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古代歷史名著《戰(zhàn)國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語句流暢,人物生動,故事性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和教育好處。下面一起來欣賞這篇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僅供大家瀏覽。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1

      教學(xué)目的

      1、通過學(xué)習(xí)理解本文學(xué)習(xí)古人說話的藝術(shù)

      2、通過比賽的方式激發(fā)學(xué)生積累文言基礎(chǔ)知識

      教學(xué)重點積累文言基礎(chǔ)知識

      教學(xué)時數(shù)一節(jié)

      預(yù)習(xí)準備:本課比較淺顯,要求同學(xué)借助參考資料弄清文意,編課本劇并表演,以增強興趣

      【導(dǎo)語】

      我國有句名言叫做:“苦口良藥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這句話確實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利于行,然而,我們知道現(xiàn)在有一種藥,并不苦,叫“糖衣片”,那么,有沒有不逆耳卻又利于行的忠言呢?難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嗎?今天,讓我們來看一下我們的古人是如何做的。

      (書寫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

      授課過程

      一、用課件介紹背景知識

      1、關(guān)于《戰(zhàn)國策》

      2、鄒忌其人

      3、解題

      二、范讀課文,整體把握

      請同學(xué)們思考:鄒忌為什么會成功?他的勸說有什么特點?

      鄒忌用設(shè)喻的方法來進諫的自己切身的感受設(shè)喻,巧妙地諷喻齊王。

      四、請問,比喻說理有什么好處?

      能用具體的事物說明抽象的道理,變深奧為淺顯,變復(fù)雜為簡明,變逆耳為順耳,委婉而有較強的說服力。

      五、請注意一下本文,在說理以及記敘上有什么特點。

      本文采用了“三疊法”:

      三問:妻、妾、客三答

      三比:妻私我 →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內(nèi)有求于王

      三賞:上賞

      中賞

      下賞

      三時:令初下

      數(shù)月之后

      期年之后

      前后呼應(yīng),上下關(guān)照,形成一種奇特的篇章結(jié)構(gòu)。

      六、分析三比的設(shè)喻說理如何易于被人接受(以家事說國事,現(xiàn)身說法,由已及人)

      聯(lián)想

      妻私我→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于我→四境之內(nèi)有求于王

      三、分兩大組比賽積累文言知識

      1、正音:形貌()麗朝()服衣冠

      皆朝()于齊期()年

      時時而間()進窺()鏡

      2、通假字:有孰

      3、解釋下列紅色詞的意義:

      鄒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窺鏡——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王之蔽甚矣——

      期年之后——

      4、解釋下列句子中紅色字的詞類活用情況:

      (1)、朝服()衣冠,窺鏡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4)、聞()寡人之耳者

      5、指出下列古今異義詞的含義

      (1)、鄒忌諷齊王納諫古義:

      今義:

      (2)、今齊地方金千里古義:

      今義:

      (3)、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

      今義:

      (4)、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古義:

      今義:

      (5)、能謗譏于市朝古義:

      今義:

      6、多義詞:

      旦: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危在旦夕()

      信誓旦旦()

      孰:吾與徐公孰美()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7、句式:

      判斷句: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賓語前置:忌不自信

      省略句:客從外來,(鄒忌)與(之)坐談

      比較或選擇:吾與徐公孰美?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呼

      與其殺是童,孰若賣之?

      8、8分鐘課本劇表演

      9、搶答:

      (1)、作者為何詳寫鄒忌與徐公比美,而略寫齊王納諫?

      (2)、你如何看待妻、妾、客的回答?他們的語氣有否不同?

      (3)、你認為真的會出現(xiàn)“皆朝于齊”嗎?

      (4)、有一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來的,是哪個?

      10、總結(jié)本課所學(xué)

      課外練習(xí):

      (1)、你認為鄒忌是個怎樣的人?齊王是個怎樣的人?我們從這個故事能吸取什么有益的教誨?寫600字作文

      (2)自學(xué)并翻譯《叔向諫殺豎襄》,學(xué)習(xí)勸諫藝術(shù)

      平公射鵪。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拘將殺之,叔向聞之,夕,入告之。叔向曰,“君必殺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sì)于徒林(地名)壹;以為大甲。以封于晉。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鵪不死,搏之不得,是揚吾君之恥者也!君其必速殺之,勿令運聞。”君忸怩,乃趣赦之。

      板書設(shè)計:

      鄒忌諷齊王

      妻→私←宮婦左右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2

      【教學(xué)目標】

      1、認識除弊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2、了解《戰(zhàn)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和其在中國文學(xué)和史學(xué)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教學(xué)重點】

      1、反復(fù)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lǐng)悟

      2、本文記述了鄒忌以自身的生活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蔽的故事。如何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鄒忌這個人物形象。

      【教學(xué)難點】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課時布置】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績一番霸業(yè),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shù),使“良藥”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戰(zhàn)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zhàn)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資料導(dǎo)讀

      1、《戰(zhàn)國策》的資料:

