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導學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6-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設計教師: 陜西省大荔縣石槽初中   王寧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知識,理清說明順序,領會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及其表達作用,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加強環保意識。

        3.過程與方法:學生在自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質疑、探究交流展示、師生評價強化重點,再通過拓展練習與檢測,總結與反思鞏固所學,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看待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

    教學方法

    五環十步教學法

    教時安排  一課時

    第一環   導學與質疑

    A.導學

    (一)、明確教學目標

    (二)課前自學提綱

    1.借助工具書,處理文中生字詞。

    2.明確說明對象及其本質特征與危害

    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行文思路,明確本文主旨。

    4. 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途徑有哪些?

    5.為了說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作者分別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6.我們如何防范生物入侵?

    (三)自測題

    1.借助工具書,給加點字注音

    (1)歸咎               (2)五色斑斕                (3)失衡

    (4)棲息               (5)劫掠                     (6)藩籬

    2.借助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棲息:                                  劫掠:          

    無動于衷:                              在劫難逃:                

    束手無策:                              五色斑斕:

    嘯聚山林:                              歸咎:

    3.用文中的話回答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4.本文采用的是哪種說明順序?主要運用了哪幾種說明方法說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及其增多的途徑?

    5.網上搜尋生物入侵者的例子,準備課堂上介紹。

    B、學生質疑(記下或在文中劃出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

    第二環   探究與交流

    (一)情境導入

    教師講幾個生物入侵的例子來作為導入。

    (二)檢查自學情況

    檢查字詞預習,與檢測題完成情況。

    (三)在明確教學重難點的前提下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讀,整體把握以下內容:

    1. 文章主旨和結構

    2. 作者的思路:

    3. 說明順序:

    (四)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以下問題:

    1.  根據第①段內容的表述,給“生物入侵者”下一個定義

    2.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號起什么作用? 

    3.為什么把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稱為“入侵者”?

    4.第二自然段中的“凡此種種”指代哪些內容?在文中用“~ ”線標出。

    5.第③段使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 

    6.第③段舉“斑貝”的例子是要說明什么? 

    7.“到目前為止,人們為了清理和更換管道已耗資數十億美元。”句子中的加點詞語能不能刪去,為什么?

    8.第④段中““生物入侵者”在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在文中起何作用? 

    9.第四自然段,概括出“生物人侵者”有哪些危害?

    10.針對“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提出一條或幾條防范措施。

    第三環   展示與評價

    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展示自主探究與交流成果,教師做精當點撥或補充完善

    第四環   拓展與檢測:

    (一)拓展延伸

    1.文中提到的生物物種的遷移與我們平常所說的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完全一致嗎?

    2.作者用什么說明方法來談“生物入侵者”給人類造成的危害的?

    3、調查一下你的身邊,看看有沒有生物入侵的現象? 

    (二)閱讀檢測

    如果一個物種在新的生存環境中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以及天敵傷害等諸多因素制約,它很可能會無節制地繁衍。1988年,幾只原本生活在歐洲大陸的斑貝(一種類似河蚌的軟體動物)被一艘貨船帶到北美大陸。當時,這些混雜在倉底貨物中的“偷渡者”并沒有引起當地人的注意,它們被隨便丟棄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這里竟成了斑貝的“天堂”。由于沒有天敵的制約,斑貝的數童便急劇增加,五大湖內的疏水管道幾乎全被它們“占領”了。到目前為止,人們為了清理和更換管道已耗資數十億美元。來自亞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紅螞蟻是另外兩種困擾美國人的“入侵者”,前者瘋狂破壞芝加哥和紐約的樹木,后者則專門叮咬人畜,傳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二戰期間,棕樹蛇隨一艘軍用貨船落戶關島,這種棲息在樹上的爬行動物專門(    )鳥類,(    )鳥巢,(    )鳥蛋。從二戰至今,關島本地的11種鳥類中已有9種被棕樹蛇趕盡殺絕,僅存的兩種鳥類的數量也在與日俱減,隨時有絕種的危險。一些生物學家在乘坐由關島飛往夏威夷的飛機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樹蛇的身影。他們警告說,夏威夷島上沒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樹蛇繁衍的天敵,一旦棕樹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戶,該島的鳥類將在劫難逃。

    1.請選擇恰當的動詞填入括號中。             

    偷襲      吞食     捕食     霸占

    2.如何理解“這里竟成了斑貝的‘天堂’”一句中的“竟”字,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第一段中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呢?

