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學生作文言之有物,下筆如神

    發布時間:2016-1-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每到作文時,很多學生都會抱怨“無話可說”“無從下筆”,這都是因為他們平時的積累不夠,而該積累什么,如何把積累的東西嫻熟地運用到作文中去,這也是學生頭疼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如何使學生作文“言之有物,下筆如神”。 

    1.教師適當“引”

    課堂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總結,我們總能在其中找到聯系生活或熱點的切入點。我十分注意把握這些切入點,在教學中把課文與現實社會聯系起來,從而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意蘊,同時又能對活生生的社會給予關注,積累他們對生活的認知與感想,為積累素材提供一個切入點。粵教版必修一、二的課文大多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其中有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走進親情、友情等單元,這對豐富學生情感,挖掘他們內心情感經歷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如老舍的《我的母親》這一篇文章,結構清晰,語言平實,把母親對老舍的疼愛與教育生動刻畫出來,其中一些細節描寫讓人潸然淚下。我鼓勵學生在感動中回憶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故事,找出最讓人感動的細節來與大家分享。有一位學生談到父母時已經淚流滿面,他的父母長期在外工作,一年見不到幾次面,家里還有年邁的奶奶,他說照顧奶奶就是幫爸媽最大的忙,而每次父母打電話過來,母親的那一聲聲叮嚀與囑咐都會溫暖他的心房。學生們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真情流露,我也抓住了這一契機,讓學生課后寫一篇與親情有關的文章,讓他們真正有話可說,有感而發。最后在評改作文時我發現了很多優秀的文章,因為他們都發自內心,有真情實感,也能抓住細節,這就是課堂教學教師適當“引”的直接效果了。在粵教版必修五《段太尉逸事狀》中,描寫到郭晞在浦州擔任尚書時,手下士兵恃勢為非作歹,無法無天時,我就提到了“我爸是李剛”事件,由此引出了當今社會部分官二代、富二代目中無人、不可一世的社會現象,學生對此頗感興趣,很多人在課后也查閱了資料,在周記中寫下一些評論。再如在學習魯迅的《拿來主義》時,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更好地理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把當今中國人喜歡過洋節而淡忘中國傳統節日這一觀念拿到課堂中,讓學生討論并要求他們以周記形式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事實證明,這樣的方法確實激起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適當引入生活與社會熱點,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也能為學生提供一個關注社會熱點、積累素材的切入點。

    2.課外時間學生協作“印” 

    課堂教學只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途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關注生活與社會熱點,但如果要積累更多的素材并為己所用,那還需要學生課后的積極主動和教師適當的指導。我們動員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瀏覽時事新聞與熱點話題,每兩周印發一期社會熱點素材。班里每六位同學組成一個小組,分工合作,有人負責網上找資料,有人負責編輯,還可以通過討論,多角度地評論熱點。學生準備好之后可以在班里傳閱,也可以由老師印發給學生。這樣既調動了學生關注時事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合作探究精神,又能讓他們及時了解時事新聞和社會熱點,為作文注入鮮活的材料。在學生的努力下,我們一起關注了日本大地震后國人的“搶鹽風波”、風靡網絡的“郭美美”事件、溫州高鐵追尾事故等等,而這其中最牽動人心的是廣東佛山的“小悅悅”事件。學生除了同步關注小悅悅的安危外,還刊載了一些評論。如《拒絕冷漠》一文寫到:“佛山兩歲女孩永遠地離開了這個她才來到兩年的人間。兩輛車毫無人性地從幼小的身體上碾過,十八個路人匆匆從血肉模糊的肉體旁經過,卻沒能留住一個人的腳步,沒人伸出援助之手。我們的社會如此冷漠如此麻木,冷漠麻木到了如此令人發指的地步,人們的良知呢?人們的同情心呢?人們的道德底線呢?人們的是非標準呢?在這個被金錢占據,被利益熏心,被權勢玩弄,是非黑白統統都顛倒的時代,還能指望什么呢?但無論怎樣,我都要大喊拒絕冷漠。”鏗鏘有力的詞句表達了作者的憤怒,也讓學生們深思,于是他們有了“拒絕冷漠,還我溫暖”的堅定信念,這種信念也能很好地融入作文創作中,這應該是我們教書人最大的欣慰。學生在關注時事新聞過程中,能融入自己的思考,通過討論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相信他們也能在作文中把這些想法表達出來,寫出貼近生活實際、有見解、有思考的文章。

    3.課前五分鐘學生“講”

    新課標提出:學生要“學會演講,做到觀點鮮明,材料充分、生動,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力求個性和風度。”學生在選擇演講題材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圍繞時事熱點來展開,因為只有貼近實際生活的話題才會引起更多同學的興趣和共鳴。例如,針對2011年11月國務院提出的“校車優先”制度,學生就能結合最近頻頻報導的校車事故來評論,提出了校車優先也就是孩子優先的理念,因為孩子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只有孩子的安全有保障了,我們的教育才有真正的意義。更有學生由此聯想開來:正因為孩子優先,所以社會上有更多的公益基金在資助我們的農村留守兒童,這也是我們努力的一個方向。正因為如此,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更大的拓展,而他們的作文也就變得更有深度了。學生在演講中不僅表達了個人想法,也讓更多同學參與思考,可以說是思想的碰撞,而當這些故事、思想融會貫穿時,相信他們也可以自如地揮灑于作文中了。

    我相信,只要教師能在課堂內外與學生一起關注生活實際與社會熱點,讓學生從有興趣關注到敢于發表個性評論,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協作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那么一定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作文“言之無物”、干巴巴的弊病,也能為學生的寫作注入新意,讓他們立于時代的潮頭!

                                                                                           

    。 

    鄭澤純

    [如何使學生作文言之有物,下筆如神]相關文章:

    1.科技小論文_學生作文

    2.活著讀后感學生作文

    3.

    4.關于詩歌的學生作文

    5.關于期末總結的學生作文

    6.月考總結的學生作文

    7.師說讀后感學生作文

    8.

    9.學生作文書法講座有感

    1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正在播放国产AV |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原创私拍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