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說》教案 (蘇教版九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4-2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毒、賦、食”等文言實詞,了解“乎、而”等文言虛詞的多種用法。

    2.理解本文用襯托、對比襯托中心的寫法。

    3.把握文章“賦斂毒于蛇”的主題和作者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本文用襯托、對比襯托中心的寫法。

    2.把握文章“賦斂毒于蛇”的主題和作者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回到曾經繁盛但已經衰落的唐朝,此時,我們面對一個這樣的景況:朝廷苛征重賦,人民不堪負擔。這時,出現了一種新的繳稅方式:用捕捉的毒蛇抵稅,捕蛇要冒生命危險,甚至有可能喪失生命。你會作怎樣的選擇?(讓學生選擇并說明理由)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寫的《捕蛇者說》中就具體地敘述了永州人民的選擇。現在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他們為什么這樣選擇。(板書課題、作者)

    二、了解作者、作品

    1、了解作者:柳宗元(773-819),唐代杰出的文學家。20歲起步入仕途,政治上有抱負,有理想。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王叔文執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額外賦稅,查辦貪官污吏等等,史稱“永貞革新”。柳宗元積極參加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為禮部員外郎(官階相當于副司長),這年他32歲。這次革新很快就失敗了。王叔文被殺,參與者都被懲處,柳宗元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10年后,柳宗元又被貶到更荒遠的柳州(今廣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時才47歲。

    柳宗元和韓愈同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象生動,語言簡練,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較有成就的是《永州八記》。柳宗元的詩,數量較多的是抒寫個人抑郁的心情和離鄉去國的悲哀。從這些詩篇里,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有理想的正直的人在不合理的黑暗社會里遭受到怎樣殘酷的迫害!在柳詩中成為特有的新穎題材的是對西南地帶少數民族生活進行多方面描繪的作品。其中洋溢著非常濃厚的地方情調和氣氛。至于刻畫自然景物的小詩,如《江雪》、《漁翁》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著有《柳河東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2、了解作品:《捕蛇者說》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時寫的。“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這種文章或因事發論,或抒發感觸,是一種敘事兼議論的文體。“這種文章往往帶有雜文、雜感的性質,或因事發論,或抒發感觸,行文較為自由靈活。“說以感動為先”(李善),文中蘊含著感情,這是“說”的一大特點。如《馬說》說明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道理;《愛蓮說》說明了“蓮,花之君子者也”的道理。《捕蛇者說》中就蘊含著柳宗元當時的悲憤之情。這篇文章在寫法上獨具特色,特點是在末了點明主旨,即所謂“卒章顯其志”。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研究這點。

    3、了解寫作背景:文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這里說到的“六十歲”指的是唐玄宗天寶中期到唐憲宗元和初期這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內,戰爭頻繁,造成全國人口銳減,而朝廷為了維持大量的花費卻大量增加各種稅收,造成人民負擔日益加重,人民在重賦逼迫下逃往他鄉,但悍吏仍不放過,“有流亡則攤出(由留存戶共同負擔),已重者愈重。”

    三、預習交流,朗讀全文

    1、落實下列字詞的讀音(PPT投影): 

    嚙(niè)        御(yù)       得而臘(xī)之        攣踠(luán)

    瘺(lòu)        癘(lì)         當(dàng)其租入    嗣(sì)

    幾(jī)死者      戚(qī)        蒞(lì)事者           日蹙(cù)

    殫(dān)       轉徙(xǐ)      頓踣(bó)           呼噓(xū)

    曩(nǎng)      悍(hàn)吏   隳(huī)突           恂恂(xún)而起 

    缶(fǒu)        謹食(sì)之    苛(kē)政            孰(shú)知 

    以俟(sì)夫觀人風者

    2、學生放聲自讀課文。 

    要求:(1)基本讀準斷句,注音語氣節奏。 

    (2)反復朗讀課文,做到瑯瑯上口。

    (3)讀準下列句子的停頓:

    永州之野/產異蛇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

    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3、學生分段朗讀,同伴評價

    四、小組合作,理解閱讀

    (一)指導學生自主研讀第1節并思考以下問題:

    1、對照注釋,圈畫重點詞句,同桌討論解釋翻譯

    2、全班交流難點詞解和翻譯

    3、既然題目叫“捕蛇者說”即說一說有關捕蛇人的事作者有沒有開頭就指明這個捕蛇人是誰,他是怎么捕蛇的?那作者從什么寫起的?

    4、第1節從哪幾方面寫了蛇的“異”?

    5、為什么文章開篇就描寫蛇之“毒”呢?

    6、永州人爭捕毒蛇的原因是什么?體會“爭”字的表達效果。

    (二)指導學生自主研讀第2、3節并思考以下問題:

    1、對照注釋,圈畫重點詞句,同桌討論解釋翻譯

    2、全班交流難點詞解和翻譯在學生回答的過程當中穿插重難點字詞句的講解。

    3、第2、3段寫了什么? 

    第二段段的段意可概括為寫蔣氏悲哀地敘說他一家三代都干這捕蛇以抵租賦之事的悲慘遭遇。 

    第三段這段寫作者憐憫,同情蔣氏的不幸,并告訴蔣氏打算用“更役復賦”的辦法為他解除不幸。 

    4、這段首句“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對蔣氏作介紹,是否還有別的意思? 

