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案設計
《日月潭》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第10課的課文,作者是吳壯達。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日月潭教案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文《日月潭》的優秀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背誦自身喜歡的局部。
3、有熱愛寶島臺灣和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
【教學重點】
自主感悟描寫日月潭景色的句子,體會那里的美麗,激發同學熱愛寶島臺灣和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中國地圖、多媒體課件或圖片、音樂磁帶、師生搜集的臺灣和其他風景區的資料。
【課時布置】
2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展示交流:
出示日月潭的風光圖片:這是什么地方?
(假如同學不知道教師就直接告訴同學,這里就是我國寶島臺灣著名的風景區日月潭)
(板書課題)
你們對日月潭了解嗎?把你課外搜集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
營造氛圍,創設情境,激發同學對日月潭的向往;交流與展示,培養了同學搜集信息的能力。
2、談話質疑: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去過哪些地方?
(同學暢所欲言)
今天我要帶領大家去祖國的寶島臺灣游覽,欣賞一下日月潭的秀麗風光。
(板書課題)
師生在地圖上找到臺灣的位置。
師:看到課題你們有哪些疑問?
(根據同學的疑問教師進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來的?那里的風光怎么樣?)
學會質疑是提高讀書質量的有效手段。雖然這些疑問開始時是雜亂無序的,但是教師一定要維護同學質疑的積極性,循序漸進地加以引導,并結合同學的問題進行梳理、篩選和整理,將最有價值的問題出現在同學面前,使他們的思維逐步走向深入,提高與文本對話的深度和廣度。
《日月潭》優秀教案設計范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咱們的祖國可美了。你們以前都去過哪些美麗的地方呢?
2 我一直都聽說臺灣島上有一處景色特別美,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游客,這個地方就叫日月潭。今天,你們想同我一塊去欣賞那兒的美景嗎?(板題,讀題)
(二)情境體驗,整體感知
1 請各位小旅客們系好身邊的安全帶,我們的'飛機就要起飛了。今天我們前往的目的地是臺灣省的日月潭,請大家觀看大屏幕,聽導游小姐為我們介紹日月潭的美麗風光。(多媒體畫面及音樂,師朗讀)
2 同學們,剛才聽了導游小組的介紹,有什么感受嗎!你們想親眼去看看嗎?請小朋友自由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感受日月潭的美。注意把字音讀準。
3 生字詞反饋。(多媒體出示生字詞)
(三)細細品讀,理解課文
品讀第一段
1 小聲自由讀,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美麗的景色?
2 指名交流:
(1)體會1、2句。(板書:大湖高山)
(2)體會第3句。聯系畫面理解“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用動作演示理解“群山環繞”(多媒體輔助)
3 指導朗讀。
品讀第二段
1 自由小聲讀,想想你又看到了什么美?
2 把你看到的美景在四人小組內交流,再有感情地讀出來。
3 全班交流,并指導朗讀。(利用多媒體和模具演示的方式體會日月潭形狀的美。)
4 指導背誦。(由四人小組成立為一個導游團,向游人介紹。)
有關日月潭的教案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讀“環、繞、茂、隱”4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能與同學交流識字方法,提高識字能力。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
展 環 繞 島
2、朗讀課文,結合所讀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學用具】
電腦、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點擊鼠標,出現中國地圖,讓學生觀看中國地圖,然后請學生走上講臺指指寶
2、島臺灣的位置,師生結合課外資料簡要介紹介紹臺灣島。
3、師:今天我們就要到臺灣島去,看看那里著名的風景區──日月潭。
(出示日月潭的全景圖)
學生觀看。
(教師板書課題)
請同學們讀一讀課題。
4、讀后解釋“潭”:水很深的池。結合生活實際說說在那見過這個字。
(玉淵潭、龍潭湖)
二、檢查預習,識記生字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之間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⑴ 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讀準字音。
⑵ 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⑴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
《日月潭》的優秀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識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讀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臺灣回歸、祖國早日實現統一的愿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課件,邊講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風光。讓學生產生興趣,投入學習。
二、讀文識字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自己覺得難讀的句子,標個記號。
