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漣水中學 徐曉清
摘要: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束縛了學生的自我發展,為了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和創新學習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終身受益的能力,成為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創造性人才,在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將是不錯的選擇。本文以教學案例為依托,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探討了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采取探究式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 自主 合作 探究
高中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了“提高科學素養、在課堂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理念,即通過提倡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科學探究能力,加強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新課程標準也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那么,什么是探究式教學呢?
所謂探究式教學,就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具體說它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
最早提出在教學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認為,科學教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習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或方法。美國著名的教育家、課程理論專家泰勒說過,“學生的學習取決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師做了些什么。”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學生學習科學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學習比通過積極地投入到探究的過程中去更好呢?”這句話對科學教育中的探究性學習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探究式教學的載體與核心是問題,學習活動是圍繞問題展開的。探究式教學的出發點是設定需要解答的問題,這是進一步探究的起點。從教學的角度講,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精心考量,提出難度適度、邏輯合理的問題。當然,教師也應該為了達到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那是更高層次的要求了。
高中語文探究式教學法的實施,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大類:
(I)課前:
案例一,《語文讀本》(必修三)《譚嗣同(節選)》(作者:梁啟超)
(生自己預習課文,感覺疑惑)
生:老師,文中說,“即如前年胡景桂參劾慰帥一事,故乃榮之私人,榮遣其劾帥,而己查辦昭雪之以市恩。”我讀來讀去,覺得這里的“故”無法落實,是不是課本錯了?
師:敢于懷疑,不迷信權威,你的精神是可嘉的。但懷疑也要有根據,請你自己開動腦筋,查閱資料,看看到底怎么理解比較合理。
生(廣查資料后胸有成竹地):老師,我確定課本有錯。理由:
(1)《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里對“故”字的解釋有以下幾種: ①事,事故。②舊,與“新”相對。(引)舊有的,原來的(引)老朋友③原因,緣故④故意⑤通“固”,本來⑥所以,因此。代入到原句,“事故是榮祿的親信”,“舊的是榮祿的親信”,“原因是榮祿的親信”,“故意是榮祿的親信”,這是很明顯的病句;“所以是榮祿的親信”講得通,但前后句無明顯的因果關系;“本來是榮祿的親信”,語句通順,但原句前半截講事情,后面接“本來是榮祿的親信”,就互不銜接了。
(2)我查了梁啟超《譚嗣同》的原文,用的是“胡”字。“胡乃榮之私人”理解為“胡景桂是榮祿的親信”,既通順又符合史實。
綜上,我斷定課本出錯了。同時,我也發現本篇文章中還有一處錯印,“即定策,則仆須急歸營,更選將官,而設法備貯彈藥,則可也”中的“即”聯系前后語境當為“既”字。
師:分析得很好,看來只要我們肯動腦,肯查資料,有些問題是可以自己解決的。
分析:學生在課前的預習中,自主學習,積累相關的基礎知識,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時教師沒必要全力扛起“傳道受業解惑”的全部責任,不妨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出自己滿意的答案,這既增強了學生的獨立意識,又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II)課后
案例二,《雷雨》學完后,學生查閱資料,以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發現了新問題。
生:老師,我發現課文蘇教版和人教版有不同之處。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好。請你先和同學們分角色朗讀一下,比較比較哪個版本的對話更好?
(生分角色朗讀,仔細揣摩后)
生:我認為蘇教版的臺詞更好一些。魯侍萍的話是符合她的性格的,說明這時她受到周樸園“深情回憶”的迷惑,對周樸園還沒有完全看透。而第二處周樸園說“他還是我的兒子”,也說明他的人性沒有完全泯滅,只要不危及他的名譽,地位,他還是在心里承認這個兒子的。人教版的改動意圖,是為了加強劇作中人物的階級性。這恐怕也是受到多年的階級論的影響。
師:你們能談到這些,說明對有關人性和階級性的問題是有一定了解的。我認為,階級性也是人性的一個重要部分。沒有必要因為階級性的因素而否定人性。從這一點說,人教版的改動是值得商榷的。
分析:有時,學生的問題沒辦法通過自己查閱資料解決,這時教師若及時給出答案,固然節省了時間,但未免剝奪了學生學習的樂趣,長此以往,學生就養成了依賴心理,一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第一反應就是找老師,這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此時,不妨讓學生彼此合作,一起思考,在合作探究中既融洽了關系又解決了問題,教師何樂而不為?
