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

    時間:2021-02-26 17:04:33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品】說課稿合集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說課稿合集7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擺一擺,想一想》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中《100以內數的認識》單元的最后一課時。教材設計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把某一數量的圓片分別擺在數位表的個位和十位上,得到不同的數,比如說有兩個圓片,可以把這兩個圓片放在個位上,那么這個數是2,都放在十位上,那么這個數是20。一個放在十位上,一個放在十位上,這個數就是11。通過實際的操作,進一步鞏固數位及位置的概念,還能通過讀一讀這些數,說一說數的組成來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稊[一擺,想一想》這個活動設計的相當巧妙,這樣用不同數量的圓片擺出來的數,在數的個數和數的組成上還有一定的規律:如從1個圓片到9個圓片,擺出來的數的個數是一個一個多起來,十位上和個位上的數之和等于圓片的個數等等。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與理解,結合實踐活動課可以稍微提高數學要求的這一特點,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 通過動手擺一擺的實踐活動,得出不同的數,鞏固100以內數的認識。

      2、 通過活動引導學生關擦黑每一組數的特點,探索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能力。

      3、 通過找規律,直接寫數,發展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二、說教法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思考,給學生留有一個比較充分的探索空間。在這節課中,我想讓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擺出不同的數)——整理數據(由學生說,師板書擺出的數)——分析數據(觀察擺出的數)——解釋數據(找出一些規律)——假設,預測——(不擺,直接說出可以擺出哪些數)這樣一些環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會數學地思維。

      三、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先通過動手實踐擺出不同的數,再對這些數進行分析研究,找出規律,在此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生在玩中通過自悟,感受了許多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如:排列組合的思想,有序的思想,并在活動中進一步認識了十進位、數位和位值的概念。

      四、說教學流程

     。ㄒ唬土暸f知,導入新課。

      1、 復習數位表。

      前邊我們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誰能告訴大家,在數位順序表里,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 猜一猜

      老師手里有2個圓片,準備擺在十位或者個位上,猜一猜,我會怎么擺?表示哪個數?

      為什么2個圓片可以擺出不同的數來呢?

      3、 那么更多圓片能擺出哪些數呢?

     。ㄓ捎跀[圓片這個活動要求學生對數位和位值的概念比較熟悉,所以在活動開始前,我先對數位表的相關知識進行復習,再通過猜一猜這個游戲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不同數位的位值概念,也激起了學生用更多圓片擺數的興趣。

      (二)、動手實踐,找出規律。

      根據我想達到的教學目標,我把這一過程分成三個活動。

      活動一:用3個圓片擺,找出擺圓片的方法。

      1、 請小朋友們拿出3個圓片,把它們擺在十位或者個位上,看看能擺出哪幾個數?把數寫在紙上,讀一讀。

      2、 你擺了哪幾個數?你是怎么擺的?

      3、 你覺得怎樣擺,才能使擺出來的數不遺漏呢?

     。ㄔ谶@個活動中,要讓學生找到按一定順序擺圓片的方法,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后面的活動中,正確不遺漏的擺出各個數,對學生能從這些數中找出規律有很大的幫助。)

      活動二:用4個、5個圓片擺數,觀察這些數,找出一定的規律。

      1、 請你用4個圓片,用剛才的方法,擺一擺,寫出這些數。

      2、 你擺出了哪些數?

      3、 觀察用2個、3個、4 個圓片擺出來的數,你發現了什么?

      4、 不擺,你知道5個圓片可以擺出哪些數嗎?你是怎樣想的?

     。ㄔ跀[4個圓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去觀察這些數,讓學生主動去發現規律并大膽地說出來,用5個圓片擺數在這里起過渡的作用,在學生初步找出規律后,鼓勵學生不擺,直接寫出可以擺出的數,為后面直接寫出用6個、7個、8個、9個圓片擺出的數作鋪墊。)

      活動三:四人小組合作,寫出用6個、7個、8個、9個圓片可以擺出的數。

      1、 自由選擇任意6至9個圓片,直接寫出可以擺出的數。

      2、 四人小組交流,我用幾個圓片擺出了幾個數,分別是哪幾個數?

      3、 討論:你是用什么方法寫出這些數的,怎么來驗證寫得對不對?

