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零丁洋》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八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2-2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知人論世

    事先板書: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郁達夫

    1、課前我們讀過文天祥的有關材料,這些材料中有沒有讓你感動的地方?請大家把自己的讀后感受跟班上同學交流交流。

      從小就仰慕英雄,崇尚忠義;文采出眾,曾是皇帝欽點的狀元;兵敗一路逃亡,歷經九死一生的慘境;因為他忠義,敵人很尊重他;寫的信很感人,為了國家他歷經艱辛,無怨無悔,視死如歸,但是妻子女兒卻顧不上了,內心悲痛也沒有辦法;文天祥認為義就是人活著不能拯救國難,死后還要變成惡鬼去殺賊,誓不與賊共存。舍生取義。板書:歷經艱辛,九死一生,視死如歸,舍生取義。

    2、文天祥的一生,歷經坎坷,充滿艱辛。

    20歲,皇帝欽點為狀元,4天后父親病逝,回家守孝三年。

    24歲,回朝做官,滿以為可以為國效力,但卻遇到奸臣當政,只擔任無足輕重的官職。

    38歲,元軍進攻南宋,他響應太后的勤王(君主的統治地位受到內亂或外患的威脅而動搖的時候,臣子發兵援救)號召,散盡家財招兵買馬組織500義軍,但在對敵作戰中因為官員隔岸觀火而幾乎全軍覆沒,僅逃出4人。

    40歲,太后執意投降。元軍提出必須由丞相出城商議,當時的丞相害怕得連夜逃跑,文天祥即被任丞相出城議和。談判中,文天祥不畏元軍武力,痛斥元軍,被扣留。千難萬險想方設法逃出,后繼續組織;隊對抗元軍,取得初步勝利后遭遇元軍精銳部隊的圍殲。

    42歲,不幸被俘,同朝為官的投降者來勸,被俘的太后和皇帝來勸,投降元朝的親弟弟來勸,元朝統治者還拿被俘妻子女兒的生命為條件來勸降,拿高官厚祿來勸降,文天祥拒不投降。

    47歲,被殺害。

    這首詩寫于42歲。此時他已被俘,在敵人押解途經零丁洋的時候所作。

    二、朗讀詩歌

    1、這是一首七律。韻腳有星、萍、丁、青。

    2、齊讀詩歌。

    三、品讀詩歌。

    (一)前三聯

    1、請同學們從前三聯中任選一聯,說說從這一聯中你讀出了文天祥什么感情,從何處可見。

    (2)首聯:讀出辛酸辛苦。為什么有這種感覺?

    一經:一部儒家經典。起一經:從考中進士開始。   干戈:泛指兵器。

    寥落:自己孤軍奮戰的辛酸,也暗含對茍且偷安、貪生怕死者的憤激。 

    我參加科舉考試,被欽點為狀元,從此步入仕途,尤其是勤王以來,幾乎憑一己之力與節節勝利的兇悍元軍作抵抗,這種局面苦苦支撐已經有四年了。

       回顧經歷,辛酸

    (2)頷聯:讀出擔憂凄苦。

      國家支離破碎,危在旦夕。個人命運漂泊無依,時起時沉

      賞析這一句: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國家支離破碎,危在旦夕的命運和個人漂泊無依,坎坷浮沉的命運,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凄苦悲哀。

    (3)頸聯:讀出惶恐孤苦

       文天祥的軍隊被元軍擊敗后曾從惶恐灘退往福建,聯想到當時兵敗后的憂慮惶恐的心情。而過零丁洋,自己已經被元軍俘虜了。在滿眼是元軍的地方,自己作為一個俘虜,想反抗不行,逃走也不行,那種孤苦伶仃的悲涼感覺可想而知。

      一語雙關,巧用地名,既表現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也抒寫兵敗后內心憂慮孤苦的心情,自然貼切,巧妙新奇。

    2、我們從這三聯中體會到文天祥的家國之恨,體會到他的艱危困苦,體會到他的哀痛凄苦,三聯反復渲染了憂憤悲苦的感情。如果我們讀了《指南集序》中的一段后會更理解他。男女生分讀。

    痛定思痛,痛如何哉!

    3、帶著這種哀痛凄苦的感情朗讀這三聯,語調低沉,語速緩慢。            

    4、背誦這三聯。

    (二)尾聯

    1、丹心:碧血丹心。為國家為正義事業而流的血,而有的赤誠的心。愛國忠心。

      汗青:史冊。

    2、該用什么樣的語調來讀?

      高昂有力的。

    3、為什么要這么讀?通過這樣的語調你想讀出什么?

    讀出文天祥寧死不屈、以死明志的決心;讀出文天祥視死如歸、舍生取義的正氣

    凜然;讀出文天祥與國家共存亡的一片忠心; 讀出文天祥身陷敵手對自身命運毫不猶豫的選擇;讀出一種慷慨悲壯;讀出文天祥歷經艱辛后仍然不改心志的堅定;讀出文天祥崇高的人格魅力。

    3、文天祥只是一個文弱的書生,當時有很多人投降了,包括太后、皇帝、同朝好友、親生弟弟,有太多太多變節投降的人。他當時還受著種種折磨,在長期的囚禁生活中牙齒掉落,頭發枯禿,最后坐得連臀部都潰爛了。是什么力量使他能在土牢中抗御土氣、水氣、疫癘的侵襲,使他在敵人的刑庭上,雖然斧鉞加頸而仍然面不改色呢?我們從這句詩中找到了答案,也從他的遺詔中找到答案。齊讀遺詔。讀《指南集序》中的一句話。

     對國家的一片丹心,與國家共存亡、誓不與賊共存的義,正義感,民族自尊感。

    4、讀尾聯,女生讀,讀出文天祥與國家共存亡的一片赤膽忠心。

       男生讀,讀出文天祥的舍生取義、以死明志。

       全班讀,讀出文天祥光照日月、氣壯山河的人格魅力。

    5、賞析: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冊,映照千古。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舍生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詩人民族氣節。

    6、前面種種的悲苦,種種的惶恐,種種哀痛,更反襯出這種舍生取義、以死明志人生選擇的崇高和偉大,讓人肅然起敬。

    7、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仿佛看到屈原因國都破滅、無力回天而自投汨羅,以死明志;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仿佛聽到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仿佛看到陸游在風吹雨打的深夜仍然想著馳騁疆場,殺敵報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仿佛聽到譚嗣同大笑著說“我自橫天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用自己的鮮血喚起國人革命的意識。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仿佛看到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仿佛感受到錢學森始終眷戀祖國的赤誠之心。

    8、位卑不敢忘憂國,正是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對祖國的熱誠忠心,對祖國甘愿拋頭顱、灑熱血的犧牲精神,我們擁有古老文明的祖國才會像今天這樣充滿活力,昂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最近,我們每個人都情不自禁地關注釣魚島事件,并表達自己的思考,也充分說明我們每個同學都是愛國的好兒女。我們的民族從來不缺乏偉大的英雄人物,我們的民族也從來尊崇這些偉大的英雄人物。

    9、齊讀板書上的兩句話。。

     

    姚慧芬

    [《過零丁洋》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蘇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2.《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3.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4.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5.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6.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7.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8.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9.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蘇教版

    10.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看 | 亚洲线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超清 | 午夜久久两性视频 | 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 | 亚洲顶级片在线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