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寧津一中 劉國偉
“君子”一詞在現代漢語中一般指人格高尚的人,如“正人君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而在文言文中,“君子”的含義就豐富了。現將高中課文中“君子”的幾種義項歸納如下:
(一) 指有德行、品德高尚的人。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2、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論語荷蓧丈人》)
(二) 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荀子勸學》)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荀子勸學》)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勸學》)
4、君子之學必好問。 (劉開《問說》)
(三) 指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1、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韓愈《師說》)
2、古人以問為美德,而并不見其有可恥也,后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 (劉開《問說》)
3、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 (司馬光《訓儉示康》)
(四) 指當時有名望的人。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 (司馬光《訓儉示康》)
(五) 對朋友的敬稱。
1、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 之有重于社稷也。 (張溥《五人墓碑記》)
2、若皇上于閱兵時急馳入仆營,傳號令以誅奸賊,則仆必能從諸君子之后,竭死力以補救。 (梁啟超《譚嗣同》)
(六)對父親的尊稱。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云。(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另外,“君子”一詞也是古時妻子對丈夫的敬稱。如《詩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君子集釋]相關文章:
1.
4.君子蘭古詩詞
5.孔子論君子的論文
6.詩經君子于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