      (活動三是要求學生在知道規律后,不用擺,直接寫出可以擺出的數,讓學生利用歸納的方法來得出答案,獨立思考后小組合作。這樣的三個活動,由淺入深,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發現規律,并能利用發現規律。

     。ㄈ、課后拓展。

      1、 剛才我們發現多一個圓片,擺出老的數就多一個,9個圓片可以擺出10 個數,那么10個數可以擺出幾個數呢?

      2、 11、12、13、……個圓片可以擺出幾個數呢?

      (學生發現的規律只適用于1~9個圓片擺數,不具有普遍性。每個數位最多可以擺出9個圓片,所以10個圓片也只能擺10 個數。這個練習的用意是想進一步激起學生對用圓片擺數的興趣,課后對用圓片擺數的規律進行研究。)

    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這是一篇充滿幻想色彩而又富有時代意義的短文。作者以生動的筆觸,記敘了阿德充滿幸福和快樂的夢境。本文以“夢”為載體,以阿德乘飛船去火星旅行,與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能電話為線索,描繪了幻想中的神奇太空世界。本文是連環畫形式的略讀課文,層次清楚,語言生動活潑,內容簡單,易于理解 。

      說理念

      喜愛幻想是低年級孩子共有的特點,課文內容符合兒童的年齡實際。教學中抓住感情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走進阿德的夢境,體會和分享他的幸福與快樂。引發學生結合當前的科學發展和經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說夢”、“解夢”、“畫夢”中訓練語言,發展思維,培養語感。激發學生了解現代科技的興趣和培養科學幻想的意識。

      說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知道課文大意。

      3.培養學生科學幻想意識。

      說教學流程

      一、引夢,揭示課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做過夢嗎?今天我給你們介紹一個小朋友,這個小朋友也做了一個夢。

      2、不過他的夢與你們的夢可大不一樣!

      3、板書課題:阿德的夢

      二、猜夢,激發興趣。

      1.想想自己曾有的夢,猜一猜阿德會夢見些什么?

      2.出示圖片或模型,豐富表象:出示航天飛機、飛船、太空圖片或模型,讓學生觀察,說說對它們的了解。

      三、讀夢,自主識字。

      1.默讀課文,注意圈出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再借助拼音讀準。讀前提出要求:不出聲,不指讀。

      2.交流識字經驗,匯報學習生字情況:包括字音、組詞。

     。1)注意區別“型”和“形”。型,模型、新型;形,形式、形狀。

      (2)“系”,多音字。系(xì)關系;系(jì)系鞋帶。

      3.再讀課文,加深識字印象:出示課文連環畫,自讀全文后按順序排列。

      4.兒歌鞏固識字。

      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飛船是新型。

      起飛時間還未到,可視電話傳真情。

      電話屏上見外婆,聊起暢銷新車型。

      預訂新車無污染,動力來自太陽能。

      飛船嗚嗚長鳴聲,阿德落地未成行。

      原來未系安全帶,大叫一聲夢驚醒。

      四、解夢,培養科幻意識。

      1.阿德到底夢見了些什么呢?隨連環畫逐段讀文,結合兒歌,想一想:每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內容?哪些與現實說的不一樣?

      2.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分小組討論:阿德夢中的哪些科技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結合課文內容分組進行讀書匯報。

      五、畫夢,催動心中情懷。

      1.你認為阿德的夢有一天真的會發生嗎?從阿德的夢中,你想到了什么?

      2.學生交流后,鏈接相關資料。

      3.說說你心中未來的世界是怎么樣的,或動筆把心中未來世界的樣子畫出來。

      4.課外閱讀科學幻想故事。

      說教法

      自主閱讀法或表演體驗法

      教師創設“默讀,隨文識字,交流識字經驗,讀兒歌”等多種方式,不僅加深了學生識字印象,而且達成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了解。

      本文為略讀課文,教學重點在指導學生默讀課文,粗知文章大意。因此,設計充分放手讓學生讀書——圖文結合,讀思結合,并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抓住重點進行匯報的形式,既促成學生有效理解課文內容,又激發他們對科技成果的興趣。

