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乳泉之旅
金秋十月,天高氣爽。我們懷遠六中語文教研組在葛濤校長的帶領下來到了白乳泉采風。
白乳泉位于荊山北麓。因"泉水甘白如乳"而得名,是難得的宜茶之水。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楚人卞和在荊山采得一塊價值連城的璞玉,敬獻給楚王。因宮中玉工不識其寶,卞和先后以欺君之罪被楚厲王和楚武王砍去雙足。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于荊山之下。文王被卞和的赤誠之心所動,派玉匠剖璞,終于琢成一塊世之罕寶--和氏璧。傳說白乳泉就是從卞和眼淚沖刷成的石坑中出露的。
據文獻,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曾率領其二子迨過來白乳泉游覽并考察,經品味泉水后寫有《游涂山荊山記所見》詩。
白乳泉背依荊山,面臨淮河,東與禹王廟隔河相望,西鄰卞和洞。因而泉左建有望淮樓,登臨遠眺,景色壯美。正如樓上楹聯所云:
片帆從天外飛來,劈開兩岸青山,好趁長風沖巨浪;
亂石自云中錯落,釀得一甌白乳,合邀明月飲高樓
泉水內含有礦物質,甘冽清口,烹茶煮茗,醇香可口。白乳泉水表面張力很強,水傾注杯中,能突出杯面而水不外溢,并能浮起硬幣,使游人稱奇。蘇東坡曾將此泉譽稱天下第七泉。1965年,郭沫若親筆為白乳泉、望淮樓題名,筆力遒勁,字跡雄渾。白乳泉邊養一千年白龜更是神奇。旁有對子:龜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因而白乳泉也有白龜泉之說。
泉南邊建有呂祖殿,由鄉紳李少伍修建于光緒年。
泉右側有集賢堂,雙烈祠,半山亭,大禹像等景點。雙烈祠,為紀念辛亥革命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的懷遠籍烈士宋玉琳、程良而建。祠上有亭,曰半山亭,可俯瞰懷遠全城。這里群巒疊翠,芳草如茵,古榆參天,柏林似海,景色清幽佳絕。
半日閑游,荊山風光盡收眼底。懷遠大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有詩云:
翠疊晴巒白乳流,夕風送我作佳游。
蒼榆蔽日遮閑院,道長成仙空故樓。
雙烈祠前英魄祭,半山亭畔古淮悠。
合邀明月松間坐,飲得清泉可解愁。
張偉
[白乳泉之旅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1.教師工作隨筆
2.美術教師隨筆
3.歷史教師隨筆
4.音樂教師隨筆
5.教師數學隨筆
6.幸福工作教師隨筆
7.教師隨筆感悟
8.教師假期生活隨筆
9.有關路過教師隨筆
10.教師研修隨筆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