    4.第一段中用兩處事例來說明其危害,請說說作者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5.“生物入侵者’在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是否重復,能否去掉?為什么?

    第五環   小結與反思:

    1.通過本文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2.請你想想如何在利用生物資源的同時,避免產生生物入侵的危害?

    作業布置:請以 “保護生態環境,防止外來生物入侵”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附相關答案)

    第二環  (三)1. 文章主旨 

        本文介紹的是關于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以引起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

    2. 作者的思路:第1段:假設情境,引出話題,作出解釋。

    第2-4段:具體寫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 

    第6-7段: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對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采取相應措施。 

    3. 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     

    (四)1.  根據第①段內容的表述,給“生物入侵者”下一個定義

    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移到新的環境中并對新的生態系統產生破壞的生物 

    2、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號起什么作用?        答:解釋說明。 

    3、為什么把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稱為“入侵者”? 

    答:因為他們不僅破壞原有的生態系統,而且還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4、第二自然段中的“凡此種種”指代哪些內容?在文中用“~ ”線標出。 

    答:在自然條件下,一顆蒲公英的種子……安家落戶…… 

    5、第③段使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         答: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 

    6、第③段舉“斑貝”的例子是要說明什么? 

    答:說明物種在新的生存環境中若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以及天敵傷害等諸多因素制約,可能會無節制地繁衍,給人類造成危害和損失。

    7、“到目前為止,人們為了清理和更換管道已耗資數十億美元。”句子中的加點詞語能不能刪去,為什么? 

     答:不能夠,如果刪去,說明人們在清理和更換管道上只花了十億元,與實際情況不符,反之,更能夠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性。 

    8、第④段中““生物入侵者”在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9、第四自然段,概括出“生物人侵者”有哪些危害? 

           答:①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②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

    10、針對“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提出一條或幾條防范措施。

          答:①加大宣傳人們防范“生物入侵者”的意識。②嚴格出入境檢查、免疫工作。

    第四環 (一).拓展延伸:

    1.文中提到的生物物種的遷移與我們平常所說的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完全一致嗎?

    答:不完全一致。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常態下的物種遷移是純自然的,不依賴外界的力量,而文中提到的這種生物物種遷移則是被人為力量造成的不符合正常的自然界物種繁衍的法則與規律。

    2.作者用什么說明方法來談“生物入侵者”給人類造成的危害的?            答:舉例子、列數字。

    (二)閱讀檢測1.捕食;偷襲;吞食 

    2.“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示由于人們的疏忽,幾只斑貝的數量急劇增長,幾乎“占領”了五大湖內的全部疏水管道,這是人們始料未及的。 

    3.生物的自然存在和發展,是有一定的規律的,這種規律就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所總結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如果“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那么“生物入侵者”就可以毫無節制地繁衍,肆意泛濫,就會對人類造成嚴重的危害及威脅。  

    4.作者在這兩處事例的安排上注意了詳略處理。第一個“斑貝”事例說明得較為詳細,其中運用了“幾只”與“數十億美元”進行對比,說明其危害之大;第二個“天牛和紅螞蟻”事例,說明得較為簡略,主要說明了它的危害。  

    5.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不是重復,不能去掉。這句話是說“生物入侵者”不僅對入侵地的其他物種構成威脅,而且對“物種的多樣性”也造成威脅,使生物界的物種種類日趨減少。 

                                               2011年12月

    19《生物入侵者》學案(一)

    設計教師:  石槽初中   王寧

    學習目標

    1.了解生態環境知識和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了解生物“污染”,增強防范意識。

    2.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3.分析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學習重點

    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學習難點

    如何看待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

    一、學生自學提綱

    1.借助工具書,處理文中生字詞。

    2.明確說明對象及其本質特征與危害

    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行文思路,明確本文主旨。

    4. 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途徑有哪些?

    5.為了說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作者分別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6.我們如何防范生物入侵?