      說學法

      尊重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運用學生中已形成的識字能力來獨立識字,鼓勵他們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識記漢字。

      說效果

      讓學生大膽想象,努力使夢想成真。理解阿德的夢中人類居住到了月球,出門還有太陽能汽車,還能去月球上購物,在不久的將來,阿德的夢想一定會實現的。

      說板書設計

      32、阿德的夢

      火星旅游 定居月球

      新型飛船 可視電話

      掌上電腦 月球購物

    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1、說教材

      ((燕子))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第六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文章。作者鄭振鐸抓住春天的景物特點。通過準確、生動的描繪、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活潑可愛,抒發了對春天的贊美之情。這篇課文語言生動、簡樸、感情真摯、濃郁、注重培養學生細致觀察事物,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有條理地記敘的能力。

      2、說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分析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 會認九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燕子、趕集”等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 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觀察和表達的方式。

      3、說教學重難點: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色。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二、 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品悟法!白x”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讀”也是語文實踐的主要途徑之一。本課教學,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讀進去,想開去,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來理解和體會語言。以讀為本,讀悟交融,讓學生實現與文本的融合,并形成新的感知。

      2、課件演示法。課件演示起著使教學直觀化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語言文字,在本課教學中,我將利用課件,呈現美麗的春天的畫面,讓學生仔細聆聽,輕輕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還要聞一聞春天的氣息。

      說學法——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讀讀、劃劃、想象,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三、 說教學流程

      為了把預設目標落實到實處,我想安排兩課時來完成教學。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研讀第一段。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課文2——4自然段,感受春光的美麗,體會燕子的靜態美和動態美。下面我想著重講講第二課時的教學安排。本課時,共分4大板塊。分別是:

      一、談話,引導積累,

      二、學第2段,感悟春天的美麗,

      三、學習3、4自然段,體會燕子的動靜態之美。四、內化,讓燕子留駐在心間。

      第一板塊,導入新課,引導積累——首先激情導入。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春天是百花爭艷、鳥語花香的季節。美好的春天,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貞浺幌,你想起了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句?背一背,通過背誦春天的詩歌,順勢引導:課文中哪個部分也寫了春天的美景?

      【本環節,我之所以這樣設計,一方面,可以激活學生的語文儲備,讓學生去摸觸文本。另一方面,使課堂擁有濃濃的語文味!

      第二板塊——學習第2自然段,感悟春天的美麗

      出示“微風吹拂著。。。。。。的春天。”這三句話,不止向我們展現一個靜止的畫面,還有一種生機,微風在動,柔柳在動,草、花,也都趕集似的聚攏來。為再現春天生動而熱烈的景象,同時積累語言,我這樣安排:

      先讓學生讀讀這三句話,你讀懂了什么?(讀懂了1、春天的雨飄飄灑灑的、細細的,2、微風在柔柔地吹拂,柳絲黃而嫩。等等)當學生說道:他們趕集似的聚攏來。我追問,“趕集明白嗎?”很多學生會說“蒲歧九月的時候很多人到集市上買東西,那就是趕集。”因為我們學校的孩子對蒲歧九月印象特別深刻。讓學生聯系實際,很容易理解趕集。接著想象說話:還有誰去趕集呢?看課件出示的畫面:請同學們仔細聆聽,輕輕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還要聞一聞春天的氣息。當學生看完圖片后,我問:你的心情怎樣?學生可能會說:高興、欣喜,再讓學生把這種感覺帶進去讀。在此基礎上,課件放出燕子的叫聲,小燕子來了,讀讀文中的句子:“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边@個句子不需要老師講解,只要讓學生讀后,給予情景性評價。如:真是一只伶俐可愛的燕子。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趣。

      【我以上的句子朗讀指導,盡可能做到品之有味,讓學生進入情景,有感而發。而不是給予機械的朗讀技巧的指導!

