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核》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八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7-11-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由《我的中國心》導入 

        上一學期我們一起學習了《歌詞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國心》,大家還記得嗎?這首歌很多同學應該都會唱的,這首歌表達的是思念祖國、思念家鄉的感情。如果一個人離開家鄉很久,又很遠,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會磨滅他的這種思鄉之情嗎?--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里所要告訴我們的。 

        二、 預習檢查 

        1、標上拼音或寫出漢字。 

        棗核( hé)    蹊( qi )蹺(qiāo )    掐(qiā)指    殷(yin)切      瑪(mǎ )               nǎo(瑙)     衣dōu( 兜 )     嫣(yān )紅    山坳(ào)   勻 ( yún )     

        稱( chèn )      lí( 籬 )bɑ( 笆 )    卵(luǎn )石      喏(nuò)       

        2、根據意思寫出成語:        

        ① 用拇指掐著別的指頭來計算。          (掐指一算) 

        ② 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隨時會死去。   (風燭殘年) 

        ③ 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測高深。        (故弄玄虛) 

        3、填空,積累文學常識。 

        蕭乾: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原名蕭秉乾,曾用名蕭若萍。畢業于燕京大學新聞系。二戰期間,曾作為《大公報》的記者,奔波在西歐反法西斯戰場上,創作了許多優秀的特寫報道。主要作品集有:《籬下集》、《栗子》、《 人生采訪》等。著作選編為《蕭乾選集》(六卷本)。 

        4、主題感知: 

        本文記敘了作者在訪友中解開友人珍愛生棗核的疑團的過程,反映了同窗美籍華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三、理清課文線索、結構 

        1、課文的題目是《棗核》,請同學們看看課文中有哪些地方直接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 

        課文中有三處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這三處分別是:第一段,帶棗核;第三段、托(棗核)在掌心;第七段,種棗樹。 由此可見,“棗核”是這篇文章的線索。 

        2、那么,圍繞棗核,文章可以劃分為幾個部分? 

        索棗核(1)、見棗核(2-4)、說棗核(5-10)、議棗核(11) 

        四、合作交流 

        1、分析思鄉的心理活動 

        ⑴ 這位友人不遠萬里,再三托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她想做什么呢?她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園中種下一顆棗樹--因為他思念家鄉。 

        ⑵ 那么,我們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位老人思念故鄉呢?(讀第七自然段后找關鍵字詞、句) 

        第七自然段中“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歷年、想胡同棗樹”等詞語就集中表達了這種思鄉之情。 

        2、分析思鄉的表達方式 

        ⑴ 同學們有沒有因為探親、旅游等原因而離開過家的?離開家后,時間稍長一點,會有什么感受?你會用什么方式表達這種感受? 

        (學生各抒己見) 

        ⑵ 這位老人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她做了些什么?她還急切地想做什么?(讀8--10段后回答) 

        這位老人親手栽了垂楊柳、種了睡蓮、堆疊了假山,還想再種下棗樹。 

        ⑶ 老人的花園里既有垂柳、睡蓮,還有北海,還即將種下棗樹,老人何以這樣不辭辛苦,不嫌麻煩?而且老人已到了風燭殘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棗樹長大?有種棗樹的必要嗎? 

        老人是把思鄉的感情寄托在這些事物上,寄托在這幾顆看來普通平常的棗核上,真是滿園景色,滿園鄉情--這就是老人表達思鄉之情的獨特的方式。  

        3、總結 

        (1) 通過這個故事,作者想告訴我們一點什么呢?(用文中的話回答) 

        改了國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么依戀故土的。 

        ⑵ 教師小結:這就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透過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個華夏民族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而且,這種思鄉之情也正是愛國之情的具體體現。 

        第二課時 

        一、 探究寫法 

        1、這篇文章,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為什么卻以“棗核”命題?而且就這么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復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 

        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托了思鄉之情。 

        從結構上看,棗核又是本文敘事線索。 

        從寫法上看,以小(棗核)寫大(思鄉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過具體的事物來加以表現,有時不妨就用一個小小的物件,以小見大) 

        2、本文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的原因還有什么呢? 

        (提示:本文開始寫朋友要棗核,為什么不馬上寫出原因? 兩人相見后,作者為什么不寫明要棗核的原因? 為什么要在寫去朋友家的途中所見,寫朋友“家庭事業都如意”后才寫出要棗核的原因?) 

        作者圍繞棗核多處設置懸念,緊緊扣住讀者心弦,引人入勝,使全文波瀾起伏,搖曳多姿。 

        二、品味語言,注意加點詞語的含義 

        1.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托,是手掌或其他東西向上承受物體,;“托在掌心”,似乎是在感受棗核的力量,顯得珍惜。 

        2.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說:“等會你就明白啦!” 

        本意是故意玩弄花招,使人感到高深莫測。這里貶詞褒用,意思是賣關子,不肯直說,表現了“那股調皮勁”,描寫了同窗得到棗核時異常高興的情態。 

        3.這里一過圣誕,我就想舊歷年。 

        過舊歷年是炎黃子孫的文化傳統,“一”過圣誕,“就”想舊歷年,用“一……就……”的句式強調了舊時同窗游子思鄉之情的濃烈和深沉。  

        4.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么,也許是沒出息,怎么年紀越大,思鄉越切。 

        字面意思是沒有發展前途或沒有志氣。我國傳統的說法是“好男兒志在四方”,同窗思念故鄉,所以說自己“沒出息”。其實懷念家鄉是一種崇高的民族感情,說自己“沒出息”,正反映了同窗思鄉心切,是同窗苛責自己的謙詞。 

        ”三、聯想、賞析  

        1、除了文中提及的通過布置家鄉味道的環境來寄托愛國思鄉之情外,你認為海外游子還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寄托愛國思鄉之情呢? 

        帶故鄉水、故鄉土,過家鄉傳統節日,保留家鄉習俗等。 

        2、古往今來,我們人類有著許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鄉愛國是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這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庫給我們保留了眾多的優美詩篇,請同學們聯想一下:在我們課內外還讀到過哪些表現思鄉愛國這一主題的作品?  

        杜甫的《春望》、辛棄疾的《破陣子》、余光中的《鄉愁》、黃沾的《我的中國心》等。 

        板書設計   

        棗 核       蕭乾  

        索棗核--用途蹊 

    見棗核--如獲至寶   寄托切切思鄉之意  

        說棗核--為解鄉愁   表達深深愛國之情  

        議棗核--民族之情

     

    楊戎生

    [《棗核》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關于棗核教案

    2.蘇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3.《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4.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5.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6.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7.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8.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9.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10.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蘇教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欧美黑人激情性久久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有码 | 在线观看免费AV永久免费 | 青青青青久久综合色 | 日本一道本高清一区二区手机版 | 亚洲国产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