2.多讀幾遍沒讀通的句子,再聽聽學習伙伴是怎么讀的。
3.出示帶生字的句子,讓學生選擇讀。
A、那里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B、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
C、晨星和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
D、周圍的建筑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E、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4、自主識字展示與交流。
出示生字,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識字,可以是以熟字帶生字,可以是拆部件,可以是猜字謎等等,在識字中提高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摘果子游戲:讓同學摘果子,如果大家都能認識并能讀準,蘋果樹上的果子就掉下來,其余留在樹上。
挑最易寫錯的字,提醒大家注意,練習寫字,并展示。
重點指導:半包圍結構的字建練習平捺、寫好建字底。
三、朗讀感悟
學習課文第一部分(一、二自然段):
1.讀通課文第一段。要求:讀通順、流利。
2.提問:日月潭在哪里?那里的環境怎樣?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優美的詞語(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名勝古跡)進行理解,讀好句子。
《日月潭》公開課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課文第二段。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來以及迷人的風光。
3、當小導游,鞏固課文,同時感受同胞情深,培養熱愛祖國寶島和盼望祖國統一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1、出示課后的生字,讀讀。
2、咱們祖國山川秀麗,景色迷人,昨天我們走進了臺灣島的日月潭,知道那里很美麗。那你為什么那么美麗呢?讓我們一起再去感受感受。
3、齊讀第一小節。說說那里怎么樣?板書:群山環繞、樹木茂盛
二、教學第二節
1、日月潭美麗的地方還很多了。
出示第二節,體會體會,哪里感受到了美?
(四人小組先交流交流)
⑴ 板書:潭深水綠。
⑵ 名字美、形狀美
① 出示句子:“小島把……”。
② 讀懂了什么?為什么說形狀很美?
③ 什么比作什么?
④ 比較句子,突出理解“圓圓、彎彎”帶來的具體形象。
⑤ 朗讀句子。
2、齊讀第二小節:
四人小組推薦導游來介紹日月潭的由來。
三、教學三、四小節
1、日月潭不僅形狀奇特,風光更是秀麗無比。請讀讀第3、4小節,找一找,日月潭還美在什么地方?
⑴ 清晨,美在什么地方?看圖說說:
出示句子:清晨的日月潭給你怎樣的感覺?
(讀讀)
體會:模糊之美、隱隱約約、富有神秘色彩。
(板書:飄著晨霧)
⑵ 出示中午的日月潭的句子:
(讀讀)
說說你感覺怎么樣?
《日月潭》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培養學生熱愛寶島臺灣和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的祖國山河壯美,風景如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一起走進如詩如畫的日月潭(板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過渡,今天,我們就走進日月潭,細細地瀏覽一番。等會兒,老師還要請大家當小導游呢!)
2、檢查生字(課件),先讀生字再邊成詞,并理解“附近”
三、入境悟情
1、現在你們是小導游,假如一個外國游客想去日月潭旅游,有幾個問題想問,你們有信心回答嗎?
1)、日月潭在哪里?
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來的?
2、先讀課文,完成填空。再做小導游介紹。
3、指名填空(課件出示)。
4、現在請一位小朋友來做導游,老師做外國的游客。誰想做小導游?
5、朋友,日月潭正是你們所介紹那樣嗎?看(出示課件)。
6、師介紹:這就是光華島,一座小小的山,卻長滿樹,綠綠的,就像是水中的一顆綠珠,把湖水分成兩半。我們看著圖一起來介紹。
7、小結: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真是“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
四、細讀品味
(過渡:日月潭不光神奇,她還是個愛美的小姑娘,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天氣要換上不同的衣服。你們能不能通過自己的朗讀來把日月潭的美表達出來?
《日月潭》的課堂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認識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2個多音字“蒙”,“約”。
過程與方法:通過猜謎,形聲記憶等方法識字,抓住重點詞、句,有感情朗讀,結合圖畫理解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祖國和山的秀麗,體會作者熱愛寶島臺灣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會認12生字,學習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語言。了解日月潭的形狀特點與一天景色的多變,感受祖國河山的秀麗。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熱愛寶島臺灣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卡片、日月潭風光圖片、
學生:在課前查找日月潭的資料。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程序 設計意圖 備注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講課文讀熟。
一、檢查預習。
同學們,在我們祖國寶島臺灣有一個最大的湖,你們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日月潭)你能說一說對日月潭的了解嗎?