      第三板塊——學習3、4自然段,體會燕子的動態美和靜態美

      教師引入:“燕子為春天增添了哪些生機?請讀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邊讀邊想,你覺得那個句子寫得特別有趣,就在旁邊寫下你的體會!睂W生自讀課文,小組交流 !具@里的設計,先讓學生找準研究點,這是合作學習的前提,然后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的氛圍中,來自他人的信息為自己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識被別人的觀點所喚醒和激活,各自生成新的認識,整個對話過程就會充滿創造色彩。】在學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礎上,組織匯報交流。交流過程中,對下面兩處重點語句,我視學生的感悟情況,作出相應的點撥和必要的調控。我想分成兩個小板塊進行教學。

      第一小板塊:“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著,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有的!蔽掖蛩氵@樣展開:

      請同學們讀讀這幾個句子,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可能會找到掠過,一轉眼,沾著,橫掠等詞,對于斜、唧,掠過、一轉眼這四個詞只要學生有所感悟,并且言之有理,我就給予肯定,不作充分展開。主要是“沾”這個詞,學生理解到沾是點了一下,肯定沒問題,我想引導學生感悟到燕子的調皮,有趣,似乎在跟水波做游戲。所以,給予情景性評價讀,如:沾的太重了,我水波都被你弄疼了,輕一點。燕子,你真調皮,燕子我還想跟你玩。

      再讓學生想象說話:燕子又飛到什么地方?當它們遇到自己的伙伴,小花,小草,小樹時,會說些什么?

      接著:指導朗讀:這么可愛的小燕子,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采用指名讀,比賽讀,讀出燕子飛行的輕快,靈巧。

      最后回讀:怪不得說燕子(學生齊讀:——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第二小板塊:研讀句子: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贊歌。

      學生討論引導,:你可不可以畫五線譜來說明他們的相似之處。接著小結后想象:有些燕子落在第一條線上,有些落在第二條線上。。。。。。就像不同的音符落在表示不同音高的五線譜上,這些燕子一動起來,就好象鋼琴家在演奏一首美妙的曲子。你猜想他們會唱些什么?學生可能會說唱《小燕子》。現在他們沒動所以說是正待演奏的春天贊歌。齊讀這個句子。

      回讀:這份寧靜和悠閑,這份靜態下的多姿,怪不得作者這樣說燕子,讀——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

      如果說上面是動態之美,這又是怎樣的畫面。(靜態)這樣的想法叫動靜結合。板書:動靜態。 【水嘗無華,相蕩而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生靈光。以一個大問題為學習背景,讓學生在畫,讀,悟,想象的過程中盡情地體驗燕子飛行的輕快,靈巧,和快樂。品味幾痕,讓學生感悟寧靜和悠閑,理解五線譜的比喻,欣賞靜態的多姿,意在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創造潛能。】

      第四板塊——內化,讓燕子留駐在心間

      出示句子: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老師引導:這樣一只富有生趣的燕子,這樣一只活潑可愛的燕子,你想說什么?你想說的話寫下來吧。如:燕子,你就是春天的使者,美的化身。

      烏黑發亮的羽毛,俊俏輕快的翅膀,唧唧的叫聲,輕盈的身姿,永遠留在我的心目中。

      最后老師深情朗讀(我心中的燕子)你想對燕子說什么,讓學生盡情訴說自己的獨特心聲,整個教學營造一種和諧的情境,洋溢著感性氣息。

      第五板塊——作業超市

      仿寫:你最喜歡什么動物。它長什么樣子,請你模仿寫燕子的寫法,抓住小動物的特點,寫一段話。

      背誦:有感情的背誦自己喜歡的一段話。

      繪畫:想象心目中的燕子,畫一幅(春燕圖)

      體現學生的自主選擇性,第一題運用第一段寫作方法學以至用,舉一反三。第二題體現語言的積累過程。第三題詩歌也感悟相結合,詩即是畫,畫也成詩。

      四、說板書設計:

      飛行的美(動) 停著的美(靜)

      掠 幾痕細線

      唧 幾個小黑點

      沾 象正待演奏的曲譜

    說課稿 篇4

      “角與直角”是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數學教材試用本第一學期第五單元“幾何小實踐”中的內容。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制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與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能夠動手制作直角,能用直角量具測定和判斷直角。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學難點: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角與直角,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接觸并積累了許多關于角的經驗,本節課是將這些經驗初步上升學習角的概念。本節課對于下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有著重要作用。同時,也為今后進一步學習角的分類、角的大小等知識作好必要的準備。