(III)課中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探究式教學在課堂上的表現主要有以下三種:
1.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組合作探究,選擇代表給出答案。
案例三,蘇教版必修一《神的一滴》(作者:【美】梭羅)
(在完成了常規教學后,師總結全文,提出問題)
師:瓦爾登湖到底是“神的一滴”什么呢?有人說是汗水,有人說是淚水,還有人說是圣水。請同學們通讀課文,合作探究,找出這三種說法的根據。第一組負責汗水說,第二組負責淚水說,第三組負責圣水說。
(五分鐘后)
生(第一組):“這湖當然是一個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無一絲一毫的虛偽。”
生(第二組):“用一根管子來把這些湖水引到村中去給他們洗碗洗碟子了。”
師生共同小結:淚水,美之毀滅。神的眼淚為世人而流,為世人的淺陋無知、自私功利而流。
生(第三組):“這是和恒河之水一樣圣潔的水!”
“這是大地的眼睛,望著它的人可以測出自己天性的深淺。”
師生小結:圣水,美之凈化。突出了瓦爾登湖對被工業文明侵蝕、污染的靈魂具有強大的清潔作用。
分析:這是合作探究式教學最簡單最基本的模式。
2、提出問題,生收集材料,合作探究,以集體辯論的形式反映在課堂上。
案例四,蘇教版必修四《雷雨》(作者:曹禺)
師:上節課我們通過誦讀、分析、歸納,理清了文章的層次,把握了課文的主體內容。有同學提出疑問:周樸園究竟對侍萍有沒有感情呢?其實這也是一個傳統的話題,歷來讀過本文的讀者都有類似的疑問。我們要求大家課后收集資料,合作探究,討論這個問題。現在我們把我們的成果展現在課堂上。
正方:我們的觀點是周樸園對魯侍萍有感情。理由如下:
(1) 周樸園在三十年來的時間里,在并不知道魯侍萍還活著的情況下,保留著舊家具、舊雨衣、舊襯衣 ,這里并沒有欺騙別人的理由。
(2)侍萍年輕時聰慧美麗,性格溫馴善良,也很能干,他確曾“愛”過她;況且他自和侍萍分別后,結過兩次婚,兩次婚姻都不如意。他也花天酒地放蕩過,但是從來也沒有嘗到過什么是幸福。回憶起來還是和侍萍相處的日子,在他罪惡生涯中多少給他留下些美好的記憶。
(3)周樸園的懷念,準確地說是一種贖罪的心情在支配著他。他不能無視嚴峻的事實,即他用愛情引誘欺騙了侍萍之后,又拋棄了她,逼得她走投無路而投河身亡,往事的回憶鞭打著他的心靈。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想借此巧妙地掩蓋他不光彩的過去,維護他在家庭中的威嚴,顯示周家是個體面的家庭,抬高他在社會上的地位。這些才是周樸園三十年來一直紀念侍萍的真正原因。
反方:我方認為周樸園對魯侍萍沒有感情。理由如下:
(1) 周樸園首先是一個資本家,他冷酷無情,貪婪奸詐,只是在欺騙魯侍萍。否則他就不會把魯侍萍趕出周家。
(2) 當侍萍身份明朗之后,他首先考慮的是將會破壞他現在家庭的“圓滿”和“平靜”,將使自己的名譽地位受到威脅。他的溫情便煙消云散,立即以嚴厲冷漠,安撫收買等對付下等人的手段來趕走這個舊日情人。
師: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看來周樸園的思想感情還是比較復雜的。我們既不能因他見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對侍萍懷念的某種真實性和特殊的贖罪心理,當然也不能因他以往對侍萍的懷念而否定他與侍萍見面時的自私冷酷。那么怎么定義比較符合辯證法呢?
