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很好的駕馭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就必須擁有充分的課程資源,并把自己積累的素材性課程資源、自己對教材的鉆研思考和平時捕捉的動態生成的資料,及時地加工、轉化,注入課程實施過程,以此增強課堂效果。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在教學中根據自己和學校教學條件的實際情況,注重課程資源的積累和整理,下面是我在這方面的一些做法:
1、收藏語文教學網站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學校教學硬件的不斷更新,上網查找資料,收集網絡資源,是目前我們查找資料的主要途徑。我收集的網站有:陽泉教育信息網、中學語文資源網、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無憂無慮中學語文網、初中作文網等,這些網站都有各自的特點,有的側重教學素材的收集,便于我們制作教學課件;有的側重優秀教學案例的收集,便于我們學習借鑒;有的側重于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的剖析,便于我們“遷移”運用;有的側重于新課程理念的解讀,便于我們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并有效指導自己的教學。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這些網站平臺發表自己的教學心得,為了使用起來方便,我把這些有用的教學網站都加入自己的“收藏夾”。
2、注重開發教材資源
我在執教每一節新授課前,總要在充分把握課程標準和教材體系的基礎上,先認真鉆研教材,仔細地弄清知識之間的來龍去脈。 并在鉆研教材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學生實際來完成和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感覺到教學中有可能會動態生成什么問題,自己的知識還有哪些不足,還有哪些地方沒有搞懂,缺少哪些知識,并著手解決。備課時,著眼于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在什么地方用什么事例、材料,擺在什么位置,都必須提前考慮好。這樣,上課時盡可能立足于教材體系和整體教學目標的角度,來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力爭使每堂課的教學都能做到胸有成竹。我想,雖然教材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一樣的,關鍵是我們如何去開發、利用和解讀這種資源,知道其中暗含著一些什么,要主動去深挖它,并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知識去進行深加工、整理,就能讓教材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3、學習同伴充實資源
在教研過程中我十分注意虛心向同伴學習,向專家學習,學習他們幽默風趣的上課風格,學習他們嚴謹的教學思路,學習他們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人格修養,關愛每一位學生,去努力尋求適合每一位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不能唱“獨角戲”要學會與同事合作,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次進行作業設計后,我主動地給本組其他老師看,誠懇地請他們提出意見,我學習到了不少用材料設計問題的方法、角度、技巧。不懂的問題,及時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教學中學生對某部分的知識難以掌握,向他們請教解決的方法 , 向同伴們學習是很重要的,通過交流可以進一步優化和豐富自己的課程資源。
4、用反思來積累資源
在新課程實施后,我注意將教學中的一些失誤或遇到的錯誤作為課程資源。一是通過教學反思,認識教學中的失誤,不斷加以改進。 如上課時,有時只顧師生間的對話討論,忘記了整合相關內容,使有的討論層次低,效果不理想。也有時學生知識儲備不足,教師引導不當,討論難以展開,或反復讓學生思考而無果。課后我結合課程和教學目標要求,自覺調整教學行為。二是把自己的解題和學生回答問題、作業時的錯誤當作資源。由于有時欠思考,準備不充分,給學生解題時錯了,學生提出后,我主動檢討:“對不起了!你們看看,老師不認真審題,沒把題目看清楚也會同樣出錯,請你們引以為鑒”,抓住機會,主動辨錯、糾錯。 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后,基于自己和學生“錯誤”的教學,才能改進教學,降低坡度,達到真理的彼岸。
教師積累素材性課程資源,對提高教學質量盡管更具有重要意義,由于我不斷自覺地積累各種適合自己知識、能力背景的課程資源,并努力在課堂上運用了這些比較豐富的課程資源,以各種材料為載體設計問題,創設教學情境,吸引了學生廣泛參與,學生的主體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 現在,我進一步注重學習將好的內容和素材,用先進的課件制作外殼和形式,進行“包裝”,有針對性地展示出來,教育教學效果也更加顯著。
史文秀
[積累課程資源增強課堂實效]相關文章:
2.紅色詩歌積累
4.列寧的名言積累
6.課件素材的積累
7.山峰造句積累大全
8.體智能課程教案
9.管理概論課程論文
10.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