      《戰(zhàn)國策》由于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zhàn)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后定名為《戰(zhàn)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xué)和文學(xué)的影響極為深遠。

      2、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

      3、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了文章內(nèi)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三、引導(dǎo)同學(xué)朗讀課文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áo)于齊 間(jiàn)進

      2、再讀課文,理解詞句:

      ⑴ 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用委婉的語言暗示、勸告或指責。諫:臣子向國君提出的意見。)

      能謗譏于市朝

      (公開指出。謗,公開地指責,沒有貶義;譏,微言諷刺。注意區(qū)別:誹,背后里議論、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指責)

      上書諫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書、文件。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⑵ 詞類活用:

      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服,名詞作動詞)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作狀語)

      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⑶ 一詞多義:

      修:

      ① 乃重修岳陽樓(興建,建造)

      ② 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整治)

      ③ 鄒忌修八尺有余(長,高)

      朝:

      ①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朝拜

      ② 于是入朝見威王《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朝廷

      ③ 朝服衣冠《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早晨(zhāo)

      孰:

      ① 我與城北徐公孰美代詞,誰

      ②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同“熟”,仔細。

      誠:

      ①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的確)

      ②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出師表》確實、的確

      ⑷ 古今異義:

      今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地點。)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國君旁邊的近臣;今義,方位名詞。)

      明日,徐公來。(古義,第二天;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四、安排作業(yè)

      1、掌握本節(jié)課的要點。

      2、參照課后練習(xí)整體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xí)導(dǎo)入

      二、整體感知

      1、本文的題眼是什么?它有什么內(nèi)涵?

      “諷”,即婉言規(guī)勸之意。

      2、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之蔽甚矣!”

      3、鄒忌諷諫齊王的方式是什么?

      鄒忌善“諷”,表示在以自已切身感受來設(shè)喻,巧妙地諷喻齊王。

      4、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見威王,并沒有單刀直入地向威王進諫,而是先講自身的切身體會,他先敘述了妻、妾、客蒙蔽自身的原因,然后從自身的生活小事推動而至于治國大事,說明齊王處于最有權(quán)勢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自身的原因,然后從自身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國大事,說明齊王處于最有權(quán)勢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這里,沒有對威王的公開批評,而是以事設(shè)喻,啟發(fā)誘導(dǎo)齊威王看到自身受蒙蔽的嚴重性,使他懂得納諫的重要性。而且以自身的親受經(jīng)歷為依據(jù),推己和人,具有強烈的說服效果。語言委婉、含蓄、娓娓動聽,使人易于接受。

      5、諷諫的結(jié)果如何?

      齊威王接受了諫言,發(fā)布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爾“時時而間進”,最后“無可進者”,終于“戰(zhàn)勝于朝廷”。

      三、課堂小結(jié)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只有廣開言路,修明政治,才干使國家強盛起來。

      四、安排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xí)。

      2、預(yù)習(xí)《愚公移山》。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3

      【學(xué)習(xí)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理解詞語 修、尺、服、窺、美、私、聞、莫、地方、左右、市朝等。

      ②、歸納多義詞義項 朝、孰、旦、誠、聞。

      ③、句式 a、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 c、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④、理清課文的思路和結(jié)構(gòu)

      2、情感目標 ①、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 ②、領(lǐng)悟課文的現(xiàn)實意義

      3、技能目標 ①、背誦全文 ②、學(xué)會諷喻的方法

      4、學(xué)習(xí)重點 ①理清課文的思路和結(jié)構(gòu) ②探究人物不同身份、心理及語氣

      【方法指津】

      學(xué)習(xí)方法 :

      1、誦讀法。(生通過誦讀,在充分利用注釋的基礎(chǔ)上理解課文的詞句,掌握課文內(nèi)容)

      2、討論法。(在學(xué)生掌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由教師提出富有啟發(fā)性和針對性的問題,學(xué)生充分地展開討論,集思廣益,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

      3、練習(xí)法。(設(shè)計一些有針對性的檢測題和作業(yè)題,讓學(xué)生在做練習(xí)題的過程中掌握并積累有關(guān)詞句知識)

      教學(xué)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xué)步驟】

      第一課時

      一、預(yù)習(xí)資料

      1.關(guān)于《戰(zhàn)國策》

      《戰(zhàn)國策》是匯編而成的歷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資料,主要出于戰(zhàn)國時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記載,匯集成書,當在秦統(tǒng)一以后。原來的書名不確定,西漢劉向考訂整理后,定名為《戰(zhàn)國策》。書名或曰《國策》,或曰《國事》,或曰《短長》,或曰《事語》,或曰《長書》。總共三十三篇,按國別記述,計有西周一、東周一、秦五、齊六、楚四、趙四、魏四、韓三、燕三、宋、衛(wèi)合為一、中山一。記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統(tǒng)一。以策士的游說活動為中心,反映出這一時期各國政治、外交的情狀。全書沒有系統(tǒng)完整的體例,都是相互獨立的單篇。

