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8-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詞語,了解一些物候知識。

    2、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把握寫作順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4、情景導入-預習檢查-朗讀感知-閱讀探究-課后反思

    5、朗讀比賽、知識搶答、知識講授、自讀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6、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培養學生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把握寫作順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教學難點       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

    教學媒體       多媒體(投影)

    教學設計:

    一、       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人類用語言進行交流,用語言來表情達意,那么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語言嗎?找同學回答。我們的一些諺語中很清楚的表達了大自然的語言。找同學說說自己搜集到的天氣諺語。

    二、作家作品簡介

    指名學生介紹,大屏幕出示,共同掌握。

    三、字詞

    音、形、意(大屏幕展示,以檢查為主)

    四、整體感知

    1、 聽朗讀,根據提示將課文分為四部分。

    大屏幕出示結構問題,播放錄音,學生邊聽邊思考,之后指名回答。

    2、大屏幕出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快速瀏覽課文 

     a、本文是一篇什么文章?說明對象是什么?

     b、課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能否改 為“物候與物候學”?

    五、具體研討

    分段進行,大屏幕展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具體閱讀,分組討論。

     1、a、朗讀分析第1自然段,概括段意

        b、在文中劃出描寫一年四季的詞語

    2、 朗讀、分析第2、3自然段,歸納段意,分析說明方法。

    3、 朗讀第4、5段,歸納段意、分析說明方法。

    4、 朗讀6-10段,歸納段意,分析說明方法、說明順序 

    5、 朗讀11-12段,研究物侯學有哪些意義?在文中劃出來。并思考說明順序。

    六、小結

    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和語言特點入手分析。

    七、拓展延伸

    大屏幕展示,指明學生解釋

      1、 運用本課所學知識解釋下列現象

        兩個月前,在廣州,看見了玉蘭開花; 

        兩個月后,在北京,又看見玉蘭開花。     

        玉蘭花呀,我說,你走得真慢哪! 

        費了兩個月工夫,你才到了京華。 

                            ??郭沫若 

    2、為什么會有如此差異?

     a、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閉敲棋子落燈花。

     b、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汛盡卻山行。

        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c、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八、積累

    說出你熟知的農諺,并作積累。

     

    徐瑩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大自然的語言》的課件

    2.《大自然的語言》課件

    3.大自然的語言課件

    4.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5.《大自然的語言》閱讀答案

    6.《大自然的語言》語文課教學計劃

    7.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課件

    8.《大自然的語言》教學目標及優秀教案

    9.大自然的語言竺可楨閱讀答案

    10.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計劃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曰韩欧美在线看片 | 亚洲人成网站精品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 综合国产日韩欧美 |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天啪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