      本堂課的探究過程是“感知角→概括角→應用角”的認識過程。學生的認知活動就是不斷在具體感知的基礎上,經過抽象概括得出結論,再把結論應用于實際,從而實現“感性思維→理性思維→具體思維”相互連接的兩個飛躍。

      首先,我從尋找生活中的角引入,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其次將生活中的角抽象為數學中的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來感知角,再從說一說中得出“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邊”的定義。再根據學生對于角的定義的掌握,由老師引導,學生共同畫出一個角,加深學生對于角知識的掌握。

      在認識角與直角后,學生又通過自主地摸索、嘗試、判斷角與直角的過程中,腦中對角與直角的理解逐步深化。最后,學生拿著自己的三角尺,在自己的身邊尋找直角。這讓學生有機會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得以運用,一方面提高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幫助他們加深對測量直角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深深地體會到數學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角與直角》是一節操作性較強的幾何圖形課,設置情境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日常經驗,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數學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各種豐富的數學活動中,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與直角。

    說課稿 篇5

      概述:說課流程:

      1、教材分析 2、學情分析 3、教法分析

      4、學法分析 5、教學程序分析 6、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本課位置:這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們崇尚公平和正義》中第十課《我們維護正義》的第二部分內容,即《自發維護正義》。

      2、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學生在八年級下冊前三個單元已經學習了權力與義務的基本內涵,對各方面的權力和義務有了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第四單元重在樹立學生公平意識、培養學生正義感。也就是說本單元內容是對前幾單元內容的自然提升,使學生在意識形態領域形成良好的素質,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發維護公平和正義,履行自己的義務。本節課是對本單元內容的綜合設置,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這節課不但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而且對鞏固和提升八年級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成果也非常重要,更是本冊書的重要組成部分。

      3、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認識維護正義的重要性。

      說明:針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旁觀者心態,教材從幫助青少年成為一個有意于社會的、品德高尚的、正直的人才是社會的時代要求出發,首先讓學生認識維護正義的重要意義是關系我們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的事,是每個有正義感公民應具備的最起碼的素質。

      能力目標:增巨大家思維能力和自發維護正義的實踐能力.

      說明: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在學習與討論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建立性,給學生提供鍛煉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機遇,重在引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去體驗和感悟。并提供一些典型案例,幫助學生增強維護正義的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認識正義的基礎上積極主動追隨見義勇為、匡扶正義的時代精神。

      說明:這一設計是對學生思想感悟的提升,是新課改理念的集中體現。

      4、學習難點分析:

      難點:對學生思想感悟的提升

      說明:因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東西,是摸不著,看不見的,所以難度比較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引導和點撥,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反映和表現。

      5、學習重點分析:

      重點: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教學重點。

      說明:培養中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是初中階段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所以將這兩項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重點。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交往、權力和義務,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還很缺少自發維護正義和公平的意識,有些學生甚至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也不懂得該怎樣維護自身權力,于是經常采撤消極的態度和做法,忍氣吞聲,放任不良行為的肆意蔓延。而本節課就針對學生的這一問題出發,通過理論闡述和事例先容,重在培養學生的維權意識,加強學生的品德修養,努力引導學生做一個追求公平、維護正義的公民,將來成為一個有益于社會的、品德高尚的正直的現代人。

      三、教學方法分析:

      本節課運用三段六步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三段六步的三段每一段分別包括兩步,三段為定向自學、導學釋疑、互測自結,六步為示標、自學、督學、導學、互測、自結。三段六步教學模式在授課時要靈活運用,本節課在三段過程中運用了示標、自學、導學(以師生互動研討為主)、測評(以實踐運用為主)等步驟。

      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1、案例教學法、(運用楊威制止歹徒作案的案例,讓學生明白必須與非正義行為作斗爭。)

      2、情境教學法、(讓學生舉一些舍生取義的故事,創設充滿正義氛圍的情境,,從而導入新課。)

      3、討論教學法(通過對材料1的討論分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培養學生正義的時代精神。)

      運用這些教學法以啟發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研究問題,并最終達到使學生勇于表達自己觀點的目的。

      四、學法分析

      1、探究活動法:通過三道實踐活動題,幫助學生樹立見義巧為的意識,并培養正義精神。

      2、小組討論法:通過對材料1的分組討論,完成對正義與非正義的正確認識。

      五、教學程序分析:

