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清源 厚積薄發--漫談小學生作文積蓄

    發布時間:2016-4-1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浙江省余杭市實驗小學  洪春幸

    筆者在近期的一次小學生語文學習現狀的調查中發現:小學生作文的困難主要來自于“沒有東西可寫”(占36.4%)、“沒有好詞好句”(占33.7%)、“不知怎么寫”(占15.2%)等三個方面。

    對當前小學生作文現狀進行觀察分析發現:學生作文中較普遍地存在著說假話寫空話、錯字連篇、詞不達意、句子不連貫不通順、意識表達不清楚等不良現象。典型的例子很多,如:1998年的高考作文《戰勝脆弱》未能讓考生戰勝虛假,約有20%的安徽考生“父母雙亡”,竟有一位考生“以腳代手”。① 

    這一切讓人覺得學生作文就像一棵離開了大地的嬌嫩凄美的小花,隨時都會凋謝。讓小花再植于肥沃的土地,健康成長驕傲地開放;讓我們把眼光從教的視角技術的角度回到學生作文的根本和基礎,重視學生的作文積蓄,固本清源,真正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

    葉圣陶先生認為:“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欲望,正如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積蓄”就是觀察到的事物,學到的知識,以及對人、對事、對景而發生的情思。簡言之,積蓄就是經驗的積累。②包括知識的積蓄、思想認識的積蓄、語言的積蓄、情感的積蓄等幾方面,而這些方面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追溯根源在于生活、在于閱歷、在于書本。

    重視學生的作文積蓄就是在生活的熔爐中,使學生的知識、認識、情感、語言等,不斷積累豐富,以期達到厚積薄發的效果,突破被教師和學生視為攔路虎的“材料關”、“表達關”。這反映了寫作原理的要求,也符合兒童語言發展的規律,具有充分的理論依據。

    寫作原理認為,作文得經歷“雙重轉化”的過程。③首先,是現實生活、客觀事物向認識主體的轉化,能動的、本質的、真實的將現實生活、客觀事物轉化為學生的認識、觀念、情感;然后是學生的認識、觀念、情感向文字表現的轉化,要有理、有物、有序、有文地轉化為書面的語言。第一重轉化的實質是生活的積蓄,寫作的一切材料都是生活里原有的,并且是生活的主觀化的積蓄,是認識、思想、情感的積蓄;第二重轉化的實現則有賴于學生語言積蓄的豐厚,學生必須有一定的語言文字修養,善于書面語言的表達。

    兒童語文學習研究表明:模仿、多通道和長效積累是兒童語文學習的基本特點。④兒童主要通過耳聞、目睹、交流等多種途徑,依靠模仿來學習和豐富語言,并使語言規范化,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堅持積累。因此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留心語言,在交流中運用語言,特別要借鑒傳統語文教育中“多讀多背、熟讀成誦”的成功經驗,強化學生的語言積累。

    只有清醒的認識到積蓄之于作文的基礎地位和固本清源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真正重視學生的作文積蓄,小學作文教學才能走出急功近利、形式主義的誤區,才能實現作文與育人相結合、作文教學與素質教育相促進。

    作文積蓄的內容是綜合的整體的,所謂的分類只是為了說明的方便;作文積蓄的方式是個體化的,是學生有意識積累和無意識積累共同作用的結果;作文積蓄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教師如果堅持不懈地通過科學的指導,就能喚起學生的自覺投入,必將會有力的促進學生的作文積蓄的豐厚。

    一、 豐富學生的生活

    寫作與生活之間存在著一種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寫作源于生活。這樣認為,不僅因為寫作的材料來源于生活,即使是作文中的想象和幻想也源自生活素材的原型啟發;而且寫作的動機也來自于生活,生活的豐富多變,時刻影響著學生,感動著學生,于是就有了表達的沖動,這種沖動就是學生最初的寫作動機。吳立崗先生認為,從這種動機出發,可引導學生最終達到掌握寫作,完美表達的目的。不僅因為寫作是應生活之需,寫作應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徐鵠老師就積極提倡實用作文的觀點;而且寫作本身就是生活,寫作是人類特有的活動,葉圣陶先生認為:“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發展,是一種享受。”

    豐富學生的生活,是作文積蓄的根本。當前,“減負令”的出臺,為豐富學生的生活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和條件,我們應該可以有所作為。但是,由于觀念的滯后效應、“應試”環境的殘存、社會育人意識的淡薄,大多數學生還是整天圍著課本轉,沒有機會觀賞自然風光,沒有時間參加有益的活動,沒有精力閱讀好書好報,生活是那樣單調,有人感嘆是“灰色的童年”。有位教育家說:今天,課本是兒童的世界;明天,世界是兒童的課本。豐富學生的生活不僅是作文積蓄的需要,同時也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要想方設法豐富學生的生活。

