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學習教案--《孔雀東南飛》主題思想新解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發布時間:2016-4-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陜西省佛坪縣中學    王寶杰

    一.教學設想:

        《孔雀東南飛》,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第六課。這個單元學習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這一時期產生了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上都堪稱后世詩歌典范的偉大作品。《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敘事詩,是本單元的重點篇目。對《孔雀東南飛》的主題思想,我們的教學參考用書歸納為“揭露和批判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這是超時代、超生活的歧義解讀,是不符合歷史真實的解讀。因此,設想運用探究性課堂的形式,指導學生對其主題思想進行回歸歷史真實的科學解讀。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這首詩的傳統的主題思想,并對其命題的真偽進行辨析。

       過程與能力: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與分析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熱愛以及對國學的關注。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對詩中產生主題認知歧義原因的分析及認識。

       難點:回歸歷史真實的主題思想的解讀。 

    四.教法和學法

       (1)互動教學

       (2)創設情景教學

       (3)比較閱讀

       (4)啟發式教學

    學法:

    (1)探究、合作、討論

       (2)查閱資料、發表演講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憐愛,萬種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時候,秋聲格外讓人悲。天若不盡人意,我愿生死相隨,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殘照斜陽,萬木低垂,情深的時候,哪種離別不傷悲?這次癡心赴水何時何地相會?我愿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紅塵外,柔情內,有沒有斷腸的淚。我愿有情人共飲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

        (解說:這首歌曲調低沉舒緩,非常符合原詩的意境,而屠洪剛的演唱絲絲入扣,深沉含蓄,對劉蘭芝“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較細微,可以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也讓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有初步的認識。)

        趁機引出探究話題:有人說,該詩主題思想是揭露和批判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是現代人對《孔雀東南飛》的主題思想的歧義解讀,是超時代、超生活的解讀,是不符合歷史真實的解讀;而真正的主題思想則是宣揚封建主義的忠貞觀,是對封建禮教及家長制在封建亂世下不能為繼的隱憂,同時告戒人們應重樹封建禮教的絕對權威。你同意哪種看法呢?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展開探究,去偽存真,以得出一個科學的結論。

    (二)進入探究前啟發:

       1、教學參考書認為,這首詩歌的主題思想是“揭露和批判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請你以自己學習過的歷史知識揣摩一下,這種解讀符合歷史的真實情況嗎?

       2、想一想,解讀出這種“主題思想”的背景是什么?在文中的依據又是什么?

       3、符合歷史真實的主題思想應該是怎樣的?

    (三)安排學生探究,通過師生互動調動學生明確各自的探究任務:

       1、將學生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究第一個問題,第二部分主要探究第二個問題,第三部分主要探究第三個問題?煞謩e圍成一個圓形,方便學生探討。

       2、第一組師生互動:

       教師參加第一組學生討論,和他們展開互動:教師首先介紹“揭露和批判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這一所謂的“主題思想”產生于“五四”時期,然后教師啟發道:請同學們想一想,從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封建禮教才剛上升為統治思想,《孔雀東南飛》產生于“漢末建安中”,收錄這首詩的詩集《玉臺新詠》產生于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兩個時期既是亂世,又都還處于封建社會的上升時期。是亂世,人們就更希望有一種治世社會的回歸,是封建社會的上升時期,人們就不會反對和批判封建禮教這一正統的封建統治思想。因此,同學們動腦想一想,說《孔雀東南飛》的主題思想是“揭露和批判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恰當嗎?請同學們展開討論,找出反駁的論據。

        3、第二組師生互動:

    請同學們思考,說《孔雀東南飛》的主題思想是“揭露和批判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應是出于什么時代背景下和什么目的下的解讀呢?這種解讀的依據是什么呢?這種解讀的實質又是什么呢?請同學們依據這幾個問題展開討論。

    4、第三組師生互動:

