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芬
ご適怯镅緣慕ㄖ材料,要培養學生理解語言的能力,首先就要抓詞的教學。我從低年級兒童 的心理特點出發,采取不同的方法啟發學生理解詞義,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直觀顯示,具體理解詞意。直觀法是常用的方法,它包括實物直觀、圖畫直觀、動作直 觀、演示直觀等,F主要介紹兩種:1、圖畫直觀。孩子們對課文插圖的興趣很濃,教師要 充分利用它,及時提出問題,有意識讓學生通過思考,理解詞義。如義務教材中《秋天的果 園》中的“勞動”一詞,是學生較難理解的。我出示插圖的幻燈片,請學生說說叔叔、阿姨 、 伯伯在果園里干什么?當他們看圖一一回答完整后,我就說:“他們采果子、運果子、 抬果子,課文中稱他們在--“學生就馬上接著說:“勞動”。我趁熱打鐵,問:“你們還 知道哪些也叫勞動?”一個個小手都舉起來。通過觀察圖畫,把抽象的概念變成了可具體感 知的形象,孩子們很快地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并能正確運用。有的說:“爸爸媽媽上班叫勞 動。”有的說:“媽媽淘米、燒飯叫勞動!庇械恼f:“農民伯伯在田里割稻叫勞動!2 、演示直觀。如《烏鴉喝水》一課中“許多、慢慢、升高、辦法”等詞語的教學。我采用實 物和動作演示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我準備好一堆小石子和一個空瓶,然后指著小石子問 :“ 這些小石子多不多?”學生答:“這些石子多!薄皶嫌昧四膫詞來寫小石子?”學生答: “許多!薄霸S多就是很多的意思。”“再看看,烏鴉想了一個什么辦法才喝到瓶子里的水 ?”我邊說邊演示,然后問:“瓶子里的水怎樣了?”“慢慢升高了!边@樣“慢慢、升高、 辦法”的意思學生也就理解了。
二、展開聯想,溫故知新。從一個概念聯系到另一個概念,這是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之一。 我啟發學生通過聯想來理解詞義。如教第三冊《生物角》時,有一個詞是“愉快”。為了幫 助學生理解并積累詞匯,我啟發學生找出和“愉快”意思相同的詞。學生說:“愉快地游來 游去就是高興地游來游去、快樂地游來游去、開心地游來游去!庇秩缃虒W“趕快”一詞, 就啟發學生聯系到“馬上、連忙、立刻”等詞。學習“一道”聯想到“一起、一塊、一同” 等詞。這樣啟發學生聯想的過程也是引導學生運用已知的相近概念去學習新概念的過程。
三、聯系上下文,準確理解詞意。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就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形成概念 的過程。語言環境不同,詞表達的概念也不同。如果撇開學生的思維過程,直接將詞的定義 塞給學生,那么學生對詞的感知就不真切,理解就不準確,記憶也不清晰。因此,我引導學 生通過朗讀和思考,結合上下文體會詞在句子中的具體含義。如《秋天的果園》一文有這樣 一句話“果園里,人們在勞動,人們在歡笑!逼渲小皻g笑”一詞需要理解。我先請學生看 圖體會到“歡笑”就指“開心地笑”,再引導學生去讀課文,讓他們體會到“人們歡笑是因 為果園里長滿了紅通通的蘋果、黃澄澄的梨,還有一串串紫葡萄,農民獲得了大豐收,是一 種 豐收后的喜悅!边@樣,學生感知具體,詞義就能準確理解,對掌握課文內容都大有好處。
啟發低年級理解詞義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如對比法、情境法等。當然方法除了單一使用外 ,有時還可綜合運用,完全根據教學需要決定。おお
本文收錄于《基礎教育論叢》一書
[低年級學生理解詞義的方法初探]相關文章:
5.對《詩經》的理解
6.鯤閱讀理解及答案
10.“成長”閱讀理解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