      定向自學階段:包括了示標(包括一二兩個環節);自學(包括二三兩個環節)兩步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ù笃聊怀鍪旧嵘×x)

      同學們,請你們打開自己的記憶詞典,查找一下你了解的關于這個詞的歷史故事、傳說和典故。

      說明:因為中學生對故事性的內容比較感興趣,而且他們對這些東西掌握得也比較多,所以這樣的導入,是符合學生心理要求和教材知識點的安排的,并能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出示教學目標

      (大屏幕出示)讓學生速記教學目標,除鍛煉學生的速記能力外,旨在幫助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ㄈ海ù笃聊怀鍪静牧1)

      班級公開競選班長,劉大海和錢小龍是兩位候選人,錢小龍競選前許諾如果他當選就請全班同學吃飯,最終錢小龍以微弱優勢當選。

      說明:這一材料的設計有三個目的。一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使他們感受生活的無處不在,并主動將生活中的問題與教材知識相調解,展開討論。二是,通過三個相關問題的辯論,幫助學生完成對知識點的認識。(1、自發遵守規則就是維護正義的基本表現。2、怎樣區別正義行為和非正義行為。)

      導學釋疑階段:主要以師生互動研討為主

     。ㄋ模撼鍪居嘘P武漢記者楊威維護正義的漫畫

      讓學生討論這種行為存在鴻溝的廣度,并總結出非正義行為的危害。從而使學生在思想深處自發樹立維護正義的意識。

     。ㄎ澹簩胂乱粌热莸膶W習如何維護正義?

      出示一道選字填空題,使學生明白,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見義巧為,以保護自身安全。

      (六):出示四幅漫畫,讓學生在感受小名的見義巧為,以便完成下面實際問題的設計。

      第七環節設計即包括了研討釋疑,又包含了運用新知測評階段(因這一環節重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起到了測試效果)

     。ㄆ撸耗阍撛趺崔k環節,設計三道情景問題,讓學生討論見義巧為的方法。

      說明:這一設計是全節課的重點部分,前面的知識鋪墊,基本是理論的闡述,實際解決問題的地方很少,而這一環節重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他們養成遇事勤于研究,機智理性的解決問題的習慣,避免自身受到侵害的同時,又能見義而為。

      (八):出示名言警句,加深學生的思想認識,強化他們維護正義的堅強意志。

      (九):設計一道探究活動題:正義連著你我他

      活動要求:

      探究活動必須圍繞主題進行,調查活動的鴻溝要廣泛,最終形成的觀點必須明確。活動時間為一周。要求形成一定的文字材料。(可以調查活動為主,但必須有活動總結。)

      說明:讓學生走向社會,真正體驗正義對我們的重要性,并實踐如何見義巧為。

    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選自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河流和湖泊》,在講授新課之前,我先就我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重點難點的確立等方面的`內容作簡單的說明。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水資源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它孕育和維持著地球上的全部生命。在當今世界上,很多國家、地區、城市都存在著嚴重的水危機,水的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河流、湖泊是人類重要的水源地。我國是一個河湖眾多的國家,豐富的河流和湖泊,既給我們提供了灌溉、航運、旅游之便利,又蘊藏著豐富的水產、水力資源,但是,在我國因為各地自然環境的差異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河流湖泊表現出來的問題也大不相同。所以了解我國河流的分布情況,認識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對抵御各類自然災害,實現人地和諧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教學內容

      本節的教學內容從結構上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即眾多的河流、湖泊、黃河和長江。從知識體系的設置來看,前兩個知識點是從總體上研究我國河流湖泊的基本狀況,而黃河、長江是我國最重要,對我國影響最大的兩條河流,教材也專門設置一定的篇幅加以介紹。

      在眾多的河流中,教材從活動入手,借助我國外流區、內流區分布圖,讓學生明確外流河、內流河、外流區、內流區的概念,認識我國一些主要河流的空間分布狀況,并在讀圖過程中,認識外流區、內流區的分布特點。教材把內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內部差異作為一個重點內容講述,意在讓學生掌握我國河流的水文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河流、利用河流,為生產生活服務。此外教材還補充了典型內流河——塔里木河的閱讀材料,意在加深學生對內流河的認識,并了解在干旱地區如何協調水與人類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除了對天然河流研究外,教材也提到了京杭運河這樣典型的人工河,讓學生了解人類在生產生活中對自然的改造、利用,也滲透著愛國主義教育。

