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思維導圖使學生作文入門(學案)
學習目標:學會運用“思維導圖”進行作文構思。
導入:
同學們,你們愛不愛寫作文?當我們拿到一個作文題目,有的同學是頭腦一片空白,不知從何處下筆;也有的同學滿腦子都是與題目有關的內容,但還是不知從何處下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作文構思的新方法,不管你是思維空白還是滿腦子的思維在打架,這種方法都可以幫助你快速找到一個恰當的,與眾不同的角度切入題目,接下來就是文思如泉涌,下筆如有神了!
什么方法這么神奇?答案就是: 作文思維導圖
課堂學習:
一、了解“思維導圖”
1.什么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東尼.博贊在上個世紀70年代提出的思維整合篩選的一種科學方法。要把信息“放進”你的大腦,或是把信息從你的大腦中“取出”,思維導圖是最簡單的方法--它是一種創造性和有效筆記的方法,能夠用文字把你的想法“畫出來”。
2.思維導圖運用到作文中的好處:
激發作文潛能,開啟作文智商,帶來輕松作文思維的快樂,培養作文思維能力和思維擴展能力,讓你任意涂鴉任意發揮,激發無限的聯想和創意,展現你豐富的的思維世界,增強學習作文的信心。適合從小學到高中所有題材的作文,風靡全世界。
3.思維導圖的倍速功能:
(1)記憶一幅思維導圖等于背誦十篇范文。
(2)靈活運用思維導圖等于增進十倍的學習能力。
(3)記憶+靈活運用=100%優秀作文。
二、學畫“思維導圖”
1.畫思維導圖的準備:你只需準備好下面提到的東西,就可以開始畫了。
(1)一張白紙;(2)鉛筆和彩筆;(3)你的大腦;(4)你的想象!
2.一張典型思維導圖應該具備的基本要素是:圖形、關鍵詞、分支、顏色。
3.思維導圖的繪制步驟(以作文題“這就是我”為例):
步驟一:畫主題
畫主題是思維導圖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關鍵的一步。一張思維導圖,最先動筆的部分是主題,而閱讀的人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主題。其他所有分支都圍繞主題展開,為主題服務。
(1)準備一張沒有線條的空白紙張,橫放在桌前。
(2)提煉作文題目的中心詞(主題詞)
(3)把主題畫在白紙的中心并圈起來。
以“這就是我”為例,主題部分應該是“我”,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畫一個可愛的卡通形象,或者寫一個藝術字“我”,還可以在主題邊緣加上邊框,可方可圓,可長可扁,總之選擇容易繪制的圖形,只要是有特點的,你自己喜歡的,能夠留下深刻印象就可以。
步驟二:找關鍵
主題畫完了,就該確定思維導圖的分支了。無論是直接與導圖相聯的一級分支,還是與一級分支相連的下級分支,都是由關鍵詞組成的。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我們大半的精力都會用在關鍵詞的選擇和使用上。選擇關鍵詞,是繪制思維導圖最核心、最重要的環節。關鍵詞,是思維導圖的靈魂。
接下來,我們還是用前面的“我”為主題的思維導圖作為范例,說一說“找關鍵”應該怎么做。
以“我”為主題,會想到哪些關鍵詞?如:外貌特征、性格、品質、興趣愛好、成長故事等
(4)由中心出發,圍繞主題,寫出3-7個次主題,把次主題用關鍵詞的形式寫在由中心發散出來的線條上。
(5)再以每一個次主題為中心,寫出3-7個次次主題。也把次次主題用關鍵詞的形式寫在由次主題發散出來的線條上。
步驟三:理分支
常言道:親戚有遠近,朋友有厚薄。同樣的關鍵詞,它們在思維導圖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其所處的位置自然也不一樣。在實際畫導圖的時候,我們要先畫與主題關聯最密切的第一級分支,然后以第一級分支為中心,把與它們直接相關的關鍵詞畫在第二級分支上,然后再以第二級分支為中心,畫第三級分支……這樣,思維導圖就能形成一個由中心到四周的網狀結構了。