    首先,我們要創造各種活動機會,讓學生走出課堂,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如夏令營、郊游等傳統活動以及假日小隊、手拉手活動等現代活動都是很好的形式,在實踐中,我們還可以創造出更多的為學生喜愛的活動形式。其次,加強活動課程的建設,規范活動課的操作。活動課程已被列入《九年制義務教育大綱》,一定要求開足課、上好課、出成效。再次,學校、家庭、社會要形成共識,為孩子營造一個比較寬松的學習氛圍,創造更多的實踐活動的機會,尤其是家長,可利用假日多陪孩子外出活動,增長見識,增加閱歷,打實生活的底子,打實作文的底子。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停。”

    二、 鍛煉學生的觀察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關于寫作的說明中明確指出“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的積極性。”如果說豐富的生活是把學生領進了一個寶庫,那么,學會觀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則是給了學生取寶的工具。學生通過觀察,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作文材料,并以表象的形式儲存于腦中,腦中的儲蓄多了,其思維特別是形象思維就越來越活躍,這樣,到提筆的時候,就不會覺得“沒東西可寫”了,相反,頭腦中的積蓄一多,就會有發表的欲望。

    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觀察力,早已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作文教學的實踐中,創造了許多種行之有效的鍛煉方法。

    一是情景觀察法。即努力創造一個實物情境或模擬情景,指導學生用一定方法進行觀察,練習表達。有時我們會看到有的老師上課時會摸出一個桔子,讓學生看看、摸摸、聞聞,再把皮剝了,又讓學生看看、數數、嘗嘗……學生面對鮮明的觀察物,思維特別活躍,想象特別豐富,發表欲望也特別強烈,語言表達也會流暢許多。對于一些司空見慣的事物指導學生再觀察,再認識,是否多此一舉呢?如果從科學的觀察方法的掌握,良好的觀察習慣的養成的角度來看,這也許就不是問題了。誠然,學生作文的基礎是表象,并不是形象,觀察的功夫也要在日常生活的日積月累中形成,但這與情境觀察中的觀察指導并不矛盾。

    二是素描作文法。⑤即以觀察實物為途徑,以片斷和簡短的篇章作為形式,將描寫和記敘結合來反映生活的一種訓練形式,這種方法的最大特點在于觀察與作文的結合,迅速將觀察的結果定型,有助于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能夠反映事物本質特征的典型表象。

    三是隨機觀察法。要求學生將目光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隨機觀察,及時發現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意義和有趣的事物,并與日記緊密結合,讓學生及時的將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以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鍛煉敏銳的觀察力。

    三、 錘煉學生的思想

    指導學生作文時,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組織了活動,也指導學生留心觀察了,但總有一些學生臨到作文還是不知所云或人云亦云。曾有學者就中國內地、臺灣和香港的中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過一次調查,調查中的一項測試是要求學生把一本心愛的課外書的心得體會寫下來,結果發現:大部分學生只能敘述讀物的內容概要,對感受則輕輕帶過;很多學生只就一篇課文寫心得體會,照搬書上的課文分析,千篇一律。⑥因此,錘煉學生的思想,是作文教學成敗的一個關鍵內因。

    錘煉思想,一方面是指要提高學生學生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即批判、判斷等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對生活、對事件、對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另一方面是指發現思想、創造思想的創造思維能力,即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生活,分析問題,能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在計算機時代,教育教學還必須改變側重點,而更加集中注意與發展那些計算機無法做到的技能,具有優先權的則是開發創造力和全方位思考力。⑦葉圣陶先生認為作文必“求誠”,“求誠”必先“立誠”,“立誠”就是要提高學生心中對外界生活的感受、思考能力。

    錘煉學生的思想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作,主要要做到:一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多問,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如在郊游活動中,學生面對層林盡染、萬山紅遍的山林美景,陶醉其中,會有許多感嘆和疑問。“樹葉為什么會變紅呢?”“為什么松樹不會落葉呢?”“小草都枯死了,小兔子吃什么呢?”教師要善待這些天真的童心和思考的苗頭,引導他們觀察、思考,展開豐富的想象。二要經常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通過思考去解決問題,并逐步養成這樣一種獨立思考的習慣,不斷豐富他們的經驗。三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的滲透思考方法的指導,如:逆向思考、縱向和橫向思考、多角度多層次思考、易位思考或變換立場思考以及全方位思考等,把聽、說、讀、寫全都作為思考鍛煉的機會。

    四、 培養學生的情感

    對社會、對生活充滿美好的感情,對世間萬物具有敏銳的感覺,并能引發情感的共鳴,是一個人的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作文積蓄的重要方面。古人不是也說:“情動而辭發”嗎?教學實踐中發現:情感豐富的學生往往有更多的東西想表達,也更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現實中,學生情感的差異是明顯的。有的學生對這件事動情,有的學生對那件事動情,這是情感傾向性的差異;有的學生似乎對任何事物都充滿感情,有的學生則對很多事物表現冷漠,這是情感敏銳性的差異;有的學生會為一些小事而大動真情,有的學生則很少有大喜大悲的情緒變化,這是情感豐富性的差異。但是,“人是懷有情感核的,著意培養,就會抽芽、舒葉、開花、結果。”⑧