      關于湖泊,教材沒有濃墨重彩的介紹,而是通過學習活動和補充閱讀材料,了解我國湖泊的分布情況,并探究湖泊對河流和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對于黃河、長江這兩部分教學內容,由于教學環節的設置的影響,在這里就不加以分析了。

      3、我對教材的處理

      明確了教學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內容體系后,我結合自身的業務素養、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環境的特點等條件,對教材進行如下的處理:

      1)確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在地圖上找出我國主要的河流,并說出長江黃河的概況。我覺得這個標準是對學生的最低要求。為了更好地掌握河流、湖泊情況,辨析各自然要素對河流湖泊的影響,探究河流湖泊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我決定在本次教學活動中,確定下面這樣的學習目標和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我國主要河流湖泊的基本狀況。

      2、在地圖上能描述出我國外流區和內流區位置、界線,并能闡述他們的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

      3、掌握我國外流河、內流河的水文特征,并理解河流水文特征與地形、氣候等自然要素的關系。

      4、知道京杭運河時世界最長的運河,了解它在古代和今天的航運意義。

      5、掌握我國主要湖泊的名稱和空間分布情況,了解湖泊對河流和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6、在知識掌握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用圖以及辨析自然要素間相互影響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反復閱讀地圖信息,使學生在讀圖的過程中,掌握我國河流、湖泊的基本狀況,建立河流、湖泊空間分布的觀念。通過教師的提示和學生的討論,掌握河流、湖泊的空間分布、水文特征的形成與其它自然要素間的關系。

      態度、情感、價值觀

      教學中,通過學習我國河湖眾多、京杭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等知識點,使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通過河流水文特征的研究,使學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響,即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意識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主要河流湖泊的名稱、分布狀況,外流區和內流區,外流河和內流河的水文特征,湖泊對河流的影響。

      難點:辨析河流與地形、氣候等自然要素間的影響關系,外流河和內流河的水文特征,湖泊對河流的影響。

      2)確定教學策略——說教法

      明確了課程標準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要求后,結合教材的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可操作性,我決定在教學中以講授法為主,結合讀圖分析、討論和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學、板圖板畫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課標要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在能力上得到發展,知識上有所收獲。

      3)課時安排

      因為教學過程需要連續性,同時在教學中,我能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和板圖板畫等教學方法,所以我把本節教學內容安排在3個課時進行。眾多的河流、湖泊作為一課時,長江、黃河各一課時。這樣的安排既能體現教學的整體性,同時又能實現由一般到特殊,由普遍到個例的研究,從而從橫向和縱深兩個維度認識我國的河流、湖泊,加深對中國自然環境的認識。

      二、教學流程

      1、導言:

      在導言中我由學生熟悉的家鄉入手,設置了幾個小問題。我覺得這樣的設置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同時,在討論中還可以挖掘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豐富教學。

      2、新課講授

      一、眾多的河流

      在這部分教學內容中,我設計讓學生在3.22圖中找出長江、黃河、珠江和塔里木河這幾條河流,判斷河流河水最終流向哪里,從而認識什么是外流河、內流河,進而掌握外流區、內流區的概念。同時,可以借助中國主要山脈、季風區非季風區示意圖,掌握內流區外流區的界線。

      對于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借助對東部主要河流流量圖的分析,結合前面學習過的中國的一月氣溫分布、降水空間分布等示意圖,認識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和差異。內流河的水文特征,主要是借助對內流河分布地區自然環境的研究,認識內流河河水的來源,掌握內流河水文特征。同時又研究了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并通過對塔里木河文字材料的閱讀,了解河流在利用過程中,應該怎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京杭運河是通過教材上設置的兩個問題和補充的學習材料,來了解京杭運河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的。

