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圯上敬履》教案

    發布時間:2016-5-1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張大光

    一、教學背景

    《圯上敬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長春版下冊的教學內容,被安排在第十五課,是本冊的第一篇文言文。課文是《史記留侯世家》的節選,刻畫的是青年時期張良的一段奇異的經歷。課文所反映的張良的核心品質就是他的隱忍有容、對老者的尊敬。正是他的這種品質,黃石老人才最終將《太公兵法》傳授于他,為其以后成就大業奠定基礎。學習本文即引導學生學習張良的品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這即學習本文的重點。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文言文的要求,并結合我校的“364”教學模式改革,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二、流程介紹

    1、 預習

    1)下發預習提綱,將本文的學習內容編寫到預習提綱中:作者,實詞,背景,課文內容,主旨等,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如我設計的五組題

    預 習 提 綱

    學生問題

    第一組題

    1、朗讀全文

    2、解題及介紹背景

    3、理解“良……孺子可教矣!

    4、總結此層的實詞

    第二組題

    1、朗讀全文

    2、介紹作者

    3、理解“后五日平明……后五日早會!

    4、總結此層的實詞

    第三組題

    1、朗讀全文

    2、介紹《史記》

    3、理解“五日雞鳴……后五日復早來!

    4、總結此層的實詞

    第四組題

    1、朗讀全文

    2、主題歸納

    3、理解“五日……常習誦讀之!

    4、總結此層的實詞

    5、編演課本劇

    第五組題

    1、 朗讀全文

    2、介紹寫作特色

    3、歸納張良及老人的形象

    4、學習本文的啟示

    5、體會張良尊重老人,堅忍的精神,寫一篇讀后感。

    2)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自學的方向,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如:讓學生查找工具書解決實詞、作者、背景。合作交流解決文章內容等等。3)學生

    據預習提綱自學。4)交流質疑,小組內可先進行交流,落實基礎知識,教師進行巡視指導。5)組內預習展示,由學困生展示文本的基礎知識。如(1)實詞:駢 稱 食 見 等 策 材 意 臨等。(2)介紹作者韓愈 (3)朗讀 (4)背誦 (5)寫作背景介紹等。

    2、展示

    展示課有五個環節組成:1)預習交流2)明確目標3)分組合作4)展示提升5)穿插鞏固。學生們在展示過程中出現了一小插曲(也是本課的亮點):有同學問抽到第一組題的小組“老人再三為難張良,如果你是張良你怎樣做?”兩小組圍繞這一問題展開激烈的辯論。在辯論中學生們對張良的形象有了清晰、深刻的認識。

    3、反饋

    以提問或試卷的形式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三、教學反思

    “364”教學模式,是我校于09年8月在總結山東杜郎口中學和江蘇洋思中學教改經驗的基礎上,創建的一種教學模式!3”即三個板塊:預習、展示

    反饋!6”即六個環節:1)預習交流2)明確目標3)分組合作4)展示提升5)穿插鞏固6)達標測試!4”即四清手段: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這種教學模式,真正改變了教師的角色,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指導者;教師營造了讓學生得到充分施展才華、放飛自由心靈的空間。學生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能力、感悟能力、寫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為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避免展示只簡單呈現預習內容,我采取以下措施對學生進行指導、訓練:

    1、指導預習。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袖手旁觀,應及時深入到各學習小組,與學生共同學習討論,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并及時糾正理解上的偏差。在預習時有的學生認為“張良的做法太傻”,對這樣的認識就應當及時加以引導。

    2、精心設計預習題。應設計具有探究空間的問題, 教師要想設計出具有一定的探究空間的問題必須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去努力。

    從內容上,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符合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前蘇林教育家維果茨基在談到教學和發展的關系時,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理論。他認為兒童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兒童現實所實際具有的水平,叫現實水平;一種是在教師引導下兒童所能達到的水平,是潛在水平。在兒童的現實水平和潛在水平之間存在一定的空間,這個空間就是最近發展區。我們形象地把它稱為是“跳一跳,摘桃子”。這個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來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夠不到。教師設計問題時,一定要把問題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樣的問題是最具探究價。太難或太易都沒有探究價值。

    從形式上,教師要從教學目標出發,更多地設計一些發散類和探究類問題。從問題涉及的內容看,我們把問題類型分為四類:一是判別類問題。主要是對事物加以判定,代表性詞語是“是不是”、“對不對”;二是描述類問題。主要是對客觀事物加以陳述和說明,代表性詞語是“是什么”、“怎么樣”;三是探索類問題。主要是對事物的原因、規律、內在聯系加以說明,代表性詞語是“為什么”、“你從中能發現什”。四是發散類問題,主要是從多角度、多方面、多領域去認識客觀事物,代表性詞語是“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方法”、“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如預習提綱五組題的第四題,這類問題最根本的特點是答案不惟一。

    3、相互質疑、層層深入。在展示時,聽講組與展示組相互提問、相互質疑,在質疑答疑過程中學生就會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4、課堂辯論。在展示時,如果學生即興展開論辯,教師應放手讓辯論雙方盡情展示,并引導更多學生加入!袄聿晦q不明”,如前文提到的,在論辯中就會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5、及時評價、多加鼓勵。對學生的好想法、好見解,要多鼓勵,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圯上敬履》教案]相關文章:

    1.《敬業與樂業》教案

    2.敬業與樂業的教案

    3.敬畏生命的教案

    4.敬業與樂業課文教案

    5.敬業主題班會教案

    6.愛國敬業教案示例

    7.向國旗敬禮教案

    8.魚游到了紙上教案

    9.語言上幼兒園教案

    10.小學冀教版五上《Billy Bee》英語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中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亚洲AV日韩AⅤ综合手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一级在线毛 | 亚洲欧美日韩日本 | 在线观看国产日韩亚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