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重點總結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10-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論語>十二章》重點總結

    一、通假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e)乎?(“說”同“悅”,愉快。)

      2.吾十有(you)五而志于學。(“有”同“又”,用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二、古今詞義的不同

      1.朋: (古)志同道合的人。(有朋自遠方來。) (今)彼此友好的人。

    2.君子:(古)道德上有修養的人。(不亦君子乎?)

             (今)對別人的尊稱。

      3.可以:(古)兩個詞。可以,憑借。(可以為師矣)   

    (今)表示可能或能夠。

     4.三: (古)表示多,虛指。  (今)表示確數。

      5.罔: (古)迷惑、迷茫而無所適從     (今)蒙蔽,沒有   

    6.殆: (古)有害      (今)危險

     7.疏: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8.水: (古)冷水      (今)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         

    9.匹夫:(古)普通人,男子漢   (今)無學識、無智謀的人

    三、詞類活用

      1.傳不習乎?(v.→n.,老師傳授的知識。)        

    2.溫故而知新。(a.→n.,舊的知識,新的知識。)

      3.學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             

    4.飯疏食飲水(n.→v.,吃飯。)

      5.好之者不如樂之者。(a.意動用法,以……為樂趣。)     

    6.吾日三省吾身。(名詞作狀語,每日。)

    四、文言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省略了介詞“以”的賓語“之”,即“可以之為師矣”。)

       ②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人不知(之)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固定句式

       不亦說乎?不亦樂乎?不亦君子乎?

    (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問語氣。)

      3.文言虛詞的用法

       ①之: 它,它們。他,他們。(分別指代不同的對象。)

          學而時習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擇其善者而從之。

       ②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在),于我如浮云(對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給)。

       ③其

         人不堪其憂(他的),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④而:“而”字的用法有:

    表轉接:表轉折(可是,但是,卻)

    如: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表轉折,可是,但是,卻)

    表順接:表承接或順承(然后,就)

    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表承接,然后)

    表并列:并且      如: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表并列)

    表修飾:地        如:面山而居。(表修飾)

    判斷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慍(表轉折)       (2)為人謀而不忠乎(表轉折)

    (3)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轉折)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表承接)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表承接)

    (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表轉折)

    (7)曲肱而枕之(表修飾)         (8)不義而富且貴(表承接)

    (9)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

    (10)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表并列)

    4.一詞多意

       為   可以為師矣(當,做)     為人謀而不忠乎(替,給)

    知: 人不知而不慍(了解)     溫故而知新(懂得)

    五、文章的框架

    1.學習的態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學習方法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④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3.道德修養

       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③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④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⑤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⑥匹夫不可奪志也。

    4.珍惜時間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六、文學常識

      1.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首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號稱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孟子是“仁政”)。

    漢以后(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儒家思想成為中國正統思想。孔子的最高封號是“大成至圣文宣先師”。被譽為“萬世師表”。

      2.《論語》

        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詳細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也是儒家經典巨著。“半部《論語》治天下”(北宋宰相趙普),形象的概括了該書對后世的卓越貢獻。

      3. “四書五經”

       ①“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②“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牢記:“詩書禮易春秋”)

    ③“六經”:“五經”+《樂經》   (牢記:“詩書禮易樂春秋”)  

    (《樂經》(yue)早已失傳)

      4.全文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①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正確的學習方法:復習舊知識,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②學習態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正確的學習態度:虛心求教,取長補短。

       ③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高尚的個人修養: 自求長進,提高修養。 

    趙偉

    [《論語十二章》重點總結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論語十二章教案

    2.論語十二章文言文翻譯

    3.論語十二章課文原文教案

    4.文言文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

    5.重點項目工作總結

    6.消防重點安全工作總結

    7.兒科重點知識點總結

    8.論語交友名言

    9.論語選讀教案

    10.論語教學課件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一级a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欧美自拍清纯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妖 |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