      我國是一個湖泊眾多的國家,但湖泊的分布、性質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湖泊對河流和人類生產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在這部分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研究為主,認識我國外流湖、內流湖的分布,咸水湖、淡水湖的成因,及幾個重要湖泊的分布情況,并在研究中了解湖泊的作用。

      3、鞏固練習

      把知識的檢驗,融合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掌握知識。

      4、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講授的主要內容,并為下一節講授長江做好鋪墊。

    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老師們:

      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細菌和真菌的分布》。首先,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第四章第一節。 初中生物課程標準對該章的要求是學生能夠描述出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同時倡導學生學會培養細菌和真菌菌落的科學方法。用培養基培養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是認識細菌很真菌是科學研究的一項重要方法。這對于高中生物教學中將涉及的“菌落”“培養基”和“接種”等重要的生物術語會起到鋪墊的作用。這一節也對下面學習細菌和真菌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本節的實驗探究中,能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細菌和真菌就在我們身邊,而且無處不在,從而更深的認識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根據課程標準我的授課思路也基本按此展開。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八年級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說出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分布特點

      2、能力目標:探究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分布,分析實驗結果,歸納細菌、真菌生存的環境條件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積極參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與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實驗的過程中,及時交流經驗,體驗與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動的樂趣。

      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初中生物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細菌和真菌的培養的實驗操作過程,設計探究細菌和真菌分布的實驗方案,通過觀察細菌很真菌的分布狀況總結適宜細菌和真菌的生長條件。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培養細菌和真菌的實驗操作過程,才能理解和掌握細菌和真菌生長所需要的環境條件。

      教學難點:利用事實說明細菌很真菌的分布狀況,總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條件 難點的依據: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狀況比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點、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展現學生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初二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培養學生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能力,引導學生全面地看待身邊發生的現象,發展思辨能力,關注學生心理狀況。教師在活動中起到引導的作用。

      基于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小組討論法: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說學法

      學習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理論依據: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的各項活動安排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復習上節學習的內容,并簡單提問。(5分鐘左右)

      導入新課:(2~3分鐘)通過直觀觀察的方法進行導入。事先準備一個長毛的的饅頭,拋出問題,饅頭上長的是什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最終揭示饅頭上長的是青霉的菌落,那么什么是菌落?細菌和真菌的菌落相同嗎?引出本節課的內容。

      講授新課(30分鐘):

     。1)通過導入引入課本66頁菌落的概念,讓學生仔細閱讀67頁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點,在理解的基礎上,區分PPT上哪些是細菌的菌落哪些是真菌的菌落。

     。2)引導學生仔細閱讀67頁科學方法中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總結出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五個步驟。

     。3)在理解五個步驟的基礎上,分組討論完成68-69頁探究實驗,并分別找出一名代表回答探究實驗的過程,并請同學進行互評,最終通過教師進行總結探究實驗流程。(4)通過探究實驗引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條件,并讓學生在70頁勾畫出相應的重點。

      (4)教師進行課堂總結,把本節的重點,再次強化。

     。5)在課堂小結的基礎上完成PPT上的自我檢測和課后練習。

     。6)對自我檢測和課后聯系所表現出來的的問題進行解惑。

     。7)最后理論聯系實際應用,請同學自行列舉出怎樣的環境含有細菌和真菌多,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怎樣做才可以防止細菌和真菌的侵染,并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板書設計: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1、觀察菌落

      2、實驗;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3、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 4、布置作業:針對初二 年級學生素質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我布置的作業是:完成課時練第五節的基礎滿分練和提能測試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是根據 初二 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識規律,采用直觀教學方法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完成了教學。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要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地探索學習,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中,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并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精品】說課稿合集7篇】相關文章:

    夢圓飛天精品說課稿11-05

    【精品】關于說課稿11篇02-23

    《珍珠鳥》說課稿模板【精品】12-17

    驚弓之鳥精品說課稿11-03

    【精品】美術說課稿錦集五篇03-15

    圓柱的表面積精品說課稿11-04

    分數的基本性質精品說課稿11-04

    《醉翁亭記》精品說課稿12-17

    英語說課稿合集15篇12-21

    散步說課稿(合集15篇)11-1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经典在线播放 | 亚洲无中文字幕 | 日韩日皮在线一区二区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日本有码三级欧美国产 |