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石鐘山游記為何蘇軾的最好?

    發(fā)布時間:2016-2-12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jī)版

    丁啟陣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的石鐘山,是高度不過40米、面積只有0.2平方公里的一座小山。但是由于地扼長江鄱陽湖水路交通要沖,形勢陡峭,發(fā)聲如鐘鼓,自古以來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駐足仰望,登臨觀賞,吟詩作賦。單是我所經(jīng)眼的專門寫石鐘山的游記,就有五篇之多:宋代兩篇,作者為蘇軾、周必大;明代兩篇,作者為羅洪先、章潢;清代一篇,作者為周準(zhǔn)。因為寫的是同一個對象,題目又是差不多的,因此可以將它們看作是跨越時空的同題作文比賽。

    雖然有“文無第一”的老話,但是,老話也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將這五篇文章讀上兩三遍,稍作比較,不難看出其間的差異與優(yōu)劣。

    蘇軾的石鐘山游記,是五篇文章中寫作時間最早、名氣最大的一篇。蘇軾這一篇文章,勝在氣勢宏大,神采飛揚。因為對石鐘山名字來歷有懷疑,于月明之夜跟兒子蘇邁一道,坐小船,親臨絕壁之下進(jìn)行考察,這是氣勢;實地考察之后,有所發(fā)現(xiàn),便“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同時為“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感到惋惜,意氣奮發(fā),傲視古今,這也是氣勢。深夜舟中看山,“大石側(cè)立千仞,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這是文采;風(fēng)起浪涌,跟中空多竅的山石相吞吐,發(fā)出鐘鼓之聲,蘇軾當(dāng)即援引周景王之無射、魏莊子之歌鐘進(jìn)行形容,這也是文采。

    周必大的石鐘山記,勝在從容不迫,娓娓道來。“乾道丁亥十月十七日,予泛舟至湖口縣”。開篇即交代時間,緣起。到了石鐘山,約何人同游,尋訪何人,得何人招待,一路之上,遠(yuǎn)眺廬山景物,近觀廟宇勝跡,所見所聞,有問有答。貌似平淡,但實際上,暗含奇崛:卒章顯志,“命名者,初不若是之拙也”,對山僧叩擊山石得鐘鼓之聲以證石山得名之由,表示認(rèn)同,而對蘇東坡的說法委婉地表示了異議。文中引楊杰(字次公)對聯(lián),“濁浪自分清浪影,真山從作假山看”,說石鐘山前幾塊石頭“絕奇巧而不宏,全類假山”,景物如畫,令人印象深刻。

    羅洪先的游記,卑之無甚高論,語言又多四字成句,疊床架屋,全然不講抑揚張弛之道,冬烘陋儒之氣撲面而來。將其置于蘇軾、周必大游記之旁,只有一種作用:益顯蘇周見解不凡,文筆有力。

    章潢分兩日游覽北、南鐘山,其游記詳細(xì)描寫兩山所見景物情狀,最后指出,蘇軾所寫石鐘山,可能只是港口稍南之景,并未真正游覽過南北鐘山。從寫實角度衡量,章文全面詳細(xì),文字亦明顯優(yōu)于羅洪先游記,可補(bǔ)蘇軾、周必大文章所未及處。

    周準(zhǔn)南游經(jīng)過石鐘山下,“愛其怪偉參錯,若奔若墮”,加上當(dāng)日天空作美,“落霞四照,紫翠交映”,于是“賞玩不能去,遂經(jīng)宿焉”。周準(zhǔn)的游記,直抒性情,文字省凈,大有“后出轉(zhuǎn)精”寫出優(yōu)秀作品的意思。奈何接下去的,不過是僧人叩擊巖石、作者默坐思索蘇軾所言兩個了無新意的情節(jié)。總而言之,這是一篇虎頭蛇尾的文字。

    諸葛亮死后,司馬懿問一位蜀國老兵,自己跟諸葛亮相比,誰更了不起。這位蜀國老兵從容答道:“諸葛先生生前,我并不覺得他有多么了不起,但是,自從他病死之后,尤其是跟某些人相比,我就覺得他實在是了不起的人物。”從前只讀過蘇東坡的石鐘山游記,覺得文章是不錯,但也沒覺得它有多好。而現(xiàn)在,讀過他之后的幾篇同題文章,尤其是明清時期三個文人的文章之后,這才發(fā)現(xiàn):蘇東坡這篇立論未免有張狂之嫌的文章,所達(dá)到的藝術(shù)高度,是一般文人所望塵莫及的。

    [歷代石鐘山游記為何蘇軾的最好?]相關(guān)文章:

    1.蘇軾《石鐘山記》原文和翻譯

    2.關(guān)于詩經(jīng)集結(jié)歷代的說法

    3.《石鐘山記》翻譯及賞析

    4.最好的西游記好句摘抄

    5.蘇軾宋詞精選

    6.古代蘇軾的詩詞

    7.蘇軾《剛說》原文及翻譯

    8.蘇軾寫過哪些詩句

    9.蘇軾的自勉詩句

    10.蘇軾題西林壁古詩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香蕉久久高清国产精品观看 | 日韩AV中文字幕网址 | 最新国产人成视频 | 日本免费的网站全黄 |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第5页 中文字幕无吗热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