二、導入新課。
日月潭事態中附近的高山上的一個大湖。那里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優選光寺,玄奘寺,慈恩塔,文武廟等許多名勝古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日月潭》,領略日月潭的秀麗風光。
三、讀文識字。
1.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這篇課文。(學生自由練習讀文,老師巡視,并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以及字詞的學習情況)
2.出示生字卡片,學習12個生字
3.討論:“辰”和“晨”有什么區別?
《日月潭》教案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有熱愛寶島臺灣和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
教學重點:
自主感悟描寫日月潭景色的句子,體會那里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寶島臺灣和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
教學難點:
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中國地圖、多媒體課件或圖片、音樂磁帶、師生搜集的臺灣及其他風景區的資料。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引入
1、展示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風光圖片:這是什么地方?(如果學生不知道教師就直接告訴學生,這里就是我國寶島臺灣著名的風景區日月潭)。(板書課題)你們對日月潭了解嗎?把你課外搜集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
2、談話質疑。師:孩子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去過哪些地方?(學生暢所欲言)今天我要帶領大家去祖國的寶島臺灣游覽,欣賞一下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板書課題)師生在地圖上找到臺灣的位置。
師:看到課題你們有哪些疑問?(根據學生的疑問教師進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來的?那里的風光怎么樣?)
二、感知課文
1、輕聲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做上標記。
2、同桌互相檢查讀文,沒讀好的句子多讀幾遍,再聽聽學習伙伴是怎么讀的。
三、識字
1、小組內由組長帶領認讀生字,注意讀準后鼻音“朦、朧、境”,前鼻音“環、隱”,還要注意“繞”讀第四聲。
課文《日月潭的傳說》教案設計
教材簡析:
《日月潭的傳說》是小學語文果標本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片課文。這是一篇關于臺灣著名風景區日月潭的民間傳說,講述的是年輕的漁民大尖哥和水社姐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歷經艱險降伏了惡龍,最后又化作青山守衛在日月潭邊的故事。是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和語文素養訓練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
2、能抓住關鍵詞句歸納課文大意。
3、整體閱讀初步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抓住關鍵詞句,初步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同學們,通過預習我們知道,臺灣是我國的一座寶島,在寶島上有個著名的風景區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游客,你們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生說——日月潭
板書課題:23 日月潭的傳說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生齊讀課題
2、傳說是什么?指名說。講解:“傳說”是指民間流傳下來的關于某人某事的事。(如:《七仙女》 《大禹治水》 )
3、日月潭的傳說是一個怎樣動人的傳說呢?請同學們趕打開課本讀讀課文吧。
二、 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把生字找出來,畫圈圈。
2、檢查生字。
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翻山越嶺 披荊斬棘 樹木蔥蘢 降伏 拯救
一籌莫展 挺身而出 日月潭 漆黑 商量
課文日月潭的傳說教案設計
設計理念:
用教材必須把視角投向選文類型的甄別和選文功能的明確上,發揮選文“本源”(編寫意圖和教材規定)的教學功能,進入到文本的底部,將文本解讀落到實處,給《日月潭的傳說》的教學增加一點厚實。
教材簡析:
王榮生教授將選文分成四種類型,即:定篇、例文、樣本、用件,并對每類選文功能作了較為明確盡的界定。《日月潭的傳說》屬于定篇類的選文。
《日月潭的傳說》是山水物產類傳說。該文體有其自身的特點。特點一,山水物產類傳說通過生動的故事來解釋當地的山水景物與特產。日月潭由解釋而產生美麗的傳說使碧水生情,青山生色,它是臺灣的驕傲。特點二,傳說有神奇的想象,如果沒有想象,那就沒有漁大尖哥、水社姐這兩個藝術形象,也就沒有了《日月潭的傳說》。要讓三年級的學生學懂大尖哥、水社姐勇斗兩條惡龍的過程,體會勞動人民的智慧、力量和勇于斗爭的'精神,也必須借助想象。特點三,民間傳說還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日月潭的傳說》表達了正義力量一定能戰勝邪惡勢力;對付惡龍那樣的敵人,要敢于斗爭,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戰勝它。《日月潭的傳說》是日月潭自然美與人文美的結合體。
教學目標:
1、借助文本、圖片及觀察交流,感悟日月潭的山清水秀。
2、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句,展開想象的翅膀,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體會他們舍生忘死、除邪懲惡、為民造福的高貴品質。
3、指導采錄:搜集身邊的傳說、適當加工并交流。
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