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題目是《和學生談心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教師與學生談心是傳統的德育工作方法。也是每個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必須練就的一項基本功。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與學生談心仍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只要重視得法,運用得當,就能增進師生之間的互相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友誼,產生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風和校風,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那么,教師應怎樣與學生談心呢?
要講知心話,不“空洞說教”。 與學生談心要講真話實話。每個學生都有其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圈子,有喜怒哀樂。因此,要從學習和生活的每件實實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關心,與學生真心實意地通融,這樣學生才能易于接受,樂于接受。
要平等待生,不“居高臨下”。 教師與學生談心一定不能擺出師長架子,不可厚此薄彼,而要一視同仁。要多與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這樣往往會發現,站的角度不同,了解的情況不同,認識問題的方法和出發點不同,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因此,只有平等地對待學生,同學生交心結友,才能真正了解其內心世界,從而及時準確地教育和引導他們。
要選擇時機,不“急于求成”。
對于一些思想倔強或理解問題比較偏激的學生,與其談心往往在火頭上而談不成,對此不必操之過急,而要采取冷處理的辦法,等待時機成熟再談。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位學生,姓王,剛開學第一天給我的印象就是“野。”他高高的個子,胖乎乎的,眉毛往上吊,腦后留個大辮子,說話甕聲甕氣,如果把哪吒的軒轅劍拿給他,他也照樣螚拉開,我心里給他起個名字叫鐵木真,后來也有老師和我開玩笑:“你班有個學生真像成吉思汗。”我們的想法真是不謀而合。記得剛開學不久,有一次他因為一件小事,在班里發瘋,拿起書包就往門外沖,嘴里不停地說:“不上學了,我得回家!”針對這種情況,我沒有讓學生去拉他,拉也拉不住。我只給他說了一句話:“什么事情讓你惱成這樣?先到教室后邊站一會,消消氣,再把情況講給我聽聽。”他看我對他的態度不是太硬,沒有必要跟我斗氣,就去后邊站了。同學們該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對他不冷不熱,他不時朝我看看,我就裝作沒看見。后來他的氣消了,于是主動來找我,向我承認了錯誤。之后,我很好批評了他,并告訴他,你的火氣再大,別人可以不買你的帳,你不上學,與別人無關,氣大傷身,以后你想生氣,你就氣吧。后來我也總結出這個同學的特點是服軟不服硬。從那以后,他也不再有那么大的火氣了。在我跟前一直表現很好。
要善于傾聽,不“先入為主。” 這樣做好處很多,當某個學生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難題或不順心時,總想找個信賴的人,特別是心中尊敬的老師一吐為快,指點迷津。哪怕是靜靜地聽完述說,他(她)也會覺得心情舒暢多了。如果教師對情況不明,又不聽學生訴說,自以為是,先入為主,說三道四,橫加訓斥,定會對學生百害而無一利。
總之,教師應和學生多談心,這樣才能和學生溝通,才能讓學生信服你,尊敬你,久而久之。他也會慢慢地欣賞你,喜歡你。只有這樣,他才能喜歡聽你的課,對你的課感興趣,那么,慢慢地他們的學習成績也會隨之提高,學習成績好了,也就可以盡量減少學生流失了。
秦韓淑云
[和學生談心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班級工作日記(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班級學生工作總結
4.春節的禮儀和講究
10.學生班級軍訓口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