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1-1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文章是圍繞什么來寫的?

    2、這個故事發生在哪兩個人之間?

    3、請簡單的復述情節

    明確:風箏

    明確:“我”和弟弟

    明確: 寫作者小時候不讓弟弟放風箏,還弄壞了弟弟苦心孤詣做好的風箏,中年時,看到外國一本講論兒童的書后很內疚,希望得到弟弟的寬恕。

    二、研讀課文,深入研究

    請按時間順序,將課文分成四個部分

    1-2:寫了北京和故鄉的風箏時節,引出下文。

    3-4:寫童年往事。

    5-11:寫中年反省。

    12:寫“我”看著眼前北京的風箏,心情十分悲哀沉重。

    三、研讀第一部分

    1、作者為什么說“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明確:驚異的是北京的風箏時節,悲哀的是童年的往事。

    2、在這一部分,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

    明確:對比的手法。

    四、研讀第二部分

    1、作者是從哪個角度寫小兄弟對風箏的喜愛的?

    明確:神態描寫,對比手法。

    2、“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這是對小兄弟的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神態描寫,寫出了被虐殺者的麻木。

    3、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粗暴,作者為什么這樣寫自己?

    明確:動作和神態,表達了作者對小兄弟的同情和對自己行為的深深自責。

      明確:對比的手法。

    五、研讀第三部分

    1、“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認為這句話對嗎?

    明確:不準游戲,扼殺了兒童的天性。應該提倡新的教學模式。

    2、“精神的虐殺的的一幕”是哪一幕?

    明確:第四段,暴虐的毀壞風箏。

    3、作者想到了哪些補救的方法?

    明確:送風箏,討寬恕。

    4、“我”懂得游戲的意義后,心情沉重,總想補過,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作者具有剖析自我,自我反省的精神。

    5、作者對弟弟不記得童年的往事有什么感觸?

    明確:因為被虐殺者的麻木,虐殺者會因此而更加的肆無忌憚。

    六、研讀第四部分

    “我”討弟弟的寬恕,弟弟卻全然忘記,為什么“我”的心情“只得沉重著”,只感到世界的“肅殺”和“寒威”?

    明確:被虐殺者不認為是被虐殺,把兄長的行為視為合理行徑,這種麻木是令人悲哀的,所以,只覺得“肅殺”和“寒威”。

     

    彭玲

    [《風箏》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放風箏語言教案

    2.《風箏》美術教案設計

    3.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春》教案設計

    4.《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5.放風箏的語言教案

    6.中班制作風箏教案

    7.紙船和風箏教案教學反思

    8.紙船和風箏優秀教案

    9.中班語言放風箏的教案

    10.學前班語言放風箏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偷自拍亚洲综合在线 | 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网站 | 天天看在线视频国产 | 日韩中字一区国产综合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中文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