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發布時間:2016-9-2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反復朗讀,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體會《雨霖鈴》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

    (3)鑒賞意象,掌握婉約派的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詞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借助多媒體和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領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體會情感。

     2、品味鑒賞名句。

    【教學難點】 

    感受、體味這首詞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氛圍,自然導入

    課前播放鄧麗君演唱的歌曲《雨霖鈴》

       大家喜歡唱歌嗎?剛才這首歌大家會唱嗎?它是臺灣已故著名歌星鄧麗君演唱的,根據柳永的詞《雨霖鈴》譜成的歌曲。古人寫詞本就是配樂歌唱的。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柳永的《望海潮》,柳永在詞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畫卷,非常形象生動,讓我們仿佛穿越到了北宋。然而,最能代表柳永婉約詞的作品是纏綿悱惻,凄涼清麗的《雨霖鈴》。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首詞。 

    二、介紹詞牌  

        《雨霖鈴》源于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馬嵬兵變后,楊貴妃縊死,在平定叛亂之后,玄宗北還,一路戚雨瀝瀝,風雨吹打皇鸞的金鈴上 。玄宗觸景生情,甚是思念貴妃,遂作《雨霖鈴》一曲,以寄恨焉。宋代人依舊聲填詞,遂為詞牌。”所以這支曲本來就是寄托相思的,詞調極盡哀怨。柳永充分利用這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凄側的離情。

    三、知人論世:

        寫作背景:作者當時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將不能跟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愛的慰藉,便覺得痛苦萬狀。這首詞就集中反映了他這種復雜的心情。

     四、反復誦讀,體會情感: 

    1.找出這首詞的詞眼:“傷離別”

    2.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 可這苦痛在詩人的筆下卻化作了美麗的詩篇。

    學生自由回答:曾經學過的或是知道的抒寫離別的名句

    教師補充: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3.小結: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應是哀婉、悲傷、凄清

    4.請2~3位學生朗讀這首詞。

    朗讀指導:基調低沉,應讀得慢些,深沉些,盡量通過朗讀傳達出詞人的悲傷愁苦之情。

    5.多媒體播放名家朗讀《雨霖鈴》 

    6. 學生齊讀。

    五、賞析:

    1. 把握主旨

    根據詞的上闋歸納要點(用原詞回答)

    (1)離別的時令:寒蟬凄切

    (2)離別的時間和地點:對長亭晚

    (3)離別的天氣:驟雨初歇

    (4)離別的心情: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5)離別的去向: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歸納:上闋:離別時難分難舍的心情(離別難)

    下闋:想象中的別后情景(思念苦)

    分析下闕抒寫的別后的痛苦

    四重痛苦:1、無限傷感: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2、無家可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3、無心賞景: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4、無人傾訴: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2.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

    (1)分別找出上下闕中的描寫景物和抒發情感的詞語。

    (2)這些景物有何特點?情與景是怎樣的關系?

    (3)歸納藝術手法: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

    3.名句賞析:

    問:這首詞中,你覺得哪一句或哪幾句寫得最好?為什么?

    學生分小組討論,討論后由本組選出代表來回答,形式是搶答。

    教師點評。

    補充:賞析:“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有人盛贊此句是千古名句:

        此句最妙就在于詞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詞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觸動離愁的四件事物:酒、楊柳、曉風、殘月

        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畫面,

        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曉風的清冷、殘月的破碎來烘托離人形只影單、孤零惆悵的心境

    詞人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抒情含蓄,的確應為千古名句。

    4. 學生再次齊讀,感受詞人的離愁別緒。

    六、課堂小結 :

    詞的上闕在凄涼環境的襯托之下,寫離別時難舍難分的情狀。下闕設想遠別后的思念和久別后的凄清。全詞既寫了眼前的離情,又寫了未來的傷感。處處以景物襯托離情,情景分合,景為情設,而“一切景語皆情語”,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虛實相濟。在情與景的交融中,演繹了一曲凄婉纏綿的離別之歌。 

    七、拓展練習,鞏固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 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

    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答案: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都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 

    八、作業:

    1.熟讀并背誦這首詞

    2. 比較本課與《念奴嬌赤壁懷古》,體會兩首詞的不同風格。

    九、板書設計

    見課件

    十、教學反思

    對于這堂課我總結了一點點心得:

        1.學好一首詞,必須充分發揮“讀”的作用,讓學生在“讀”中體味詩詞的情感,在“讀”中將“詞”的感情變化把握住。

    2.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把重點放在品析情與景的關系和欣賞名句上,然而,在分析情與景的關系時為了讓學生理解透徹,老師的分析較多,學生的主體地位表現不夠,學生思維可能會被限制,基礎較差的學生無法掌握里面的全部內容。在欣賞名句時留給學生自由發揮的時間還不夠充分。

     

    陳麗萍

    [《雨霖鈴》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3.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4.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5.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6.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7.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8.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9.高一數學必修1教學課件

    10.高一必修一數學課件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91 |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激情 | 亚洲a人一区二区免费 | 色综合久久丁香婷婷 | 亚洲国产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