    二、自測題

    1.借助工具書,給加點字注音

    (1)歸咎               (2)五色斑斕                (3)失衡

    (4)棲息               (5)劫掠                     (6)藩籬

    2.借助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棲息:                                  

    劫掠:          

    無動于衷:                             

    在劫難逃:                

    束手無策:                              

    五色斑斕:

    嘯聚山林:                              

    歸咎:

    3.用文中的話回答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4.本文采用的是哪種說明順序?主要運用了哪幾種說明方法說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及其增多的途徑? 

    5.網上搜尋生物入侵者的例子,準備課堂上介紹。

                                                         

    19《生物入侵者》學案(二)

    設計教師:  石槽初中   王寧

    (一)小組討論交流以下問題:

    1.  根據第①段內容的表述,給“生物入侵者”下一個定義

    2.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號起什么作用? 

    3.為什么把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稱為“入侵者”?

    4.第二自然段中的“凡此種種”指代哪些內容?在文中用“~ ”線標出。

    5.第③段使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 

    6.第③段舉“斑貝”的例子是要說明什么? 

    7.“到目前為止,人們為了清理和更換管道已耗資數十億美元。”句子中的加點詞語能不能刪去,為什么?

    8.第④段中““生物入侵者”在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在文中起何作用? 

    9.第四自然段,概括出“生物人侵者”有哪些危害?

    10.針對“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提出一條或幾條防范措施

    (二)拓展延伸與檢測題:

    1.文中提到的生物物種的遷移與我們平常所說的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完全一致嗎?

    2.作者用什么說明方法來談“生物入侵者”給人類造成的危害的?

    3、調查一下你的身邊,看看有沒有生物入侵的現象? 

    (三)閱讀檢測題

    如果一個物種在新的生存環境中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以及天敵傷害等諸多因素制約,它很可能會無節制地繁衍。1988年,幾只原本生活在歐洲大陸的斑貝(一種類似河蚌的軟體動物)被一艘貨船帶到北美大陸。當時,這些混雜在倉底貨物中的“偷渡者”并沒有引起當地人的注意,它們被隨便丟棄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這里竟成了斑貝的“天堂”。由于沒有天敵的制約,斑貝的數童便急劇增加,五大湖內的疏水管道幾乎全被它們“占領”了。到目前為止,人們為了清理和更換管道已耗資數十億美元。來自亞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紅螞蟻是另外兩種困擾美國人的“入侵者”,前者瘋狂破壞芝加哥和紐約的樹木,后者則專門叮咬人畜,傳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二戰期間,棕樹蛇隨一艘軍用貨船落戶關島,這種棲息在樹上的爬行動物專門(    )鳥類,(    )鳥巢,(    )鳥蛋。從二戰至今,關島本地的11種鳥類中已有9種被棕樹蛇趕盡殺絕,僅存的兩種鳥類的數量也在與日俱減,隨時有絕種的危險。一些生物學家在乘坐由關島飛往夏威夷的飛機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樹蛇的身影。他們警告說,夏威夷島上沒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樹蛇繁衍的天敵,一旦棕樹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戶,該島的鳥類將在劫難逃。

    1.請選擇恰當的動詞填入括號中。

    偷襲      吞食     捕食     霸占

    2.如何理解“這里竟成了斑貝的‘天堂’”一句中的“竟”字,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第一段中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呢?

     

    4.第一段中用兩處事例來說明其危害,請說說作者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5.“生物入侵者’在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是否重復,能否去掉?為什么?

                                                  

    作業:請以“保護生態環境,防止外來生物入侵”為話題寫一篇作

                                                        

    2011年12月

     

    王寧

    [《生物入侵者》導學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生物的入侵者》課件

    2.《談中國詩》導學案

    3.初二生物《傳粉與受精》導學案

    4. 初二生物免疫與計劃免疫導學案

    5.歷史教學導學案論文

    6.鑲邊與剪紙的導學案

    7.木蘭詩導學案及答案

    8.生物入侵者課文教學計劃

    9.語文版木蘭詩導學案

    10.漢語拼音復習導學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国内中文字幕 | 亚州毛多水多久久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视频乱码 | 中文字幕免费无遮挡无删减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72 | 亚洲爱啪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