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1、復述故事情節,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學習運用各種描寫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3、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提高描寫的能力。
4、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主義精神及文章對抗日軍民的謳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1 借助描寫分析人物性格。
探究景物描寫起了什么作用。
教學步驟:
一 導入 由《新兒女英雄傳》《小兵張嘎》談起,他們的故事也是發生在白洋淀一帶,皆取材于此,都是革命戰爭題材,也都是小人物英雄故事。走進《蘆花蕩》去領略白洋淀的風光。
二 檢查預習 1 了解作者 先有學生講述自己了解到的作者情況,教師最后補充,放映圖片,拉近與作者的距離,強調幾個重點知識:《白洋淀紀事》、《荷花淀》、“荷花淀派”、詩體小說。
2介紹背景 以教師補充為主,(放映“背景介紹”)
3檢查字詞 1)給漢字注音
竹篙 瘧子 寒噤 躥 泅著 仄歪 颯颯 白洋淀 蓮蓬 提防 轉彎抹角 張皇失措
趴下 竹篙 浸透 荷花淀
扒手 蒿草 侵略 綻開
2)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
1、小心防備。( )
2、央求。( )
3、尖銳;銳利。( )
4、技能、本能。( )
5、閑適自得。( )
6、傾斜、歪斜。( )
7、沿著彎彎曲曲的路走,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截了當。( )
8、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丟臉。( )
9、慌慌張張,不知怎么辦才好。( )
三 課文賞析
1 引導學生回顧小說文體知識,包括小說的定義、小說的三要素、刻畫人物的方法、小說的情節、小說的環境。(提醒學生注意積累,可以讓自己的賞析有理有據)
2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能否用最簡潔的語言介紹 故事梗概。
文中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誰?作者用哪些方法刻畫人物的?試舉例說明。
明確情節:一次驚心動魄的 護送 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
讓學生結合課文談對“驚心動魄”和“酣暢淋漓”的理解。
可用“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 ”的句式說話,(先由學生歸納,再教師總結)
可以有如下結論: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路途的危險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交通工具的簡陋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敵軍密集的火力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敵我勢力的懸殊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老頭設下的圈套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敵人的愚蠢上鉤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老頭痛打敵人上。
……
3 分析人物
1)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有關主要人物--老頭子的各種描寫,標明什么描寫方法。
學生發言后總結:對其描寫方法:
正面描寫:外貌描寫(第3、4段)
行動描寫(第55、57、61段等)
語言描寫(第21段等)
心理描寫(第47段)
側面描寫:如第8段和第1段首句中的“呆望”以及 文中對二菱懷疑、不信任老頭子的描寫,都從側面描寫了老頭子的英雄行為。
2)你能概括老頭子的性格特點嗎?(先找到他的主要性格特點)
明確:老頭子的性格核心--“過于自信和自尊”
讓學生解釋“過于”的語境意, 并且在文中找到依據。
學生發言后總結:“過于”一指“非常”,二有“過頭”的意思。所以,本句話既有非常自尊自信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
這句話有為下文埋下伏筆,作鋪墊的作用。第5段“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
過于自信:第6段“每天夜里……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
第10段“安心睡一覺吧……” 第19段“不怕,洗一洗吧”
第21段“不怕,探照燈照不見我們”
第31段“他打不著我們”
過于自尊:第38、39段: 知道女孩因為他的不慎而受傷后十分難過 “ 我不能送你們進去了”。
第47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對日本鬼子無限的怒火;
第51-54段 :女孩與老頭的對話,表現老人的自尊。
追問學生:老頭子還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學生回答后總結:高漲的愛國熱情:年近六十,仍像青壯年一樣,充滿活力。
愛憎分明:對小女孩等同胞充滿摯愛,對日本鬼子滿懷仇恨。
智勇雙全:預先在水中設好埋伏,引誘鬼子上當,痛打鬼子。
3)欣賞精彩的心理描寫
請在文中找出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并細細體味。然后發揮想象,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寫出來。
學生賞析時教師可以提醒:體味這個比喻句的作用:誰知到了這里,反倒……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了老頭子的心。
明確:形象貼切地突出了老英雄內心的后悔程度非常深。
學生補寫二菱的心理描寫,學以致用。找2-3名學生展示后,教師也可以提供一范例。 (這位老同志昨天說的話可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他,
別看他這么大年紀,真是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對十幾個鬼子毫不畏懼。想不到他足智多謀,原來把一大捆蓮蓬放在船頭,自己剝著吃,是在引誘鬼子。他駕船的本領神了,好象牽著鬼子的鼻子在轉。鬼子在水里轉怎么會不敢動彈?怎有一股血水冒上來?定然是水下設了機關,他可真有點子。他真有本事,
不用槍,一個人就能對付十幾個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沒有還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們頭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報了,回去告訴大菱,讓她知道這英雄的故事。讓她早日養好傷,向老英雄學習,打敗鬼子!)