(全體學生思考,交流,組織答案)
生:是否可以這樣說,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懷念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不損害他的既得利益--名譽地位。
師:大家覺得這種說法妥當嗎?
生(其他):妥當。
師:那就鼓勵一下吧。(生掌聲)
分析:當某一個話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后,教師不妨因勢利導,把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自己鉆研思考,這樣,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寶貴的東西---學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思想方法,特別是創新意識就逐漸地培養起來了。
3、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不僅在課文的講授中可以運用,在練習的講評中也同樣可以運用,以作文評改為例。
案例五、命題作文《意外》評改:
師:請大家認真思考,分組討論,合作探究,談一談寫作本文應該注意的事項。
生1:《現代漢語詞典》對“意外”一詞有兩種解釋①意料之外②意外的不幸事件。從審題的角度看,凡是與意外相關的內容都可以寫。
生2:我們幾個認為,只寫一件意外的事情固然沒有偏題,但不能算是好作文。我們的觀點是必須通過一件或幾件意外之事的記敘表達一個積極向上的主題,比如歌頌人間真情等。
生2:補充,我們又想到了一點,為了正義、為了理想,有些人的做法確實出人意外,但細細想來又在情理之中。文章如果能反映出這一點,我們覺得立意又高了一籌。
生3:該題目寫成記敘文或散文可能相對好些,議論文的觀點不太好提煉。
生4:書寫一定要工整。
生5:………
師:大家已經討論得很詳細了,下面根據我們討論的結果,請大家批閱我們發下去的文章。要求:發揮組的智慧,互相合作,最后推薦出本組中的優秀作品。
經過合作探究過程,學生們把自己認為不錯的作品推薦出來,在班級展示,如果其他同學有異議,可以進一步地集體討論、辯論,使不準確的地方得到完善。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適時給予矯正,肯定長處,指出不足,注意營造融洽的交流氛圍,體現出課堂的民主精神。
小結:其實,不管是哪種方式,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否取得成效歸根結底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的,只有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才能改變課堂教學機械沉悶的現狀,讓課堂充滿生機。讓學生主動參與就是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權利,教師不要設置框框,先把學生的手腳綁起來,而每一步探究先讓學生嘗試,把學生推向主動位置,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教學過程要靠學生自己去完成。這樣就可以使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進入理想的境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 探究式課堂教學更加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力圖通過自我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導師,其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學生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主人,自然是根據教師提供的條件,明確探究的目標,思考探究的問題,掌握探究的方法,敞開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內容,總結探究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 教師和學生雙方都積極參與課堂。這樣就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科書的示范作用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機地聯系起來,將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統一起來。 同時,它轉變了教師的傳統教學思想,促進了教師深入鉆研教材、認真設計課堂的教學程序, 另外它還加強了教師對學生學法的研究,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主動學習和創新學習的精神,形成學習的良好習慣,獲得終身受益的能力,成為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創造性人才。
參考書目:
《課改新課型》主編:鄭金洲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6年
《現代心理學》主編:張春興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
《中學課標資源庫語文卷》教育部編寫 北京大學工業出版社 2004年
《課堂教學論》主編:袁金華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7年
《新編心理學教程》主編:陳家麟 顧飛鳳 駱伯巍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3年
《學校心理教育》作者:陳家麟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5年
《語文教學法新論》作者:王家倫 華夏出版社 1996年
《草根化研究》 主編: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7年
徐曉清
[高中語文探究式教學淺]相關文章:
2.探究式教學心得體會
3.初中分式教學課件
4.淺談高中語文素質教育論文
7.高中語文好句子
9.二次根式教學課件
10.高中語文《大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