁課下注釋3,即“白居易任諫官時,因為屢次上書批評時政,觸怒了皇帝,被貶為江州司馬”,引導學生從注釋中挖掘詩人的身世背景。

    詩文的通讀和通譯

    1、可以放錄音讓學生聽全詩。放錄音的話,學生只聽不讀,效果較差。

    2、不如找6個同學通讀全詩,6個同學分別讀詩前“序文”和五段“詩文”。

    3、同時再找6個同學通譯全詩,6個同學分別讀詩前“序文”的譯文和五段“詩文”的譯文。

    詩文較長,通讀和通譯全詩,不僅預習、熟悉了全詩,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還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和放錄音相比,效果會更好。

    詩歌內容的解析和歸納

    (一)序文與詩文的關系

    1、序文的作用

    (1)歸納概括全詩的內容。介紹了時間、地點、人物身份及遭遇、寫作緣由等內容。

    (2)與詩文的內容形成照應關系。引導學生對照序文和詩文,分別找出對應位置,并標示出來。序文中開頭到“送客湓江口”照應詩文第一段;接著到“轉徙于江湖間”照應詩文第二、三段;接著到序文結尾處照應詩文第四段。

    2、鏈接高考

    明確序文和詩文這種對應關系,對解決高考題有幫助,因為序文中包含了很多暗示信息。比如2006年高考“詩詞鑒賞”: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題竹石牧牛并引    黃庭堅

    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①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

    野次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牛礪角猶可,牛斗殘我竹。

    [注] ①伯時: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這首詩可分為幾個層次?它們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如果學生了解、掌握序文與詩文的這種對應關系,這道詩詞鑒賞題就比較容易。“子瞻畫叢竹怪石”照應“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伯時增前坡牧兒騎牛”照應“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甚有意態”照應“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牛礪角猶可,牛斗殘我竹”。

    由序文中的“意態”可知,前面四句是實寫的,寫的是畫上的景物內容,后面四句是虛寫,是詩人的感想。

    順理成章,我們可以得出答案:分為兩個層次。前四句為第一層次,分別寫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個物象,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后四句為第二層次,寫了作者由畫中的內容而生發出的感想。

       (二)詩中寫琵琶女彈琵琶的場景一共有幾次?

        讓學生找出來,分別說說寫法(如明寫、暗寫、詳寫、略寫)上有什么不同?

    歸納:一共有3次。

    第1次在第二段開頭,屬暗寫、略寫;

    第2次在第二段中間,屬明寫、詳寫;

    第3次在第五段開頭,屬明寫、略寫。

    由此可見,詩人在寫琵琶女彈琵琶的場景時,做到了明暗結合、詳略得當,寫法靈活多變。

    (三)詩人與琵琶女身世相似之處(引導學生概括歸納,可以提示學生從出身、在京城表現、離京表現)

    1、出身(出自京都):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

                        白居易“我從去年辭帝京”

    2、在京(才華出眾):琵琶女“名揚京城女藝人”

                        白居易“才氣橫溢大詩人”

    3、離京(落魄失意):琵琶女“年長色衰嫁商人”

                        白居易“直諫犯顏貶江州”

    學生也可以從其他方面進行歸納概括,引導學生積極挖掘課文有效信息。

    由詩人與琵琶女身世相似之處,讓學生探究思考,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1、用原詩中的一句話概括兩人的身世:“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2、詩文的線索:明線是琵琶女的經歷、遭遇

                   暗線是白居易的經歷、遭遇

    詩人的情感變化

    引導學生找出能夠鮮明表達詩人情感的詩句、關鍵詞,把握詩人的情感。

        第1段     “醉不成歡慘將別”    憂傷之情

        第2段     “忽聞水上琵琶聲”    驚喜之情

        第4段     “我聞琵琶已嘆息”    嘆息之情

        第5段     “江州司馬青衫濕”    悲泣之情

    詩歌的表達技巧

    (一)描摹琵琶聲的手法(第二次彈奏琵琶場景)

    1、比喻手法。用8個比喻生動形象地描摹琵琶聲,特點分別為:

    (1)大弦嘈嘈如急雨    粗重急促

    (2)小弦切切如私語    親切輕細

    (3)大珠小珠落玉盤    清脆圓潤

    (4)間關鶯語花底滑    婉轉流暢

    (5)幽咽泉流冰下難    沉吟冷澀

    (6)銀瓶乍破水漿迸    激越

        (7)鐵騎突出刀槍鳴    雄壯高亢

    四弦一聲如裂帛    清脆尖厲

    2、用詞獨特

    (1)疊詞:弦弦  聲聲  續續  嘈嘈  切切

    (2)雙聲詞:幽咽

    (3)疊韻詞:間關

    3、聲情并茂

    (1)對勝的表現

    形象感強的擬聲詞:嘈嘈、切切、間關、幽咽、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裂帛聲。

    音樂效果渲染:此時無聲勝有聲、東船西舫悄無言。

    對情的表現

    彈奏時的神態、動作:低眉信手續續彈。

    琴聲心音的完美結合:說盡心中無限事。

    聲情關系

    聲情并茂,以聲帶情,以情傳聲。

    第二段彈奏的琵琶曲階段

    (1)前奏曲

    (2)歡樂曲

    (3)沉思曲

    (4)無聲曲

    (5)悲憤曲

    這正是琵琶女一生的真實寫照,概括了琵琶女的一生經歷,正所謂“琴為心聲”。

    環境烘托

        1、第一段開頭:“楓葉荻花秋瑟瑟。”

    借蕭瑟的秋景,抒發悲涼的心境,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第三段結尾:“門前冷落車馬稀、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

    表達了琵琶女年老色后嫁給商人的孤獨、凄冷、心寒的情感。

    第四段中間:“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表達了白居易謫居潯陽城時的凄涼、孤獨、失意。

        (三)側面烘托(從聽眾反映思考)

    1、第二段結尾:“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側面烘托出琵琶曲美妙動聽,具有“余音繞梁”的藝術效果。

    第三段中間:“曲罷常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云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側面烘托出琵琶女才貌雙全,色藝出眾。

    第五段結尾:“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側面烘托出琵琶曲感人,打動人。

    對比手法

        琵琶女在京都時          琵琶女嫁給商人后

        年輕貌美                年長色衰

        門庭若市                獨守空船

        昔日歡樂                今日心酸

    其他手法

    1、互文:“主人忘歸客不發。”

    2、頂針:“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3、細節描寫: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通過7個連續的動作描寫,突出急于和琵琶女相見的急切心情。

    “猶抱琵琶半遮面。”通過動作描寫,突出琵琶女的矛盾心理:內心痛苦,無心見人;看透世情,不愿見人;拘于禮法,不便見人。

    學生通讀全詩,整體感悟詩歌。

    八、作業布置:

    1、背誦全詩;

    2、默寫全詩;

    3、做配套習題。

     

    王永生

    [《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4.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5.高一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6.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7.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8.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9.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10.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 | 午夜福利理论片高清在线观看 | 日本真人作爱视频免费大全 | 日韩AV中文字幕网址 | 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 | 精品国产高清在线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