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情分析:
十六、七歲的年齡,有些成熟但又有些稚嫩;有激情但缺乏堅持;有夢想但缺乏規劃。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思路。正確理解在作者人生中最有價值的是工作,即寫作。
2、品味獨白式的真切心理描寫,體會作者豐富獨特的思想內涵。
3、引導學生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與作者對話,了解規劃青春設計未來。
教學重點 :
1、 分析作者最終選擇“筆”的原因,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生命價值的追求。
2、 品味獨白式的心理描寫,體會作者豐富獨特的思想內涵。
教學難點:
1、 品味獨白式的心理描寫。
2、 引導學生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與作者對話,了解規劃青春設計未來。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式:活動體驗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3分鐘)
手指游戲:把雙手合攏后,先依次放開拇指,其它手指不動,然后合攏;放開食指,合攏;放開小指,合攏;放開中指,再合攏;放開無名指……我們會發現,其余的四個手指都能很容易的放開又合攏,但是無名指卻不能。
教師講解:大多數同學都是無法分開無名指的。如果把我們把合攏的雙手比喻成人生的選擇,那么在那么多人生選擇中,我們可以放開最微小的東西,比如小指;我們可以放開最有用的東西,比如靈活自如的食指;我們可以放開似乎最放不下的東西,比如大拇指;也可以放開最喜歡的東西,比如中指。但是我們無論如何卻放不開自己的無名指,那么這無名指到底在生命中代表著什么呢?作家畢淑敏在文章《我的五樣》中給出了她自己的見解,同學們是否有自己的看法呢?如果還沒想好,讓我們先一起走近課文去尋找答案。
二、 作者簡介 (多媒體) (2分鐘)
畢淑敏,1952年出生于新疆,1969年入伍,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交匯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11年。1980年轉業回北京。從事醫學工作20年后,開始專業寫作,著有《畢淑敏文集》八卷,代表作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等。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北師大文學碩士、心理咨詢學碩士。
三、字詞預習:多媒體展示(2分鐘)
四、閱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完成文中的提示部分)(34分鐘)
1、快速閱讀全文,理清哪些段落寫“選”,哪些段落寫“棄”?
學情估計:a.“選”的內容歸納不易出錯,可能有第1自然段至第16或第17自然段兩種說法。
b.因為快速閱讀的原因,可能很多學生憑經驗會認為第17或第18自然段至完是“棄”的內容。
應對辦法:a.明確第17自然段是過渡段,即“選”的內容是第1-16/17自然段。
b.明確第40段是寫“棄”的最后一段。即“棄”的內容是第16/17-40自然段。
2、模仿以“留”、“棄”概括課文內容的方式,用一個字概括第41-44自然段的內容。
學情估計:a.能力強的學生容易觸類旁通,但不一定準;
b.課文內容不熟或概括能力不強的學生可能不會說或會說錯。例如概括成“尾”或“想”。
應對辦法:通過朗讀,引導學生從表達方式上思考,容易想到“感想/感慨、抒情/議論”等概念,從而概括成“感”或“議”。
理清思路:
第1-17自然段--“留”;
第18-40自然段--“棄”;
第41-44自然段--“感”、“議”。
3、精讀全文,分析文章的思想內容。
明確:課文以時間順序,按“留”→“棄”→“議”的思路展開全文。體會作者的心理,選-----迷惘 、刪----痛苦。
作者選擇的五樣 入選理由 舍棄順序 舍棄理由
空氣 “生命不可或缺的零件” 鮮花 比生命稍遜一籌
陽光 “生命不可或缺的零件” 水 無水尚可堅持幾小時
水 “生命不可或缺的零件” 空氣 無空氣可堅持幾分鐘
鮮花 “象征生活的美好和短暫的艱辛” 陽光 僅有陽光人生無意義
筆 “代表自己摯愛的勞動和神圣職責” 保留“筆” 有“筆”人生才有意義
4、在分析文章的過程中,品味獨白式的心理描寫,體會作者豐富獨特的思想內涵。學習比喻修辭的運用。(在閱讀中完成)
①萬物好似壓縮成超市貨架上的物品,平鋪直敘擺在那里,等待你的手挑選。貨筐是那樣小而致密,世上的林林總總,只有五樣可以塞入。
②人好似成了金字塔里風干的法老。
③不斷喪失的恐懼,化作烏云大兵壓境。
5、結合自己選擇的體驗,闡述重點句子的含義。(閱讀中完成)
①人們在清醒地選擇之后,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點,便像嬰兒一樣,單純而明朗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一旦清楚“我為何而生后”,一切就變得非常清晰而有意義,這是作者在清醒地意識到了自己生命存在的意義之后的釋然,這讓作者感到輕松,靈魂深處異常單純,“我”的生命里寫作是唯一不可以放棄的追求,對生命存在意義的這種清晰的答案甚至讓作家畢淑敏有種不可抑制的興奮。
②我細心收起自己的那張白紙,一如收起一張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終點,剩下的就是帆起漿落戰勝風暴的努力了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我”明白了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寫作后,就明白人生奮斗的方向和目標,“我”的一生都是交給了創作,“我”一生的任務就是觀察和思考社會并把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再現給廣大人民,既然“我”存在的意義如此,那就開始生命的航程吧,在有著狂風驟雨的生活里用“我”的筆奮力劃出一條有價值的生命航道,為社會奉獻出盡可能多的寶貴精神產品。
七、教學總結:(2分鐘)
文章的重點不在于選擇的最終結果,而在于選擇的過程。作者在文章中提到,“測驗的功能,是輔導我們分辨出什么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因子,以致當我們面臨人生的選擇和喪失時,會比較地鎮定從容,妥帖地排出輕重緩急”。課堂本身并非要做一個有關于生命重中之重的定義,因為每一個人的生活重心并不一樣。關鍵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思考,如何才能從“滿滿的貨架”上找出生命的重中之重。
只有當他明白什么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才能更坦然地面對人生的得到與失去。當走出虛擬的測試環境,發現鮮花依然美麗,生命之源依然甘甜,空氣依然清新、陽光依然燦爛,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也依然屬于自己,遭遇了重重失去之后,失而復得的心情必然是無比甜蜜的。如果現在再進行一次對生活滿意度的測試,相信同學們的滿意指數都會上升。
八、布置作業:(2分鐘)
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同學們已經寫下了自己的五樣并做了刪選。仔細思考,你最終留下的,是不是你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是不是你生命存在的意義?寫一段話,表明自己的理由,我幫大家打印裝訂,在高三畢業時,給大家貼到畢業留念冊上。
板書設計
我的五樣
畢淑敏
選:空氣 陽光 水 鮮花 筆 -----迷惘
刪:鮮花 水 空氣 陽光 筆 ----痛苦。
筆:有“筆”人生才有意義。
伍悅
[《我的五樣》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高一必修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