      2.相關(guān)注

      二、解題 鄒忌諷齊王納諫

      三、研習(xí)課文

      1、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2、學(xué)生自行反復(fù)朗讀課文

      要求: ①、至少誦讀兩遍。 ②、借助注釋、工具書,完成下列自測題。

      A、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a、形貌昳麗( ) b、時時而間進( ) c、朝服衣冠( )

      d、期年之后( ) e皆朝于齊( )

      B、 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a、鄒忌修八尺有余。 b、朝服衣冠,窺鏡。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今齊地方千里。

      e、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f、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C、 翻譯下列句子

      a、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b、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c、忌不自信。

      d、彼不我恩。 e、莫我肯顧

      3、整體把握課文的思路和結(jié)構(gòu)

      含義:( ) (是什么)

      原因:( ) (為什么)

      諷

      方式:( ) (怎么辦)

      效果:( ) (怎么樣)

      4、探究人物不同身份、心理及語氣

      要求:

      ①、毛遂自薦扮演角色。

      ②、讀出人物身份和心理,如妻溢于言表的 之情,妾 的回答,客 的意味,鄒忌勤于王事、委婉諷諫的表現(xiàn),齊威王聞過則喜、從諫如流的氣魄。

      5、嘗試背誦課文

      鄒忌三問 妻、妾、客三答 鄒忌三思:私、畏、求

      齊王之蔽甚矣:私、畏、求 齊王三賞 齊國三變

      時間:“朝” “旦日” “明日”

      鄒忌的思想轉(zhuǎn)變過程: “熟視之,自以為不如” “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暮寢而思之”

      四、課外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查工具書,理解歸納課后練習(xí)(二)五個多義詞的義項。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 采用填空的形式檢查背誦。

      2、訂正練習(xí)(二)五個多義詞的義項(略)

      二、分析人物形象

      這篇課文有兩個主要人物,即鄒忌和齊威王。這兩個人物的舉動不僅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更能體現(xiàn)課文所包含的思想意義,有針對性地設(shè)計具體有趣的問題。

      1、鄒忌的兩次“窺鏡”,反映了他當時什么樣的心態(tài)?

      2、鄒忌不厭其煩地詢問妻、妾、客,是不是很無聊?為什么?

      3、忌的“三思”使他從迷惑中對自己有了請醒的認識,反映了鄒忌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

      4、鄒忌向齊王進諫時,為什么先要從自己的生活小事說起?體現(xiàn)出鄒忌的什么本領(lǐng)?

      5、鄒忌進諫后,寫齊王的反應(yīng)只有王曰:“善”,乃下令“……”兩個舉動,反映了齊的什么精神?

      6、“君臣進諫,門庭若市”、“時時而進諫”、“雖欲言,無可進者”與齊王有什么關(guān)系?反映了齊王的什么精神?

      鄒忌、齊王的人物形象

      鄒忌:

      是一位 、 、 的謀士。

      齊威王:

      是一位 的有魄力的開明君主。

      三、揭示課文的思想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提出問題,組織學(xué)生課堂分小組討論。

      1、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

      此題容易,學(xué)生不難回答。課文通過鄒忌借用自己家庭親友間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諷勸齊王納諫除蔽的故事,從而說明國君必須廣泛采納各方面的批評建議,興利除蔽,才可以興國的道理。學(xué)生只要答對基本意思即可,不要在文句上過嚴要求。

      2、學(xué)了此文后,從不同角度出發(fā),我們有哪些體會?

      小組討論,發(fā)表意見,集思廣益:

      四、圍繞話題,即興表演

      話題:

      1、諷諫同學(xué)不要迷戀網(wǎng)吧。 2、諷諫長輩不要吸煙、酗酒。

      3、諷諫教師不要歧視后進生。 4、諷諫上級領(lǐng)導(dǎo)注意環(huán)保。

      (話題可根據(jù)實際,同學(xué)們也可以自行設(shè)計。)

      五、布置作業(yè)

      1、 繼續(xù)背誦課文,要求準確、精熟。

      2、 了解下列名句: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國語》) ②、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

      ③、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④、聞過即改,從諫如流(《貞觀政要》)

      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⑧、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3、 拓展閱讀材料二則,請完成后面練習(xí):

      A、《受諫與諫人》

      貞觀五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則濫賞無功,怒則濫殺無罪。是以天下喪亂,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嘗不以此為心,恒欲公等盡情極諫,公等亦須受人諫語,豈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護短不納?若不能受諫,安能諫人?”

      (選自《貞觀政要》)

      B、《厲王止謗》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

      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為民者宣之使言……”王不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于彘。 (選自《國語》)

      ①、解釋加點字

      ②、翻譯劃線句子

      ③、聯(lián)系這二則材料及《鄒忌諷齊王納諫》,請你以“納諫與止謗”為話題寫一篇短文,談?wù)勀愕目捶ā?/p>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 香港日本韩国三级在线视 | 亚洲另类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亚洲人成影院 | 日韩精品久久人人躁人人 |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