4)讓學生概括兩個女孩的性格特點。
明確:愛國、舍己為人、勇敢、不畏艱險
5)探究這些小人物成為英雄的力量源泉,他們都受到了怎樣的影響?
文章有沒有正面描寫到這支抗日隊伍?從哪里可以看出這是怎么樣的一支隊伍?
明確: 從葦塘的歌聲可以想見他們不怕艱險、豪邁樂觀斗志昂揚,在敵后根據地,男女老少都發動起來了,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這歌聲是對敵人最有力的打擊。
過渡《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爭環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們讀后并沒有感
到非常的凄慘,沒有讓人感到壓抑,而是感到寫得非常優美,給人一種積
極向上的力量。其中一個原因,是得益于作者對白洋淀美麗風光的描繪。
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關于環境描寫的句子。揣摩這些環境描寫的作用。
4 賞析環境描寫
1)讓學生在文中找出優美的環境描寫,
2)齊讀這些句子,感受它們詩情畫意的意境美,
進而思考:怎樣讓文章富有詩情畫意?
學生可以小組合作,總結后發言。
教師歸納明確: 選擇富有美感的物象
運用比喻和擬人等修辭
寫出動感
寫出聲音
錘煉語言:疊音詞、對句等
3)以開頭和結尾處的景物描寫為例賞析,并體會其在文中的作用。(教師引導著集體參與,共同賞析,掌握方法)
第一段:例:第一句:“敵人”“炮樓”點明了環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里”“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淀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隨風泛起漣漪,給人要滴落下來
的幻覺。
第二句:寫出優美的水鄉卻被敵人封鎖,字里行間流露 出鮮明的愛憎感情。
第三句:寫出葦子長勢旺盛。也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種殘 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 和力量。
作用:渲染故事的氣氛,襯托人物的心情,給作 品增添一種戰斗的詩情畫意。
結尾處的:烘托作用:這是老頭子致敵人于死地時,“向著葦塘望了一眼所 看到的美景,(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之中,那鮮嫩的盧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會顯得格外美麗。)
襯托出老英雄在痛打鬼子時內心萌發出的一種輕松、愉快的情緒。
4)學生自由賞析自己喜歡的其他景物描寫,然后在小組內交流,組內推薦班內展示。
5)總結景物描寫的作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交代背景,襯托人物、發展情節、渲染氣氛。)
5回顧全文,總結寫法,概括主旨。
寫法 通過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
通過景物描寫渲染氣氛,襯托人物心情。
主旨: 小說描寫我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白洋淀人民對敵斗爭的生活,通過寫主人公夜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大女孩受傷,第二天嚴懲敵人、報仇雪恨的故事,贊美了老艄公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英勇機智的革命精神,表現了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通篇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體現了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
四 課堂小結
小說中的景物描寫一定要切合環境和人物的心情,切忌無根據地寫景。適當的環境描寫可以烘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
五 練筆:你能把家鄉的景物寫得如詩如畫嗎?請嘗試一下。
六 課外閱讀:課后也可以找《蘆花蕩》的姊妹篇《荷花淀》來讀一下,可以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
板書設計:
(一)老英雄的性格特征:1、愛國抗日
2、愛憎分明
3、自信自尊
4、智勇雙全
(二)景物描寫的作用:1、渲染故事氣氛
2、烘托人物精神
3、加強抒情韻味
汪俊艷
[《蘆花蕩》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蘆花蕩教案
2.《蘆花蕩》教案
3.蘆花蕩優秀教案
8.人教版找次品教案
9.人教版天地人教案
10.人教版《自己去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