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第二課時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九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4-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醉翁亭記

    第二課時 

    閱讀理解課 

    教學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點字詞含義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重點及難點:同上 

    教學過程: 

    一、第一段: 

    1、朗讀,注意句中停頓。 

    2、檢查重點詞。3、學生串譯。 

    4. 歐陽修在描寫滁州四周的山時起初用了40個字,把東南西北四方都寫了,但最后改成

    “環滁皆山也”5個字。這5個字高度凝練,高度簡潔,是錘煉字句的典范,鳥瞰全景,

    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5 解釋加點詞語,學生質疑。

    林壑尤美(尤其)蔚然而深秀者(幽深)名之者誰

    (給……命名)

    6劃分段落內部層次,理清文脈:

    這段總寫醉翁亭的自然環境和它的得名。分兩層:第一層寫環境并點題:環滁皆山→西南

    峰→瑯琊(鳥瞰)→釀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點題);第二層寫亭的得名

    建亭者→名亭者→樂(題眼,主線)。

    7分析第一層的寫景方式--自遠而近,從大環境寫起,層層烘染,步步推進,一步步把

    者帶入佳景,并交代了下文的游樂路線與環境。

    8.背誦此段。

    9、 提問檢查理解情況: 

    ①滁州的地理特點?  “環滁皆山也。” 

    ②西南諸峰的特點? “林壑尤美” 

    ③瑯琊山的特點? “蔚然而深秀” 

    ④亭的位置? “臨于泉上” 

    ⑤“來飲于此”中“此”指?   醉翁亭 

    ⑥自號醉翁的原因?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⑦劃分層次? 

    第一層:亭的自然環境。(……醉翁亭也。)   

    視覺角度:俯--仰 

    空間角度:遠--近;大--小;整體--局部--個體 

    第二層: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寓之酒也。) 

    5、 小結: 

    總寫醉翁亭秀麗的自然環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二、第二段: 

    1、朗讀,注意句中停頓。 

    2、檢查重點詞。3、學生串譯。 

    學生自讀第二段,教師點撥。

    要點:

    4.煉字:開、歸、暝、發、秀、高、潔、落、出、樂。

    5.這段分述山間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樂”的具體化。分三層

    解說:作者在寫朝暮圖及四時景時抓住各自特點來寫。

    寫朝暮圖就是一天時間的縱面展開,寫四季景則是橫向鋪排。寫早晚景色變化,抓住“明

    “晦”的特點,用“日出”“云歸”寫出“林開”“巖暝”的變化景象,成為對比鮮明的兩

    畫面。寫四時景抓住了山間獨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寫出了迥然有異的四幅圖景。

    6.背誦此段。

    4、 提問檢查理解情況: 

    ①朝暮景色的特點? 

    “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 

    ②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 

    ③“樂亦無窮”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 

    5、 小結:分別描寫山間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三、第三段: 

    1、朗讀,注意句中停頓。 

    2、檢查重點詞。3、學生串譯。 

    4. 第三段寫什么:可分為哪幾層?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寫滁人、賓客、太守游瑯琊山的情形。可分為四小層。分別是“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

    太守醉”。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襯,寫“醉”也是寫“樂”。

    用“至于”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容跟前一層是平列。

    5.為什么在寫“太守宴”前要先寫“滁人游”?

    為了給“太守宴”創設一個歡樂的氛圍,并蘊含著作者與民同樂的旨趣。

    6.這段的結構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用三個并列的層次來突出最后一個層次。

    在大小環境和眾多人物中突出太守。

    7、 文中怎樣寫出了滁州百姓之樂?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

    8 滁人歡樂情狀全是從太守眼中看出的。從寫滁州百姓之樂中間,可以體會出什么內涵

    有沒有太守之樂在里邊?

    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其賓客,還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

    水。“滁人游”寫得有聲有色--有歌聲和呼應聲,有負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

    此興高采烈出游,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而這又跟太守勵精圖治有關。太守為此而樂,也

    能與民同樂而樂。這是他的政治理想。

    9 背誦此段。

    10、提問檢查理解情況: 

    ①酒宴上陳列的東西? 

    ②描寫“宴酣之樂”的句子? 

    “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 

    ③描寫太守形象的句子? “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 

    ④劃分層次?

     1、滁人游山之樂 (……游也。) 

    2、眾賓宴飲之樂 (……歡也。) 

    3、太守宴醉之樂 (……醉也。) 

    5、小結:描寫太守與滁人游山宴飲之樂。 

    四、第四段: 

    1、 朗讀,注意句中停頓。 

    2、 學生串譯。 

    3、先朗讀(勾劃出山間夕照的起止句),后分析,再背誦。

    4、太守,眾賓為何而“樂”?

    太守:山水之樂,宴酣之樂,與民同樂。

    眾賓客:從太守游而樂

    5、如何理解“太守之樂其樂”? 

    “太守之樂其樂”是點睛之筆。作者在這里含蓄地抒發了自己復雜的感情,既包含娛情山

    排遣郁悶的歡樂,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績--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太守之樂其樂”是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6、 提問檢查理解情況: 

    ①描寫傍晚情景的句子? “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②理解本段襯托手法的運用: 

    禽鳥之樂--游人之樂--太守之樂 

    ③寫醉與樂統一,點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樂” 

    4、 小結:寫酒宴散,眾人歸的情景。 

     

    劉如君

    [《醉翁亭記》第二課時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橋的第二課時教案

    2.日月水火課時的教案

    3.六國論第二課時教案

    4.白楊禮贊第二課時教案

    5.《馬莎長大了》的第二課時教案

    6.小學二上《Festivals》第二課時英語教案

    7.赤壁賦第二課時教案

    8.月光曲的第二課時教案

    9.《語文園地六》第二課時教案

    10.木蘭詩第二課時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 九九色在线视频网站 | 婷婷丁香五月天在线免费视频 | 亚洲欧美综合三区 | 日日久资源站中文字幕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