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詩歌教學要體現審美教育

    時間:2021-06-12 08:53:05 詩歌 我要投稿

    談談詩歌教學要體現審美教育

      【摘 要】

    談談詩歌教學要體現審美教育

      本文重點論述了詩歌是一種很美的文學樣式,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詩歌教學要從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想象美、含蓄美、形式美六個方面進行理解詩歌特點,并結合初中課本上的課例進行分析,使讀者更好的認識到詩歌教學的重點。

      【關鍵詞】

      詩歌;審美教育

      詩歌是文學中的精品,選入初中課本的詩歌則是精品中的精品。詩歌有不同于其他文學體裁的特征,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詩歌教學的審美特征,實施審美教育,將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開發學生文學潛能,提高學生文學欣賞能力,從而達到美育的目的。

      詩歌的審美特征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形象美。

      詩歌不是用概念而是通過形象反映現實生活、抒發感情,這種形象已不是停留在感性認識上的形象,而是通過藝術概括和典型化,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反映事物規律的典型藝術形象。如余光中的《鄉愁》,鄉愁是一種大家可能曾經體驗過可又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作者把鄉愁化作一個個具體可感的形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讓我們真切感受到這就是鄉愁。古典詩歌《木蘭詩》塑造了一個勤勞善良、不慕榮利、機智勇敢、忠孝兩全的完美藝術形象。詩經《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寫的是一個青年小伙見河洲上一對形影不離的小鳥相親相愛,聽到他們一唱一和的鳴叫,自然引起他對心目中所愛之人的愛慕與追求。詩歌表現形象美,常用“比、興”的手法。

      二、情感美。

      抒情是詩歌的本質特征。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詩歌是以情感人的,不僅直抒胸臆的詩有強烈的感情,寫景的詩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詩歌美好的感情是積極健康的,是真摯強烈的,是愛憎分明的。如《在山的那邊》“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寫出山區孩子童年的幻想,對美好夢想的向往與追尋。《有的人》中“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表達了詩人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三、意境美。

      意境就是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與景物形象及生活畫面達到完美統一,情景交融,形成的藝術境界。如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以具有特征性的形象把讀者引入詩的意境。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寫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忘我的境界。陸游的“水窮山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讓人懷疑無路可走,卻又意外地呈現出光明前景,萌發出新的希望,現在人們常用它來比喻人在絕望中重獲生機的喜悅之情。

      四、想象美。

      想象是詩人對生活進行加工的基本藝術手段,高爾基說:“藝術是靠想象而存在的。”想象是在感情的推動下縱橫馳騁的。豐富的想象又為表達感情服務。曹操的《觀滄海》運用大膽的想象,描繪了大海波瀾壯闊的雄偉景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表達詩人吞吐日月的氣概。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更是運用大膽而奇特的想象,與明月對白,表達詩人對朋友和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先由街燈聯想到明星,又從明星想象出天上繁華的街市,又想象到牛郎織女在淺淺的天河上騎著牛兒來往。讀后真是令人美不勝收。

      五、含蓄美。

      詩的含蓄,簡單的說就是容量大、含義深,“言有盡而意無窮”余音繞梁,耐人尋味。如李白的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朋友的船已消失在遠遠的天邊,送友的人還站在江邊望著江水,雖未用“惜別”二字,但把真摯的依依惜別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邊塞詩人岑參的詩句:“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再如“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等詩句,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疾苦的同情。這些詩句都因含蓄深刻成為傳世名句。

      六、形式美。

      形式美包括語言美、韻律美、節奏美。詩的語言美主要表現在語言精練、生動、形象。好詩講究語言的錘煉。杜甫說:“語不驚人死不休。”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毛澤東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中的“舞”“馳”都是煉字的典范。一個字就把大自然寫活了。

      七、韻律美。

      詩歌是最富于音樂性的語言藝術。既有視覺美,又有聽覺美。而表現出詩歌音樂美特征的主要手段是韻律美。一首詩有韻律還不行,還要有抑揚頓挫的聲調,還要講究平仄。

      八、節奏美。

      和諧的韻律,鮮明的節奏,是詩歌區別于其他文學樣式的一個基本特征。詩人郭小川說詩歌應讀起來瑯瑯上口,如泉水叮咚響。《木蘭詩》和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都是韻律美節奏美的典范。

      以上所談詩歌六美,在詩歌中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統一體。這六點可歸納為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一首好詩應是深刻的思想內容與完美的藝術形式的融合。在詩歌教學中教師應挖掘詩歌的美育因素,使學生得到美的陶冶,提高學生的美育素質。

      【參考文獻】

      初中語文教學參考書

    【談談詩歌教學要體現審美教育】相關文章:

    談談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師中心稿)12-06

    詩歌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師中心稿)12-06

    審美詩歌06-22

    古詩教學與審美教育12-06

    關于古詩教學與審美教育12-20

    詩歌教學的實施審美教育 (人教版九年級選修)12-06

    大力貫徹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審美素質-----論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12-06

    談談詩歌教學有效性12-08

    談談詩歌的意象09-0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韩综合网在线视频免费 | 免费国产a深夜影院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日本久久久久性潮级片 |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