    剛才導入課題時,老師說出了關于該詩主題思想的兩種看法。實際上第二種看法才是符合歷史真實的主題思想的解讀,F在對同學們來說,思想上肯定還轉不過彎來。那么,請同學們就先入為主地認為,符合歷史真實的解讀應是“宣揚封建主義的忠貞觀,是對封建禮教及家長制在封建亂世下不能為繼的隱憂,同時告戒人們應重樹封建禮教的絕對權威”,然后根據詩文描寫實際,從文中找出依據,F在就請同學們發揮集體的智慧,一起來找論據吧。

    (四)教師用多媒體幻燈片補充如下課外論據:

        1.《玉臺新詠序》說,本書編纂的宗旨是“選錄艷歌”。

        2.這首詩在《玉臺新詠》中的原題是《古詩為焦仲聊妻作》,在《樂府詩集》中原題為《焦仲聊妻》。

        3.儒家學說中的“七出”之律:“七出者,無子,一也;淫泆,二也;不事姑舅,三也;口舌,四也;盜竊,五也;妒忌,六也;惡疾,七也”。(《禮記喪服》)

        4.《禮記昏義》規定婦女須:“成婦禮,明婦順”,“婦順者,須乎舅姑,合乎室人,而后當于夫”。

        5.《禮記內則》:“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

        6.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盛行“文字獄”,不會容忍反封建的文章堂而皇之地流傳下來。

    7. 《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對“主題”的解釋為“文學、藝術作品中所表現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內容的核心”!鞍俣劝倏啤敝袑ξ乃囎髌分黝}的詳細解釋是:“文藝作品中所表現的中心思想,它是作品內容的主體和核心,是文藝家對現實生活的認識、評價和理想的表現。”對“主題的產生”闡釋為:主題是作者從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對題材的加工、提煉中產生的,是生活暗示給他的一種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通過各種材料所表達的中心意思,它滲透、貫穿于文章的全部內容,體現著作者寫作的主要意圖,包含著作者對文章中所反應的客觀事物的基本認識、理解、和評價?梢,對一部文藝作品主題思想的認識,不能是隨意的、片面的、超生活、超時代的,如果這樣去解讀,那絕不是對文藝作品主題思想本來面目的認識。

    提示同學們結合上述論據,運用從課文中找到的論據,先討論,后系統論述,最終得出科學結論。

    (五)各組推選一名發言代表,上講臺發表學術演講,系統闡述本組探究成果:

    1、由于是即席演講,鼓勵學生代表放松、大膽地發表意見;

    2、允許本組其他同學補充意見,進行合作。

    3、如有學生代表出現冷場、思維混亂時,教師宜在此時發揮“主導”作用,給學生提供幫助,力爭把學術演講進行完畢。

    (六)教師總結:

        通過本次探究課堂,我們可基本得出這樣的結論:

    1.“揭露和批判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的幸福生活”是對《孔雀東南飛》主題思想超生活、超時代的解讀,是不符合“主題產生”規律的歧義解讀。

    2. 該詩的首要目的,就是對劉蘭芝寧死不事二夫的忠貞之節的贊賞,盡管她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同時,也批評了這兩位青年男女不以家長為尊、不以禮教為重的錯誤,是需要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的。他們之所以犯這樣的錯誤,是封建禮教教化在亂世社會被弱化的結果,從而導致青年男女對封建禮法淡漠無知,表現了封建亂世人們對以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為核心內容的封建正常統治不能為繼的隱憂,渴望重建封建正常統治秩序和這種統治思想的絕對權威。這才是對《孔雀東南飛》的主題思想回歸到歷史真實的解讀,是符合文藝作品“主題的產生”規律的主題思想的解讀。

    (七)布置課外書面作業:

        請同學們將我們今天的探究課題寫成一篇學術小論文。

    注:教師對這一探究課題的總結見本人論文《回歸歷史真實的解讀--對<孔雀東南飛>主題思想的再認識》

     

    王寶杰

    [探究性學習教案--《孔雀東南飛》主題思想新解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4.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5.高一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6.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7.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8.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9.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10.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三级香港少妇 | 中国人手机在线观看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 | 亚洲男同gay片可播放 | 日本特级婬片免费 |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