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6-2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借助注釋,結合語境掌握重點字詞,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內容。

    2.通過朗讀表演、品析語言、改寫段落等方式,體會唐雎的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3.初步體會作者運用對話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1.以“讀”貫穿課堂,讀順、讀通、讀懂。

    2.以“寫”深化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理解。

    3.抓住重點詞語品味人物語言特色。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唐雎作為弱國小臣不畏強暴、大義凜然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讀”,讀通文章,讀懂句意,讀懂人物。

    2.通過品味詞語、擴寫段落,體會唐雎的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人物語言特點,學習說話技巧。

    三、教學策略

    1.本文內容相對簡單,在學習文言詞語時,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注釋與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達到疏通文意,理解內容的目的。

    2.本文情節生動,富于戲劇性,采用“讀-演”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理解人物性格時要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3.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下,通過刪減詞語、揣摩潛臺詞等方法讓學生體會人物語言的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四、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教師請學生介紹完璧歸趙、圖窮匕見的故事。

    教師導入:秦王故伎重演,想用五百里之地交換安陵,作為弱國小臣的使者唐雎面對虎狼之國的秦王是像秦武陽一樣色變振恐,還是如荊軻鎮定自若,是像楚懷王客死他鄉還是如藺相如一般完璧歸趙?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激發學習興趣。

    (二)疏通文意

    1.讀通文章。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二遍,劃出讀不通、讀不順、讀不懂的句子,先利用書下注釋理解詞句,然后生生互助完成對字詞句的初步學習。教師巡視,指導,解決學生共同問題。

    2.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

    (1)教師出示重點字的讀音辨析,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2)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準確掌握判斷句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及一些易錯的重點詞語,指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3.學生再次自由朗讀、互讀課文,達到流暢的程度。

    【設計意圖】掌握重點字詞句,培養學生根據語境理解句意的能力。

    (三)感受人物形象

    1.讀一讀,演一演。

    教師導入:請每個小組的同學任選一種方式,選一段,說一說,你們要讀出或者演出一個怎樣的秦王、唐雎或者安陵君?

    教師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并總結。

    唐雎:沉著冷靜、不畏強暴、敢于斗爭、忠君愛國、凜然正氣。

    安陵君:有見識,能看透秦王的伎倆,說話委婉。

    秦王:貪婪、驕橫狂暴、色厲內荏、陰險狡詐。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2.抓住重點語句精讀。

    教師導入:同學們的朗讀體現了“有理在于聲高”,秦王和唐雎一個聲音比一個聲音高。那么我們應抓住哪些詞語讀出人物的特點呢?

    (1)想一想,下列句子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盼安陵君許。”

    教師總結:關注秦王的自稱“寡人”,注意虛詞在文中的語氣作用。

    (2)請你寫出下列句子的潛臺詞。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

    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教師總結:讀出言外之意。

    (3)請同學們仔細閱讀第三段,想一想唐雎的語言在形式上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

    教師總結:唐雎的語言形式上簡短,語意連貫、語氣強烈,有氣勢,能表現出緊張激烈的斗爭場面,表現出唐雎不畏強暴,大義凜然的特點。閱讀時要讀得一氣呵成,鏗鏘有力。

    【設計意圖】通過精讀、品析重點語句,準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分角色朗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通過重點字詞體會人物特點,同時引導學生學習怎樣通過語言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4.寫一寫。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唐雎“不辱使命”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1)第三段是唐雎與秦王斗爭的高潮,扣人心弦。請同學們發揮想象力,運用多種描寫方法,擴寫這一段,再現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學生擴寫。

    (2)唐雎“挺劍而起”,最后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唐雎究竟亮了一把怎樣的劍從而戰勝秦王?

    學生:唐雎挺劍而起,秦王就會直接面臨死亡,所以唐雎的行動有一定的震懾力量,表現了唐雎視死如歸、斗爭到底的精神和維護安陵國土完整的決心。光有語言,沒有行動,也不能起到震懾秦王的作用。

    教師:這是一把有形的劍,但是文中字里行間還有一把無形的劍震懾著秦王。

    (3)教師展示學生改寫片段并提問:你能否從這位同學的描寫中或是你自己的描寫中找到這把無形之劍?

    教師示范:唐雎的膽識如同一把利劍,我覺得這個膽識是一種見識,能認識到布衣之怒的力量。

    學生閱讀思考:

    唐雎的忠君愛國如同一把利劍:不辱使命,不能辜負安陵君的信任,不能辜負安陵百姓的重托,這個信念激勵他無往不前,無堅不摧。

    唐雎的智慧如同一把利劍:一下就能識破秦王的恐嚇,威脅。

    唐雎的勇敢如同一把利劍……

    唐雎的沉著冷靜如同一把利劍……

    教師總結:唐雎展示的是一把人格魅力之劍。雖然有人說這個故事是虛構的,唐雎是根本不可能帶劍覲見秦王的,但是作者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塑造這樣兩個人物,是對當時“士”這個階層維護國家的利益的贊頌,是對“暴秦”的一種反抗。

    【設計意圖】深入體會人物形象。

    5.拓展。

    教師導入:林則徐有一句名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從古至今,為了國家利益,不辱使命的外交家比比皆是。請同學們說一說你所知道的杰出的外交家。

    師生交流,學習外交家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忠誠、大義凜然等精神。

    6.再次進入情境充滿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設計意圖】學習唐雎作為弱國小臣沉著冷靜、有膽有識、忠貞愛國、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維護國家利益的精神。

    (四)體會語言技巧

    1.教師導入: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和別人打交道,人們常常說“聽話聽音”“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都是在說語言的重要性,我們要在生活中學會運用語言,你從唐雎和秦王的言語斗爭中得到什么啟示呢?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體會,不要求學生回答完整,鼓勵學生結合具體內容或者是自己的生活體會,感受說話的技巧。

    語言:

    言辭委婉,言之有理:表明安陵君寧“守”不“易”的態度。

    針鋒相對,言之有據:列舉三個史實,警告秦王吸取歷史教訓,不要自蹈死地。

    以行證言,言之有力:挺劍而起,付諸行動,徹底打敗秦王。

    2.語言實際運用練習。

    【設計意圖】體會語言的重要性,增強在生活中正確運用語言的意識,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

    唐雎,一個弱國小臣,在朝堂上,三寸之舌斗君王,膽為劍心退秦師,他的名字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語言,一個銳利的武器,在生活中,巧妙運用它,能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設計意圖】明確文章主旨

    (六)布置作業

    1.以小組為單位,完整排演課本劇《唐雎不辱使命》。

    2.閱讀:《戰國策》《使臣不辱使命》,談談你對“士”的認識。

    【設計意圖】1.以排演課本劇為依托,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2.拓展閱讀,加深對“士”的精神等方面的認識,對這一階層形成較為成熟的看法。

     

    老作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九年級上冊語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設計

    2.《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課件

    3.《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譯

    4.語文課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5.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設計

    6.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譯文及注釋

    7.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英語課件

    8.文言文唐睢不辱使命原文翻譯

    9.《唐雎說信陵君》文言文翻譯

    10.唐雎說信陵君文言文賞析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 午夜福利精品导航凹凸 | 亚洲中文字幕熟女久久 | 亚洲人成在线天堂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一道本国产不卡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