    培養學生的情感,重點是要幫助學生克服情感偏弱,使其變得周強;克服情感的粗放,使其變得細膩;克服情感的遲鈍,使其變得敏銳。培養學生情感的方法,我們從實踐中歸納為:一是移情體驗。在教學或活動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換位移情,體會事物所具有的情感。如在指導學生觀察傲放的梅花時,啟發學生想想“假如我是梅花”,體會梅花凌寒開放的堅強,激起學生心中情感的波瀾,甚至得到人生的感悟。更重要的是,教師要使這種移情體驗的方法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使學生的情感反映變得積極、敏銳。二是內向感受。在豐富多彩的生活面前,在日新月異的變化面前,每個人包括小學生,都會受到情感的震動。但是由于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是人們更少的去關注自己,關注自己內心對外界的情感反應,而顯得冷漠。教師要教育、引導學生排除外界的干擾,克服心靈的煩躁,每天都有一段時間,靜靜地體會自己心靈的感受、感觸、感動。研究發現:人最初的情感是豐富細膩的,有許多情感發生發展的層次,但是情感的遺忘也是快速的,特別是一些細微的情感變化往往稍縱即逝。所以,同時還要讓學生及時紀錄自己內省的情感歷程與狀態,日記當然要紀錄一些難忘的事,但是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紀錄當時的情感及其變化。這樣學生作文中就會少出現一些“我很高興”、“我快樂極了”等空洞的情感。

    五、 指導學生的閱讀

    閱讀與寫作,吸收與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葉圣陶先生認為:“閱讀文章可以得到啟發,受到教育,獲得間接經驗,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時,對文章的寫作技巧必然有所領會,可以作為寫作的借鑒。”浙江省教育學院的汪潮教授在研究讀寫結合問題時發現,閱讀與寫作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4699。由此可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應成為作文積蓄的主要途徑之一。

    閱讀在寫作積蓄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增長知識,提高思想。學生知識的積累不可能依靠事事親歷,許多東西要從閱讀中獲得間接的知識,從而使自己獲得充實和提高。二是提高認識能力,開闊思路。閱讀的過程就是在和許多智慧的人交談的過程,這當中作者的觀點、思路、思考的方式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三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贊科夫曾說:“你(教師)不必擔心學生領悟得太少,相反你應擔心學生領悟得太多,但是感受一定要多。”這句話對語文教學以及作文積蓄是很有啟發的,大量的閱讀,特別是熟讀誦記一些名家名文,使之化為一種內部的積極語言,形成語言規范,學生作文時就不會再擔心沒有“好詞好句”,也不會出現言之無序的情況了。

    指導學生的閱讀的重點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課內閱讀要得法。閱讀教學要摒棄機械記憶,字詞解釋,研究布局修辭等技術化的做法,而要在語言文字的比較、揣摩、體會上下功夫;閱讀教學要能有不求甚解的寬容,即使對課文特有的寫作知識,也無需講深講透,只要有一個朦朧的認識就可以了,我們不可能指望三言兩語就可以讓學生掌握一種寫作方法。(學生讀作文秘笈、優秀作文選這樣的書,也是無益的)另一方面,課外要大量閱讀。語文教學效率低下,學生作文水平不高,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的閱讀量太少,《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首次提出了小學生閱讀量的要求,六年要完成不少于150萬字的閱讀任務。而此前,山東省龍口實驗小學堅持10年的“大量讀寫,雙軌運行”教改實驗已經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大面積、大幅度提高了語文教學質量,特別是突破了作文教學耗時多、效率低的難題,被朱作仁教授譽為“一項值得推廣的教改實驗”。 ⑨他們的做法可以為廣大語文教師所借鑒。

    注:

    ①《錢江晚報》1998年8月2日《高考閱卷令老師目瞪口呆》

    ②《福建教育》1998年第10期《論作文積蓄》  作者:田本娜

    ③《小學生作文教學心理學》第4頁  福建教育出版社  主編:朱作仁

    ④《上海教育》1998年第9期《小學作文應遵循兒童語言和思維發展的規律》 作者:欒兆祥

    ⑤《小學語文教師》1995年5期《我的作文教學觀》  作者:吳立崗

    ⑥《新世紀中學語文教育》第650頁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主編:全國中學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

    ⑦《外國教學資料》1997年第1期《外國小學語文教學的四個特色及其教學觀》  作者:周風

    ⑧《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概論》第271頁  開明出版社  作者:董菊初

    ⑨《教育研究》1997年12期《一項值得推廣的教改實驗》  作者:朱作仁

    [固本清源 厚積薄發--漫談小學生作文積蓄]相關文章:

    1.漫談清高與金錢

    2.厚積薄發的近義詞

    3.積蓄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4.厚積薄發近義詞

    5.漫談中秋散文

    6.福建泉州清源山導游詞

    7.漫談中國文化讀后感

    8.魏書生工作漫談讀后感

    9.語文活動課《漫談溝通》教學課件

    10.小學生作文開學第一課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专区 | 中文乱码在线精品日本 | 亚洲成A人片在线V观看 | 午夜色福利视频 | 亚洲欧美卡通在线另类 |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