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秋詩歌

    時間:2022-09-22 17:00:36 詩歌 我要投稿

    古代中秋詩歌集錦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代中秋詩歌集錦,歡迎參考閱讀!

    古代中秋詩歌集錦

      古代中秋詩歌 1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念奴嬌·過洞庭

      宋·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陽關曲

      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綺懷

      清·黃景仁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墻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后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滿江紅·中秋寄遠

      宋·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問常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

      云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八月十五夜月兩首

      唐·杜甫

      一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二

      稍下巫山峽,猶銜白帝城。

      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

      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

      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宋·蘇轍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 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 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 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 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念奴嬌·中秋對月

      明·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云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多麗

      宋·晁端禮

      晚云收,紺天一片琉璃。爛銀盤、來從海底,皓色千里澄輝。瑩無塵、素娥淡佇,靜可數、丹桂參差。玉露初零,金風未凜,一年無似此佳時。露坐久,疏螢時度,烏鵲正南飛,幣_冷,欄干憑暖,欲下遲遲。

      念佳人、音塵隔后,對此應解相思。最關情、漏聲正永,暗斷腸、花影潛移。料得來宵,清光未減,陰晴天氣又爭知?共凝戀、如今別后,還是隔年期。人強健,清尊素影,長愿相隨。

      太常引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古代中秋詩歌 2

      唐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這是詩人避亂蜀中之作。詩前兩聯睹月興感,用象征團圓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詩后兩聯描狀中秋夜色,"見羽毛"、"數秋毫"兩句下字奇險,立意浪漫,于老杜詩中別是一格。

      唐 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

      劉禹錫(772-842),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這首詩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韻,每一韻又是一個自然段落。第一段寫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寫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襯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暢想,寫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發自然;最后一段從暢想中曳回,寫日出月落,更就"絕景良時"抒發情感,略出桃源別后,難再重游一意。全詩景物隨時而變,情調隨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唐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此詩作于遠放江州之際,表現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時間的轉換中逗出空的轉換,又于時空的轉換中,透出感情的'轉換,昔之樂游,今之苦嘆,鮮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謫居生涯中的愁悶。更多描寫中秋的古詩詞請關注“”

      唐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皮日休(約833--?),字逸少,襄陽人。詩與陸龜蒙齊名,有《皮子文藪》。這首絕句描狀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潔如玉,映于月光更顯晶瑩,拾起花猶帶露更覺滋潤,想來當是嫦娥撒于人間。全詩詠物以虛現實,空靈含蘊,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節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見大之妙。

      宋 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中秋登樓望月》是宋朝著名書法家米芾寫的一首古詩,是首借傳說詠月詩。詩的大意是:用眼看盡淮海,漫漫海上像銀子一樣白,千萬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著珍珠。天上的月如果沒有人修治,桂樹枝就會一直長,會撐破月亮的。

      唐 劉禹錫《八月十五夜玩月》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這首詞題為玩月,主要描繪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賞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時寫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內涵。

      首二句描寫中秋的月光如水一般一次就浣洗了整個塵世,手法形象。頷聯兩句點出了酷暑初退涼秋即至,九霄清凈,萬景澄明,一派開闊之象。頸聯中的“讓”字可謂神來之筆,點出明月的光彩遠非星辰可比,使星辰甘心相讓。尾聯由天上想到人間,對比之中似寓感慨。人間塵世變遷往復不斷,然而天上玉京依然是這般閑適從容。“玉京”在這里代指明月,詩人全詩氣象萬千,將玩月之情洗煉而出,飄飄然毫無俗塵氣,讀來令人神往。

      這首詞雖是“玩月”,但讀來卻覺滿卷月華,天上人間,心搖神蕩,足可見詞人運思的匠心。

      宋 蘇東坡《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時所作,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詞作上片反映執著人生,下片表現善處人生。落筆瀟灑,舒卷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是蘇軾詞的典范之作。

      古代中秋詩歌 3

      1、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中秋月

      薛瑩

      三十六旬盈復缺,百年堪喜又堪傷。

      勸君莫惜登樓望,云放嬋娟不久長。

      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4、嫦娥

      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5、陽關曲·中秋

      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6、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7、中秋旅思

      臺灣民謠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鄉秋憶月,異國夜驚潮。

      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

      8、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9、倪莊中秋

      元好問

      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10、中秋江驛示韋益

      無可

      莫惜三更坐,難銷萬里情。

      同看一片月,俱在廣州城。

      淚逐金波滿,魂隨夜鵲驚。

      支頤鄉思斷,無語到雞鳴。

    【古代中秋詩歌】相關文章:

    描寫中秋節的古代詩歌03-26

    古代詩歌08-01

    古代詩歌精選11-30

    經典古代詩歌08-29

    古代詩歌08-01

    中秋節古代詩歌朗誦09-17

    有關中秋節的古代詩歌09-16

    古代春節的詩歌04-09

    古代勵志詩歌01-2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中 | 亚洲日韩首次亮相在线 | 色在线中文字幕大 | 亚洲日本香蕉视在线播放 |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亚洲日韩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