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禮贊》教案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3-2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設想  

    明寫樹,實際是寫人,由樹及人,熱情歌頌了抗日軍民團結戰斗、力爭上游、不屈不撓  

    的革命精神。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突破難點和重點,理解白  

    楊樹的象征意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新課

    2.釋題:“禮”是敬禮、致敬,“贊”是贊美,題目的意思是對白楊樹的致敬和贊美。  

    3.介紹寫作背景:

    《白楊禮贊》寫于1941年3月,那時,正處于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茅盾  在1938年底到新疆學院文學院講學,1940年3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后來離開延安到  重慶。這期間,他看到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種種事實,也欣喜地看到了廣 大的北方軍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一致,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一次次地粉  碎了日寇的“掃蕩”,鞏固和發展了敵后的抗日根據地。從解放區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 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奮,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贊》等散文,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 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文學常識。  

    茅盾,小說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鄉。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林家鋪子》、《霜葉紅于二月花》、《農村三步曲》(《春蠶》《秋收》《殘冬》) 、《蝕三步曲》(《幻滅》《動搖》《追求》等等。

    二、初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基本內容  

    1.教師范讀全文。  

    要求學生在聽讀時,畫記難字生詞,并標明自然段序號。  

    2.解決生字詞,疏通閱讀障礙。  

    大氈子 開墾 外殼 錘煉 主宰  倦怠 潛滋暗長 旁逸斜出 婆娑  妙手偶得 

    無邊無垠    坦蕩如砥     虬枝    縱橫決蕩    秀頎    傲然挺立    懨懨欲睡

    在學生掌握字詞讀音后,可以要求學生任意選擇其中幾個字詞連詞成段,進行口頭表達練習,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  

    4.學生迅速默讀全文,討論:如何劃分段落層次?  

    學生討論后明確:要劃分段落層次,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發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贊美。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點明主題。  

    第五部分(第9段):將白楊樹與楠木對比,再次贊美白楊樹。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二部分。  

    2.思考:開頭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開門見山,點明文章題旨,直接抒發了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贊美之情,為下文定下了感  

    情基調。  

    3.找出文中描寫黃土高原的優美詞語和句子,體會是如何描寫黃土高原的。然后思 考:對黃土高原的總體印象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明確:總體印象是: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4.面對黃土高原的景色,產生了什么樣的情緒?  

    明確:懨懨欲睡。  

    5.這樣寫黃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交代白楊樹生長的環境,以黃土高原“雄偉”“偉大”的背景襯托了白楊樹的不平 凡。  

    6.學生默讀第二部分內容,想像白楊樹生長的環境,體會為什么在見到白楊樹時會 “驚奇地叫了一聲”。  

    四、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簡單回顧上課時內容,導入新課時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三部分。  

    要求其他學生在聽讀時,注意畫出文中有關描寫白楊樹的內容。  

    2.學生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1)文章選用了哪幾個詞語來概括白楊樹總的外部形態特征?  

    (2)文章是從哪些角度怎樣來描寫白楊樹的外部形態的?  

    (3)白楊樹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請引用課文中的詞語回答。  

    學生討論后明確:

    (1)用“力爭上游”概括了白楊樹的外部形態特征

    (2)分別從干、枝、  葉、皮等四個方面描寫白楊樹的特點。

    寫干,突出了白楊樹的直,絕無旁枝;

    寫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緊緊靠攏,不旁逸斜出;

    寫葉,突出了它的片片向上,沒有斜生的;

    寫皮,點明它光滑,銀色的暈圈,微微地泛出淡青色。

    (3)文章中用“倔 強挺立”總寫了它的性格特點,并用“參天聳立”“不折不撓”等詞語加以深化,突出了白 楊樹在惡劣環境下堅強不屈的斗爭性格。  

    三、學習課文第四部分  

    1;教師朗讀第四部分內容。  

    要求:教師朗讀時,學生畫記出文章中贊美白楊樹的相關詞語。  

    2.學生思考并討論如下問題:  

    (1)在第7段中,運用了哪些詞語來贊美白楊樹?  

    (2)文章是如何由樹聯想到人的?  

    (3)這一部分中連用了四個反問句,這一組反問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學生討論后歸納:

    (1)用七個感性色彩強烈的褒義詞語:“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溫和”“堅強不屈”“挺拔”,熱情贊美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2)以親切談心的語氣將讀者的視線引向“積雪初融”的高原,連用四個反問句,由樹及人,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3)  第一句由樹及人的過渡,啟發人們深思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那么,應該覺得它是什么呢?  

    后面三個“難道”,就由淺人深地寫出了它的象征意義。“不想到’’、“不聯想到”、  

    “不更遠一點想到”等詞語就反映了一層比一層深的含義。

    第二句從白楊樹的性格出發,點 明白楊樹“至少”象征著“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北方農民。第三句從白楊樹“傲然挺 立’’的形象出發,把它象征為在敵后堅強不屈守衛家鄉的哨兵。

    第四句從白楊樹的“靠緊 團結,力求上進”的品質出發,把它象征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華,文章達到高潮。  

    四、學習課文第五部分  

    1.學生高聲齊讀課文第五部分。  

    2.學生討論:將白楊樹與楠木進行比較,目的何在?  

    教師先補充:茅盾同志曾經說過:“貴族化的楠木象征反動派。我寫此散文是這樣想  

    的。”然后學生討論。學生討論后明確:之所以在此寫楠木,其實是把楠木和白楊樹對  

    比,再次強調白楊樹的不平凡,與頑固派的觀點形成對比,表明鮮明的愛憎之情,歌頌  

    抗日軍民,斥責“積極反共,消極抗日”的反動派,呼應篇首。  

    五、學生速讀全文  

    1.思考:這篇文章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明確:這篇文章運用的是象征手法。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 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藝術手法。只用于表示有關人類品質或人類組織的性質,一 般適用于抒情作品。白楊樹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極其平凡的特點,與作家心目中黨領導下的 抗日軍民的形象在中得到完美和諧的統一。把歌頌黨、歌頌抗日軍民這樣鮮明的政治觀點和熾烈的情感全部傾注在白楊樹上。  

    2.總結全文,了解的寫作線索。  

    明確:以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第1、4、6、8段分別對白楊樹的“不平凡”  

    盡情歌頌,句式結構相似,意義步步深入。“不平凡”三個字反復出現,強烈抒發了的  

    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結合,  

    白楊樹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們面前。 

     

    鄒愛洪

    [《白楊禮贊》教案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九年級歷史上冊《美國南北戰爭》教案

    2.九年級上冊英語教案

    3.九年級上冊語文《楊修之死》教案設計

    4.九年級上冊語文《心聲》教案

    5.外研版九年級上冊英語教案

    6.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分子和原子

    7.九年級歷史上冊教案

    8.九年級化學上冊《分子和原子》教案

    9.語文版九年級教學計劃

    10.九年級語文版教學計劃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在线一免费区 | 综合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不卡 | 最新国产区在线 | 日本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中文在线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