    首句不只對蔣氏作介紹,更在抒發作者內心的悲憤之情,“專其利三世矣”,語中含有強烈的譏諷意味。

    段解:

    第1段:寫異蛇的性狀和永州人冒死爭捕這種蛇的原因。太醫聚蛇承特殊醫療功用,永之人爭相捕蛇與蛇之劇毒形成強烈反差。“爭”字很關鍵。既然蛇有劇毒,為什么還“爭”著去捕蛇?是為了免受苛征重稅之苦。一個“爭”字反映出賦斂之毒比蛇的毒還要厲害。“永之人爭奔走焉”這句話,在結構上承上啟下。

    第2段:概述蔣氏三代人的悲慘遭遇。由羨入悲,把事情的本質揭露得格外深刻--原來這所謂的“利”是以生命換來的。本自然段是下面將要說的社會悲劇的序幕,這樣寫凸現文章雖短而波瀾橫生的特點。

    第3段:寫作者聽了蔣氏訴說三代人遭遇后的感情和態度,反映了他對人民深重苦難的關心和同情。“更若役,復若賦”的建議,引出了下文蔣氏大段催人淚下的苦訴。這一段在全文結構中具有過渡的作用。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檢查字詞。

    2、指名口譯第一段重點詞句。

    二、研讀第二部分

    學生帶著以下問題齊讀4節,

    蔣氏一家的遭遇如何?你對此的態度如何?作者對此的態度如何?

    三、疏通文意

    學生同桌之間或四人小組展開互譯,有疑問的地方借助工具書或交流解決,待質疑。

    教師巡視答疑,重點詞句重點講解,指導學生掌握。

    四、問題討論,各抒己見

    1、你認為捕蛇者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呢?

    提示:蛇的毒性之大,致使蔣氏祖父和父親都因捕蛇而死,可見捕蛇者是“不幸”的,然而他與鄉鄰們比卻又是“大幸”了。

    適時指導學生分成蔣氏和鄉鄰們兩組,比較他們的生活狀況。

    可以形成表格。

    蔣氏 鄉鄰們

    生存狀況 以捕蛇獨存 號呼……十室九空

    生活狀況 弛然而臥,熙熙而樂 悍吏……不得寧焉

    危險次數 一歲之犯死者二 旦旦有是

    死亡先后 后 先

    2、作者用“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對蔣氏作介紹,有何深刻含義?(這句話不只是對蔣氏作介紹,更是抒發作者內心的悲憤之情,“專其利三世矣”含有強烈的譏諷意味,原來所謂的“利”是用祖父、父親的生命和自己的九死一生換來的。)

    3、在和作者對話的過程當中,蔣氏的心情反常而復雜,請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捕蛇隨時有生命危險,但與交賦稅相比,這個危險卻又小得多了,因此蔣氏寧愿冒著生命危險捕蛇也不交賦稅)

    4、作者在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有何作用?(對比襯托突出了文章的主題: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

    五、疏通研讀第五段

    1、指導學生口譯第5段,明確重點字詞句的意思。

    2、分析下列句子在本段中的作用。

    ①余聞而愈悲。

    ②苛政猛于虎。

    ③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④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六、總結回顧課文內容,形成完整的板書。

    1、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簡要敘述異蛇毒性之劇及其特殊的醫療功能,并交代了永州之人爭相捕蛇的緣由。

    第二部分(2--4):通過寫蔣氏自述,揭露苛捐雜稅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及農村十室九空的慘狀。

    第一層(2):概寫蔣氏三世捕蛇的遭遇。

    第二層:(3、4):寫作者的建議和蔣氏的訴說。

    第三部分(5):引用孔子的話結束全文,點明題旨,并簡明交代寫作意圖。

    2、中心思想:

    課文通過對捕蛇者蔣氏寧愿捕蛇而不愿受苛稅之苦的記述,反映了封建社會下層人民遭受的苦難,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橫征暴斂的罪行,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3、運用對比和反襯的手法突出中心。

    (1)以蛇之毒反襯賦斂之毒,突出賦斂對人民的毒害程度之深。

    (2)以異蛇之毒與永州人競相捕蛇進行對比,暗示了苛稅之毒甚于蛇毒。

    (3)以鄉鄰在苛捐雜稅下,民不聊生、非死則徙、十室外九空與“吾以 捕蛇獨存“進行對比,說明捕蛇優于納稅,表現出賦斂之毒有甚至于蛇毒的主題思想。

    (4)以悍吏來吾鄉催逼租稅鬧得雞犬不寧的情景與蔣氏的“弛然而臥”、“熙熙而樂“進行對比,進一步突出主題。

    3、語言精練,極富文彩。

       對偶句的精彩(請學生找出文中的對偶句)

    4、質疑之聲:

    柳宗元作為封建時代的一名官吏卻寫出如此“大逆不道”之文章,有人認為他是為百姓之生活困苦而疾呼,但也有人認為這不過是他被貶官后的失意所為,對朝廷之不滿更多的是一種私心,你如何看待?(可結合其經歷及當時社會背景來談)

     

    劉如君

    [《捕蛇者說》教案 (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2.六年級上冊語文蘇教版教案

    3.九年級歷史上冊《美國南北戰爭》教案

    4.九年級上冊英語教案

    5.九年級上冊語文《楊修之死》教案設計

    6.九年級上冊語文《心聲》教案

    7.外研版九年級上冊英語教案

    8.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分子和原子

    9.九年級歷史上冊教案

    10.九年級化學上冊《分子和原子》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成人Aⅴ 午夜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丝袜久久精品 | 亚洲国产熟女激情精品视频 | 色婷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宅男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