為了突出不同層級關鍵詞的地位,我們還會設置不同關鍵詞下面線條的粗細。其中,一級關鍵詞的分支線條是最粗的,因為它們與思維導圖主題主題的關聯最密切。而二級分支要相對細一些,層級越低,線條就越細,以顯示它們在導圖中的地位以及它們與主題的關聯程度。
如“這就是我”,一般情況下我們先介紹自己的外貌特征,所以將這一點作為第一分支關鍵詞,接下來就將這個一級分支外貌特征向下拓展,這樣,第一個一級分支“外貌”的下一級分支就有了。
剩下的第二個一級分支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向下拓展,直到覺得窮盡了所要思考的問題的所有方面。
步驟四:畫圖
第四步是把這些關鍵詞轉化成圖形,尋找圖像的核心在于充分發揮想象力。當然,我們并不是專業畫家,無法像專業人士那樣畫出動人的圖畫,所以初學者不必在繪畫水平上苛求自己。只要動筆去畫,就會有不同于一般學習過程的感受,就會有收獲。
步驟五:上色
這是思維導圖繪制的最后一步,也是畫龍點睛的一個步驟。一幅很平淡的思維導圖,在簡單上色之后就變得光彩照人。絕不要忽視顏色對視覺和大腦的沖擊力。思維導圖的上色原則一般有:一,主要圖像要使用兩種以上的顏色。二,同一個大的分支,或者有緊密聯系的分支,要使用一種顏色。三,文字和其下面的線條不要使用同一種顏色。當然這不是硬性規定,只是為了讓導圖更漂亮,更突出重點,從而刺激大腦。
步驟小結:
發散性的思考只是畫思維導圖的第一步,如果光是發散,而不整理出清楚的思路,這種發散就是瞎發散,沒有任何意義。畫思維導圖的原則我們可以用十二個字來概括:逐級發散、相互獨立、全面包含。
當你按照五步法畫完思維導圖后,很可能會有一種如釋重負、萬事大吉的感覺。別忙,好的導圖很少是一次完成、不需要修改的,也許在實際應用導圖的時候,你會覺得某些關鍵詞用得不太合適,需要更換,也許你想到了更好的圖像可以代表某些關鍵詞。甚至,你對主題有了全新的認識后,想要在基本結構上改動思維導圖,更換一些分支……要有不斷完善導圖的耐心,魯迅先生說過: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思維導圖也是如此。
掌握了以上這些步驟,對于思維導圖的初學者來說,已經足夠了。但是如果你希望能夠更進一步,讓思維導圖在你的學習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話,還需要了解思維導圖的繪制規則。之所以強調這些規則,是因為它們在實際繪制導圖的過程中非常容易遭到忽視。而這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卻恰恰影響著導圖效果的發揮。
規則一:順時針與1點鐘
思維導圖的分支繪制順序是順時針方向,其起點在1點鐘方向,均勻分布。
規則二:有圖不用字,有字不用詞
思維導圖是濃縮思維的藝術。畫導圖,最忌諱的,就是把一句完整的話當做關鍵詞。一定要養成精練思維、壓縮關鍵詞的習慣。
規則三:詞在線上,詞長=枝長
思維導圖的線條就像樹枝,而關鍵詞則像樹枝上的葉子。
規則四:用曲線,內粗外細
為什么要用曲線?看看大自然吧,從森林到草原,從花鳥到蟲魚,哪個物種的外形是由直線構成的,一個都沒有,大腦也是由曲線構成的,所以用曲線構圖更容易激發大腦。
規則五:字線分色
為了便于突出關鍵詞,形成分明的層次,字和其下的線條最好不要使用同一種顏色,否則,會混在一起,難以分辨。
規則六:使用符號
符號是思維導圖平臺上非常重要的一位演員。很多語言不方便表達,或者表達起來比較麻煩的概念,可以使用符號來表達。如表示重要程度的符號可以用五角星,或加點;表示相互關系可以用雙箭頭等。
三.運用“思維導圖”
1、利用“思維導圖”發散你的思維。
假如你要寫以“這就是我”為題的一篇文章,請首先發散你的思維,畫出“思維導圖”,利用導圖找到盡可能多的寫作方向。
(小組合作,集思廣益,在另外一張白紙上完成)
2、修改自己的導圖
3、根據“思維導圖”,開始寫作文。
課后小結:
用思維導圖寫作的最大好處是:思路清晰!切題精準!
張春青
[運用思維導圖使學生作文入門的研究 導學案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6.思維導圖培訓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